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中有四幅重要的山水画已经相关专家考释并命名。但根据壁画内容及对画中地点的考证,现有命名方式的合理性遭到质疑。对金陵图咏进行脉络梳理之后可发现这四幅山水画的原形应为清乾隆至同治间《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四幅。太平天国壁画历来有为政治、军事服务的传统,故军事因素应是对金陵四十八景中四景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9,(8)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耕织图"纹瓶,洗口、折肩、圈足,足内有青花双圈,无款识。高46.5、口径12.3、足径13.2厘米。口部以绿彩墨线勾回纹一道,颈部绘通景人物山水,肩部绘梅花锦纹及四组开光,开光内分绘琴、棋、书、画。瓶身通体彩绘纹饰四组,内容为"舂碓"和"分箔"两组题材,色彩繁缛,画面富有变化(图版捌:4)。  相似文献   

3.
新金陵48景《金陵晚报》发起的“新金陵48景”评选活动揭晓,它们是:莫愁湖、雨花台、北极阁(含在台城里)、燕子矶、石头城、紫金山、牛首山、玄武湖、朝天宫、清凉山、九华山、静海寺、鸡鸣寺、灵谷寺、秦淮河、江宁方山、中山植物园、栖霞山、明孝陵和梅花山、南京长江大桥、阅江楼、总统府、中华门瓮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珍珠泉、云锦博物馆、阳山碑材、甘家巷南朝石刻、鼓楼和大钟亭、汤山温泉、汤山古猿人洞、胭脂河及天生桥、固城湖及高淳老街、南唐二陵、瞻园、明故宫遗址、梅园新村纪念馆、甘氏故居、江心洲、石鼓…  相似文献   

4.
“春牛首、秋栖霞”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南京的特色品牌,古金陵四十八景中就有“牛首烟岚、献花清兴、祖堂振锡”三处景点都集中在牛首山。近百年来牛首山景区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著名学者朱俣曾两次前往牛首山考察,拍了许多珍贵照片,为我们研究了解牛首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罗尔纲先生根据南京堂子街、如意里、罗廊巷太平天国壁画和《金陵杂记》等有关记载,提出了太平天国规定不准绘人物的论断。后来,有人根据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发现的太平天国人物画以及《金陵省难纪略》等记载,认为太平天国不存在不准绘人物的规定;即使有也只是在其前期实行过,后期已经取消了。最近,南京黄泥岗84号发现了三壁太平天国壁画。其  相似文献   

6.
正此图所绘乃借北宋诗人林逋"梅妻鹤子"典故描绘江南风景,是董邦达的如意之作。董氏是浙江富阳人,富阳山明水秀,地近杭州。自幼为山水浸润,又受诗文熏陶,故绘文人山水,信手自如。董氏作山水,上窥董源、巨然、黄公望及王蒙,近学董其昌,论者有"古今三董相承"之说,将他与董源、董其昌连成一脉,既是言其师承,亦是对其褒奖。所作善用枯笔,线条干而毛涩,并以涩笔皴擦,注重烘染,故所绘山水有轻盈柔美、明快流畅之感。  相似文献   

7.
敦煌莫高窟第61窟(当时称"文殊堂")营建于五代,是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主室西壁通壁绘五台山图,被认为是敦煌的"文殊五台山道场"。西夏统治敦煌时期,重修此窟甬道,新绘制了炽盛光佛经变。对以文殊五台山信仰为主题的第61窟进行重修,反映出西夏人重视五台山信仰的特点,而炽盛光佛也是西夏时期流行的造像题材,说明西夏在重修时也引入了自身信仰的新的美术题材。西夏重修第61窟体现了西夏在洞窟重修方面新旧兼顾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乾隆时期,宫廷绘画创作与收藏活动是空前的,不仅数量大,题材丰富,流派也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题材是乾隆汉装画像。已发表的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汉装图计有18幅。其中属年节时令的3幅:郎士宁等绘《雪景行乐图》(共2幅)、佚名绘《岁朝行乐图》;宗教类2幅:丁观鹏等绘《洗象图》、《维摩演教图》;日常生活类13幅:董邦达绘《松荫消夏图》、张宗苍绘《松荫消夏图》、佚名绘《观孔雀开屏图》、金廷标绘《观妃渡桥图》、郎世宁绘《采芝图》、《平安春信图》、《阅骏图轴》、《观童子举  相似文献   

9.
崇庆皇太后《万寿图》,是乾隆皇帝为祝其母六旬大寿而命宫廷画家绘制的一套长卷巨帙,共四卷,每卷卷首有御题名。第一卷自万寿山东宫门外绘至长河麦庄桥以东,题"嵩呼介景";第二卷自长河畔万寿寺起,绘至高梁桥止,题"川至迎长";第三卷绘西直门至西安门沿途场景,题"康衢骈庆";第四卷绘自西安门至皇宫太后寝殿寿安宫,题"兰殿延禧"。四卷题名,第一、第二卷与第四卷的题名都好理解,意寓崇岭长川为太后祝福,紫禁宫中为太后庆寿。惟第三卷"康衢骈庆"有些费解。"骈庆"从字面意思看,应为"双庆"。不过,无论画面的内容,还是相关史料记述,此图均应为庆皇太后六旬万寿而绘,但乾隆皇帝为此卷题"骈庆",又绝非随意而为。种种迹象表明,乾隆皇帝刻意将他六巡江南的首次选在了与皇太后六旬万寿同年。年初的南巡与年尾的万寿庆典,自始至终彼此呼应,相映成辉。本文通过对画面卤簿仪仗的考辨,确认此图是以规模宠大、阵容豪华的大驾卤簿来体现对南巡礼成的庆贺,由此完成乾隆皇帝"骈庆"的心愿。  相似文献   

