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年前的此时,义和团运动正在兴起,一年后便轰轰烈烈、如烈火燎原般地突然燃遍整个北中国。但就在高潮之际,却又突被残酷镇压下去,其兴也勃,其亡也速。义和团运动当然是正义的,团民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更是可歌可泣。但惟其非常正义、无比英勇,使人更感到这的确是场无与伦比的历史悲剧。而这场悲剧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否则,这一段深创巨痛的历史将全部“白费”,那么多的鲜血与生命也将全部“白费”。义和团兴起的社会背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十分复杂,但最根本、直接的原因则是19世纪末叶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与基督徒都是从宗教的角度理解 190 0年夏天他们之间的冲突的。双方都以宗教来解释旱灾 ,以宗教来解释战争 ,也都攻击对方的宗教及法术宣扬。能够得到史料证实的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观点 ,都包含在宗教语言里 ,以宗教关于世界运行的前提为基础。因此 ,只有把主导双方成员的宗教假设放在更中心的位置 ,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这场冲突  相似文献   

3.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事件。建国以来,广大史学工作者对义和团运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纠正了过去国内外资产阶级学者对义和团所施加的种种诬蔑,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但为了反对那种否定农民斗争在历史上起积极作用的论调,在充分肯定义和团运动时,却忽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团钱     
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源自义和拳等秘密会社,取意“义者仁也,和者礼也”。它同白莲教、八卦教等多有渊源关系。先流行于山东等地,以设拳厂,练拳术等方式组织群众。其成员大多为农民、手工业者、船工、车工、无业游民等。以后逐步由山东发展至华北、东北各省。京津一带,声势浩大。光绪二十六年(1900,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的组织和宗旨是史学界长期关注的两个重要课题。最近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陈贵宗著《义和团的组织和宗旨》一书,独辟蹊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 关于义和团组织的来源,本书没有用很多笔墨讨论众说纷纭的义和团与白莲教的关系问题,而是别开生面地指出,义和团组织的来源有二;一是义和拳一类的农民结社;一是直、  相似文献   

6.
拙作《义和团源流试探》在《历史教学》1979年2月号刊出后,引起一些同志和朋友们的兴趣,相继发表了一些论文。其中大部分与我的论点并无甚抵牾,但也有两篇,即李尚英同志的《对义和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6期)和冯士钵同志的《义和团源流质疑》(《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4期),则对拙作中的某些论点提出质疑。所有这些文章,读后实觉获益良多,感纫不忘。在这些文章中  相似文献   

7.
(一) 义和团的纪律究竟怎样?是好还是坏?这是义和团运动中一个较为具体的问题。 解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的一般论著,对这个问题大抵作了肯定的回答。在谈到义和团纪律的地方,通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华北大地爆发了大规模地农民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夏抗击八国联军达到高潮。这场运动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尖锐化的结果,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各地反侵略、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发展和总汇合。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对  相似文献   

9.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时期的活动,是李鸿章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幕。当着北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的这一场如火如荼的群众反帝运动,向京畿发展并推向高潮之时,因甲午战败失势而僻居华南一隅的两广总督李鸿章,经历了试探“两广独立”——参与“东南互保”——谋受全权大臣的三步曲,重新登上清政府的权力中枢。李氏的行动,对庚子政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讨李鸿章在北上主持和谈前依违徘徊的举止和心态,来解释和阐述由于这一场特定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引起的社会动荡,所加在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身上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0.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腐败的清政府无力阻止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生存危机日益加深。至十九世纪末国破在即的严重时刻,华北、东北、京津广大地区.爆发了以农民为主自发反击外来侵略的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义和团反不反封建的问题,众说纷纭,分歧很大。我的看法是:在义和团运动中,既有反封建,也有不反封建;同时,又一致反对封建势力的媚外投降。此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表现也不尽一样。对于这种错综复杂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具体事实略作说明,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5,(2)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帝国主义者对中国政治、经济侵略的深入,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起来越猖狂。到19世纪末,欧美天主教、耶稣教、沙俄东正教等在中国的传教士即有3300多人,入教的中国教徒达80多万人。1840年,山西全省只有天主教徒七八千人,到1900年即发展到31000人,遍及93个州县。有教堂  相似文献   

