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阮虹 《世界遗产》2014,(12):58-59
<正>最近吴建华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吴江鼎盛丝绸的董事长,他要接待省里来参观的领导、国外考察机构、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以及来自省内外的采访媒体。据说,在APEC刚结束的一个晚上,他连续接受了5家北京媒体的电话采访,通话时长超过4小时。今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宴会上领导人及其配偶身着的宋锦"新中装",其面料便来自位于吴江盛泽镇的鼎盛丝绸有限公司。由此,"宋锦"这种具有上千年历史并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城市和乡村,都有它自己的發展过程,人們把这个發展过程如实地記載下来,就是乡土历史。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运用乡土材料,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識,而且可以使他們更具体地了解社会历史發展的面貌,培养他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见想就如何利用乡土教材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問題,提出几点膚浅的意見,与同志們商榷。一、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的組成部分,跟祖国历史总的發展有着紧密的有机联系,教师如能在講述祖国历史的基础上,适当地援引乡土教材加以充  相似文献   

3.
"髓饼"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的《释名》当中,《齐民要术》中有其所用原料和烤制方式的记载。鸠摩罗什所译《大智度论》中也有其名物,揭示髓饼所用原料、制作方式与《齐民要术》所记相同,证之以其原料添加方式、烤制用炉以及添加糖蜜、早先流行于北方等因素,可以判定髓饼与胡饼、蒸饼等,均为汉代传入中夏的一味外来食物。  相似文献   

4.
正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开篇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与这乡土性直接关联的便是那土头土脑的下乡人了。在城里人看来,乡下人显得土气,但这土气却是祖祖辈辈在土地上靠农业谋生积淀而成的一种乡土社会的特质,世代相传,承载了中国乡村文明的绵延不绝的历史基因。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如何留住乡土,振兴乡村,再造基层社会的文明新秩序,则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5.
2002年 ,笔者在珠江三角洲调研时发现 ,乡村蕴藏着丰富的当代历史资源。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足 ,这些珍稀的历史资源正面临着随时被毁弃的危险。据初步调查 ,随着房屋建筑拆迁的频繁 ,已有大量的当代乡土文书资料和图像资料被销毁。本文就此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对当代珍贵的乡土历史资源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濒危的当代人文历史资源。一、当代乡土历史资源毁坏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不仅要有经济的现代化 ,而且要逐步实现文化的现代化。现在全国许多地方的城建规划都纷纷打造具有本地…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4,(3)
乡镇村志是方志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以反映生活在社会最基层人们的历史与现状为对象。自古以来,随着县志、省志的编修,也编写了一批乡村志。由于历史变迁,留存下来的甚少。我省现存民国期间的乡镇村志有《汾阳西陈家庄乡土志》、《灵石县西河底村四字联语志》、《蜀村志》、《阳城大宁乡小志》、《黄旗营治村志》等。从这些乡村志中,能看到县志、省志中看不到的东西,这对研究当时社会最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风俗、生活状况等,都提供了可贵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尚刚 《收藏家》2024,(1):16-21
艺术史并非现存实物的历史,对于构建信史,实物固然重要,但文献也不可或缺。丝绸等工艺美术品是为人制作的,在封建时代,其兴衰时时根源于表现帝王好恶的时政。青海都兰和甘肃武威的吐谷浑大墓所出丝绸表明,边疆的工艺美术品虽常常与内地风貌相同,但制作时代却往往稍晚。  相似文献   