10.
明清金陵四十景、四十八景中有“楼怀孙楚”一景,即指六朝胜迹孙楚酒楼。楼原建于江东门外古白鹭洲上,因负才不遇而流寓金陵的孙楚雅爱饮酒,常与客饮宴赋诗于此,后人仰慕其才气,更感慨其际遇,为纪念他,遂以名楼。孙楚酒楼后迁水西门外西水关附近的秦淮河畔。西晋初...  相似文献   

11.
正朱静怡老师曾经说过:早期绘本阅读是包含在语言教学之中的。早期阅读教学必须是手不离本,眼不离图,用图引出文字,用文字补充图意。结合《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在"阅读绘本,发现世界、体验快乐"的课程发展理念下,确立了以绘本阅读为抓手的特色研究方向,通过阅读绘本、阅读自然、阅读生活,引领孩子去发现世界。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2.
镇江博物馆藏有一卷释明俭所绘的《曝书图》,真实还原了阮元焦山书藏的曝书场景,让后人得以了解藏书、护书的艰辛。  相似文献   

13.
唐寅的《杏花仕女图》轴,纸本,水墨淡彩。纵142、横60厘米。画左上自题七言诗一首,款署"吴门唐寅",下钤"唐寅私印"阴文方印一、"六如居士"阳文方印一。左下角钤收藏印章四方,右下角钤收藏印一方(不清)。图中仕女居于画面主体部分,衬景绘山石、树木、坡岸、芳草等,环境清幽空旷。画中现杏花初绽,草茵萌生,万物复苏,春天已临之境。题诗为:"曲江三月杏花开,携手同看有俊才。今日玉人何处所,枕边应梦马蹄来。"虽未署作画年代,但从诗情画意推测,有可能是唐寅在宁王府为朱宸濠幕客时(正德十年,1515年),生活不自由,久不得归,思念其妻沈氏而作。画中依山虬生的一株杏树,老干曲态多姿,新枝曲直互见,表现了饱经风霜摧残却仍然顽强挺拔之意。似象征着画家的身世与个性。图  相似文献   

14.
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王希孟绘《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末画院山水画中的精品。原画绢本,重青绿设色,画崇山峻岭、江天浩渺之景,其中点缀以屋宇寺观、桥梁舟船、气势雄壮开阔,一气呵成,笔墨工致,傅色艳丽,反映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从画中表现了大片竹林和江干平野之景来看,所反映的应是江南景色,和常见的北  相似文献   

15.
一、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川西盆地西南部,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襟带乐山、夹江、犍为、峨边;远眺贡嘎、瓦屋、大雪山;俯视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群峰叠翠,碧流奔泻,浩浩千里,气象万千。关于峨眉山的记载,最早据《华阳国志·蜀志》说:“杜宇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廓。”《华阳国志》记蜀中名山说:“青城,峨眉为坤维之巨镇。”《金陵随笔》说:“蜀人绘蜀山作六图,一日峨眉,去嘉州龙游县三百余里,为六山之最。”《益州记》及《寰宇记》记载:“峨眉山在南安界,两山相对如峨眉。”《水经注》记载说:“去成都千里,然秋月澄清,望见两山  相似文献   

16.
<正>金陵,江东之地,而我是江西人。可到南京,如归乡,只因金陵城中有故土。1357年,朱升献上的"高筑墙"之策,成为朱元璋修扩建南京城墙的肇始。从1366年到1386年,明王朝耗时20年,造就了世界第一大城垣、中国继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明城墙,蜿蜒盘桓于金陵山  相似文献   

17.
发源于钟山之麓的青溪,亦称东渠、清溪。它分为多路自北向南流淌。蜿蜒迤逦10余里后注入秦淮河,成为贯通金陵南北的一条水系,对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美称“九曲青溪”之畔起伏平缓,水清木华,素为览胜憩息佳地。六朝时期,这一带留下了不少轶闻佳话,宋代的青溪风光盛极一时,明代青溪曾被列入“金陵十八景”,“青溪九曲”又在清代被评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青溪柳岸”后来还入选民国“金陵四十八景”。  相似文献   

18.
聂崇正 《文物天地》2021,(9):119-123
<正>手卷《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设色纸本,纵35、横1050厘米。画卷保存完整,清宫原装裱样式,包首上的题签已佚,画心有折痕及稍许裂痕,卷首的碧玉别子,一面浮刻螭龙,一面上镌刻"乾隆御赏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文字。现存盛装画卷的木盒为后配。画卷描绘的是街市景色,商铺小巷、舟车行人、骡马旅者,热热闹闹、熙熙攘攘,还有船只通过的水门,颇具特点。画卷卷尾下部署款:"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臣冯宁奉敕恭仿宋院本金陵图",钤印"臣""宁"一阳文、一阴文两方小印。  相似文献   

19.
扬州博物馆收藏有一本晚清画家宣鼎的诗画册页《三十六声粉铎图咏》,所绘为清代后期36出昆剧(包括时剧)丑脚戏,每戏一图,每图一诗,每页纵19、横35厘米,皆为左画右诗。内容分别为:《山  相似文献   

20.
陈允翀 《南京史志》2022,(33):32-33
<正>乌龙潭者,本在金陵城西,秦淮河畔。近而壑冈林立,清凉、石头、小仓、盋山诸峰,目可所及也。相传晋时有乌龙出焉,是名。竹木清幽,沟谷连续,方见一小潭,而出于都市高楼之间,其可贵矣。乌龙潭之景,或曰其小,无以游焉。故鲜见游人。然也,但得须臾,亟待从游。余云,蛇山纵缓,而不逊名山胜景;潭水虽微,却胜于江河大川。与潭相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