13.
义和团的组织源流,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就有不同说法,至今八十多年来,仍是义和团运动研究中分岐较大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所以一直不能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义和团组织本身留下的有关文字资料太少。本文根据有限史料就义和团组织源流问题谈些杂乱的不成熟看法,向同行们请教。  相似文献   

14.
胡卫清 《史学月刊》2023,(10):15-20
<正>史料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色彩很强的客观遗存,具体史料本身已内含着特定的历史叙事脉络,如果对此忽焉不察,研究者很可能重蹈史料主体设定的路径,无法在深化历史认识上取得真正的突破。作为事件的义和团运动已经成为过去,学者们既不可能完全复原,也无法真正回到历史现场,整体意义上的义和团运动实际上是学者们在不同史料基础上建构的言说体系,该体系的基础是否坚实可靠,取决于建构者能否真正超越各种史料本身的话语逻辑。目前学界有关义和团运动是什么的实证性研究已经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客观地说,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在此情形下,如何另辟蹊径,成为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这里打算通过对义和团运动几类中西史料的考察,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在笔者看来,应当仔细检视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料,清理其背后的叙述方式及其逻辑,从义和团运动是什么转向不同史料创作者主体眼中的义和团运动是什么,他们如何言说义和团,不同的言说及话语模式是否真正构成观念上的交集,各自的影响到底如何。只有厘清所谓客观史料本身的主体性因素,才能明了相关言说体系的意义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朝政局动荡不安,中央政府的人事变动十分频繁。我想对这一时期清廷高级职官的人事变动作点具体考查,并以此为据来看一看晚清政局在惊涛骇浪中的颠簸走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说法,认为义和团进入北京以后,帮助清政府捕杀谋叛的白莲教。有的并由此引申出其他的结论。实际上,这件事本身究竟如何,还需要探讨。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间,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大批进入北京。接着,在北京城内发生了几起义和团捕杀白莲教的事情。这方面的史料记载虽参差纷歧,但归结起来,主要有六月十九日,杀白莲教七十八人;二十三日,杀三十余人;七月初六日,又杀三十余人。前后几次,一共杀了一百多人。这一百多人都是以白莲教的名义被杀的,那么,他们是否真的是白莲教呢?是否真是谋叛造反呢?  相似文献   

17.
“四川义和团”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华北被中外反动派联合剿杀之后,具有反侵略斗争光荣传统的四川人民却在1901年以红灯教为主力,擎起“灭清、剿洋、兴汉”大旗,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武装起义,并在1902、1905、1907年几次掀起斗争高潮,震动中外,为四川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些同志把四川的红灯教说成是北方义和团由山西传入四川后的别名,因此又称“四川义和团”,从而得出了  相似文献   

18.
颜军 《清史研究》2014,(2):151-153
<正>李文海先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前后。从1986年起,他先后当选为义和团研究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第五届到第七届理事会顾问,发表著述多种,对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社会影响和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义和团研究的理论、方法等提出卓越见解。他的成果和卓识主要表现在: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9.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是以排外主义的面貌登上近代中国历史舞台的。毛主席在《实践论》一文中明确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这一特点。但是,解放以来论及义和团的文章、书籍中却很少有人对它的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必然性进行过科学的具体分析和合情合理的说明。批评义  相似文献   

20.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①而义和团在天津与帝国主义的英勇战争,更是整个运动史中最为生色的一页。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史第99页曾提到天津的战斗,不过在史实方面却缺乏详细的介绍。笔者因参加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九种义和团的编辑工作,手边掌握了一些史料;现在把这方面的有关材料辑录在一起,以供老师们的教学参考,并希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