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1月24日,江苏省吴文化学会、镇江博物馆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南京博物院及镇江本地的专家学者,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镇江建城史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研究镇江建城史等问题。专家们认为,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献记载表明,镇江地区在商周时期文化、经济、军事比较发达,"朱方"是镇江有文献可征的建城之始,目前可推算的年代为公元前545年,距今2560年。专家们还建议,当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朱方城的考古调查、勘探和研究工作,加强镇江地区早期吴文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6月23日,应《东南文化》编辑部之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研究员在南京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期刊中的考古插图——一个《东南文化》考古读者的视角"的讲座,《东南文化》编辑部全体编校人员及南京博物院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参加了讲座。方老师认为,学术期刊刊发的考古简报、报告以及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考古报告一样,本身也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0月13日上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华夏考古》编辑部在郑州市黄河迎宾馆召开了"静心耕耘砥砺前行—《华夏考古》创刊30周年座谈会"。来自《考古》《考古学报》《考古与文物》《江汉考古》《中原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国文物报》等16家期刊、报纸,以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夏考古》编辑部历任主编等40余位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封二,封三)大会开幕由《华夏考古》主编、河南  相似文献   

4.
<正>木客最早被解释为"山栖之精怪"。据明张岱《夜航船》载:"兴国上洛山有木客,乃鬼类,形颇似人。自言秦时造阿房宫采木者,食木实,得不死,能诗,时就民间饮食"。后来则演变成称久居深山的伐木者为"木客鬼"。清代,有"扬州的盐商,镇江的木客"之说,镇江的木材商能与扬州的盐商齐名,说明镇江木材贸易之兴盛。早在清朝中叶,木材业就被列为镇江钱庄业、绸布  相似文献   

5.
杨勇 《华夏考古》2013,(1):80-88,148
镇江营遗址东北距燕国始封地琉璃河遗址约35千米,包含丰富的西周时期居住遗存。在琉璃河遗址材料尚未全面发表的情况下,《镇江营与塔照》对于燕国史研究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考古报告建立的编年体系虽大体不误,但商周第三期遗存的年代上限定得过早,陶器型式和期别划分得过细,不利于把握各段或各组之间的差别。笔者依据《镇江营与塔照》提供的丰富的地层关系,将商周第三、四期遗存重新划分为三期,分别相当于西周早期、中期、晚期。  相似文献   

6.
顾莉丹、汪少华先生《说"珽"之形制》一文论述一个古代的重要礼器"珽","珽"也叫大圭,因为事关皇家礼制,因而历来重视。文献所见之"珽",始见于《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方如椎头"说法解释"终葵首"为方形,传统的大致承袭此说。《新定三礼图》据此给出了方头略似榔头的图形。但是这种形状的圭从未见于考古发现,传世文献记载常常与考古报告相背,引起对传统文献内容的怀疑和轻视,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问题出在对于"椎"的描写,考古出土的椎首常态是圆柱形、椭圆形或腰鼓形,而非方形,虽然有平首圭,形制亦与经学家所说不同。本文在正确释读传统经学文献后,作出了合理的训释。同时调查了大量考古实物、汉代画像石图形资料,给人以较为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中国盐业考古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一年,《南方文物》创办了“盐业考古”专栏,这是自2003年《中国盐业史研究》(巴渝盐业专辑)、2006年《中国盐业考古-长江上游古代盐业与景观考古的初步研究》(第一集)出版发行以来,我国学术界日益觉察到盐业考古之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正>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及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处于沪、宁之间,是美丽富绕的长江三角洲咽喉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得天独厚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滨江山林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自从远古时代以来就吸引了人们扎根于此,代代劳作繁衍。镇江,地名古老而历史悠久。夏商周三代时为《禹贡》扬州之域,生活于此的宁镇先民们以其智慧与勤劳创造出高于太湖地区先越文化的先吴文化。镇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余年。西周早期,镇江  相似文献   