8.
乡土志是清末新政时期产生的特殊历史文献,作为最为重要的边疆省份之一的新疆,也是乡土志编撰数量较多的地区,其乡土志在全国乡土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编撰者的文化水平、编写态度等因素,致使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但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关于新疆历史地理研究的资料,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逐步落实并发展。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建设中的难点,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乡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活力,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宗祠作为高淳地区村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建筑,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建筑风格,又是当地乡土文化的天然载体。文章立足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从高淳地区宗祠情况概述到新时代宗祠功能的转化和完善等方面,积极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盘活宗祠资源,转化其功能属性,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0.
扑满灯     
李新华 《民俗研究》2009,(4):F0003-F0003
灯.在过去的乡村家庭中可算是比较重要的用具了。工匠们制作灯具时.除了满足其主要功能照明外,还往往赋予它更多的用途。这盏陶制的油灯初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殊,但仔细观察.工匠在灯柱与灯座连接的位置,留了一条约3厘米长.0.4厘米宽的缝隙.并且做了一个中间带有蜂窝煤一样孔眼的泥饼.封闭了灯座圈足的底口。于是.这灯的底座便成了一只“扑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塔吉克族人口约3.5万人,主要聚居在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在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县也有分布。国外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与新疆西部相连的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有塔吉克族。由于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塔吉克族的饮食便以肉、乳、面为主要原料,注重主食,不注重副食,极少食用蔬菜。以畜牧业为主的人户食物以牛、羊肉为主,兼食面食,以农业为主的人户以面食为主,兼食牛羊肉,他们共同的习惯是喜食牛羊奶及各种奶制品。塔吉克人善于制作各种奶制品,如奶皮子、酸奶、奶疙瘩(奶酪)、奶干等等。各种食品大多配以酸奶制成。具有特色的配奶制的食品有:奶面片用牛奶拌和青稞面或小麦面,制成薄片,再切成小块,用牛奶煮食,称为“西尔塔里提”。奶糊糊用牛奶调面粉成糊状,煮食,称为“布拉马克”。奶粥用牛奶煮成的米粥或其他粥,就是牛奶稀饭,称为“西尔该仑起”。奶饼牛奶和面后烤成的饼。具体做法与维吾尔族的“馕”的制法相同。烤成饼后也常用奶煮食,称为“太里提”。酥油炸饼或牛奶和面后摊成饼或做成小,再用酥油炸熟,称为“阿热敦克”。酥油面糊牛奶调面成糊状,再加酥油煮熟,称为“哈克斯”。塔吉克人食肉,喜大块而煮,熟后切割,用手抓,蘸盐而食...  相似文献   

12.
Miaka  张超 《世界》2007,(10):28-30
瓷砖画 纯手工制作的瓷砖画。土耳其人用热爱的蓝色绘制成石榴.风格妖娆曼妙有非常强烈的当地感。土耳其人跟中国古人一样。都认为石榴是“多子”的象征.因此这幅画透露着祝福的气息。由于是纯手工烧制、着色.因此价格比较责.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是乡村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文化资源与潜在力量,是推进乡土文化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参照价值。本文通过对漳州地区的实地调查,讨论与分析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以期为我国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丝路     
<正>"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对蚕的赞誉。蚕将自己洁白的蚕丝奉献给了人类的织造业。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是一种天然纤维,它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丝绸的主要组成部分。蚕,是蚕蛾的幼虫,主要以桑叶为食,原产中国北部,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蚕丝,作为丝绸的主要原料,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经济生活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15.
丝路     
晓蕾 《旅游纵览》2014,(3):34-37
<正>"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古人对蚕的赞誉。蚕将自己洁白的蚕丝奉献给了人类的织造业。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是一种天然纤维,它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丝绸的主要组成部分。蚕,是蚕蛾的幼虫,主要以桑叶为食,原产中国北部,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蚕丝,作为丝绸的主要原料,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经济生活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16.
保甲制是清王朝实施乡村社会控制的主要制度 ,但在乡土社会权力制约下 ,国家政权向乡村社会的延伸屡受挫抑。围绕着乡村权力格局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权力力量变动 ,不仅构成了“政治近代化”过程中乡村权力结构的历史前提 ,而且也是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笔者在珠江三角洲调研时发现,乡村蕴藏着丰富的当代历史资源。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足,这些珍稀的历史资源正面临着随时被毁弃的危险。据初步调查,随着房屋建筑拆迁的频繁,已有大量的当代乡土文书资料和图像资料被销毁。本文就此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对当代珍贵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乡村道德生活是清代公共道德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虽然由于受地理环境、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地域文化、宗教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同地区的乡村道德生活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是围绕着土地、水、安全等生存资源与乡村控制权、宗族名气和地位等社会资源而展开的。由于清代乡村并非是一个真正自治的社会,因此,清代乡村道德生活就受到了内生道德与外生道德、内生权力与外生权力的共同影响,其目的在于维持乡村正义和乡村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传统乡村社会有一些解释性概念,如"差序格局""熟人社会""无讼"等,在国内外学界影响广泛,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话语。由此,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传统中国乡村演进的历史脉动和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物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见证,保护好乡村文物,不仅对弘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内涵的需要。但是,由于对乡村文物保护认识不足、文保专项经费投入短缺及文物价值开发不够等问题,多数乡村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通过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制定科学的乡村规划、保障各方面要素等,促进乡村文物的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