9.
书讯     
<正>《趣谈辽墓考古》梁万龙著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8月本书兼具资料性与可读性、"看门道"与"看热闹"两个层面,是一部"可以在轻松中了解辽史、了解耶律羽之墓与宝山壁画墓的书。在内容上,把辽代考古研究与辽代历史的普及有机统一;在风格上做到了学术性、文学性、资料性、故事性、通俗性的有机统一;在编排形式上做到了文字与图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镇江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江苏省丹阳市大泊社区王家村发掘一座宋代竖穴土坑墓。墓葬已遭破坏,出土器物较少。出土"(宋故)赠吏部尚书邵公夫人墓志铭"一合,墓主为北宋丹杨郡夫人强氏,夫君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枢密副使的邵亢。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七撰有邵亢墓志《邵安简公亢墓志铭》。强氏墓志铭可与邵亢墓志铭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1.
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线刻石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位于陕西省潼关县高桥乡税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5年3月至12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内出土的线刻石棺,是隋唐考古和美术考古史上的又一重要发现。该石棺体量之大、图像之繁复、制作之精美,在南北朝、隋唐考古史上可谓"扛鼎之作"。为了使学术界能够更好地了解该画像石棺的全貌,特别将石棺单独介绍。墓葬发掘简报刊布于《文物》2008年第5期。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管子.小问》中的"吴干战"与《左传》记载的"吴城邗"联系起来,并因此认定吴王夫差是在干国故都"城邗,沟通江淮"。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深入研究与辨析,提出吴干战不在江北之广陵,邗城不是干国,邗王是晋人专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江汉考古》2001,(4):90-90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  相似文献   

14.
《春秋》所载伐邢之"狄"应为商人.在邢国墓葬考古中,发现有"毁墓"现象,由年代和情势判断,只能是对邢有"亡国"之恨的商人所为.狄也叫戎.戎在金文中写作" ",最初是商王小乙之子"子 "的氏族徽志.这个氏族一部分居于王畿北境,今河北新乐一带,负守土之责.周公东征后逃匿太行山中.狄也作翟.翟,《说文》云"山雉尾长者",《赵世家》云"子姓".图腾和族姓皆与商人相同.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2月25日,应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之邀,省内外考古、文物、历史业界人士,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大学以及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一行10人,前往四川眉山市参加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保护和考古研讨会并考察"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余忝列末座,得以亲历其事。今谨就所见,并参以若干文献,成此小文,以答《中国史研究动态》之约。所谓"江口沉银遗址"在今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江口,实二水汇合之口,正  相似文献   

16.
根据秦西垂第一陵园出土文物及考古资料,《秦风》产生的时代,当从秦非子以下至秦康公之世。《秦风》产生于今甘肃东部天水与今陕西西部的"西府",即宝鸡地区。而《秦风》十首中主要的、有影响的篇目则产生于天水地区。如从历史的角度讲,《诗经》中在今陕西境内产生的诗歌,应该是《周南》、《召南》,而不应该是《秦风》。"秦"是秦人东进时由天水带过去的名称。  相似文献   

17.
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考古》、《农业考古》、《上海博物馆集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  相似文献   

18.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成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据了解,《禹迹图》我国至今尚存两块:一块立于渭水之滨的西安碑林,是齐阜昌七年(1136年)刻石,已作过介绍;另一块藏于长江岸边的镇江博物馆内,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立石,由于图首文字中明确表示是"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依长安本刊",这就将《禹迹图》的成图年代至少推前了三十六年。因此,镇江《禹迹图》  相似文献   

19.
《东南文化》2001,(11):96-96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考古》、《农业考古》、《上海博物馆集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  相似文献   

20.
《南方文物》2002,(1):92-92
2001年10月16日~18日,由考古杂志社组织的“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方文物》、《北京文博》、《东南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内蒙古文物与考古》、《农业考古》、《上海博物馆集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四川文物》、《文博》、《文物》、《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文物春秋》、《文物天地》、《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等24家刊物及中国文物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