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放前汉口的人口约70万,曾划为“特别市”.社会上各行各业纷繁多姿,真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猪肉行业就是其中之一.猪肉行业起源于什么年代,无史料可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人们只知道《三国演义》记载“桃园三结义”里张飞是一个屠户,当时靠杀猪卖肉营生.所以旧社会众多的大小屠商,视张飞为祖先,修有祠堂,“张三爷”坐在神龛上受香火,凡是参入猪肉行业的人,必须入帮,朝拜“张三爷”,然后以酒肉款待头面人物,这样就取得了经营猪肉业的资格.  相似文献   

2.
猪行寻踪     
一、“猪巷”话缘由汉口沿江大道武汉关侧边,有一条名叫“居巷”的小街,就是昔日的“猪巷”.从街名以“居”谐“猪”的一字之变中,便可寻出汉口猪行发生、发展的足迹.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清初已发展为“楚中第一盛处”.乾隆《汉阳府志·汉镇形势说》中称汉口“人烟数十里,行户数千家,典铺数十重,船舶数千万,九洲各大诸镇皆让焉.”然而,随着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的骤增,对肉食需求也日益增长,原有的猪肉座商(宰户)看到仅靠就近自购自宰自销已满足不了需要,就有一部分人到省内外开拓猪源,有的成了贩运商,有的当了经纪人.开始时“规模不大,且是兼营”,经过一段发展,城乡贩运者兴起,成交量日增,专营猪行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唐朝时期,阿拉伯、波斯等地商人来华经商,这些人被称作"蕃客",他们大多聚居于长安、广州、扬州各口岸.随着穆斯林商人的日益增加,便有了"蕃坊",唐朝政府也在蕃坊中设立了管理机构来解决蕃坊中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民国年间,扬州商会是沟通政商的桥梁,肩负管理商业的重任,稳定市场运行,约束商家遵章守纪,维护商户合法权益,调解商界内外纠纷,办理各行业商户开业、变更、闭歇事宜,领发证书凭证,参与契约公证等等固然是其份内之事,而参与重大社会事务,保障地方安定,襄助社会公益事业,也当仁不让,活动十分活跃。商会在民国扬州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末至民国年间扬州商会沿革民国年间的扬州商会,系从清末的扬州商务分会衍变而来。  相似文献   

5.
6年来,陈生构建了"壹号土猪"的连锁销售模式,成立了"屠夫学校",创设了研究院,引入了大学毕业生,成功塑造了"壹号土猪"品牌。正如老校长的赠言:"我北大学生卖猪肉也能卖到最好!"陆步轩,2003年因媒体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而一炮走红。3年后,北大学子陈生也在广东悄悄盖起了猪舍。如今,陆重新回到了政府部门,而陈却将"卖猪肉"做成了事业。目前,在广东各个城市,分散着500多家"壹号土猪"档口,去年销售量近20万头,销售额近6亿元;2013年新年伊始,其迈开扩张步伐,强势挺进上海,并计划跨过长江北上。  相似文献   

6.
先秦典籍屡见"冢宰"类于后世宰相为君主最高辅相的记载。近代以来,学者中虽有力主冢宰辅相说可信者,然终以否定论为主流。究其实际,宰本是上古贵族家内职役,多与饮食有关,殷商时已成为职官,至周代演变为各级贵族的家务总管,掌财用为其常职,进而发展为君主的最高辅相。春秋以降,随着权力结构的变迁,文献彝铭中的宰官职权在王室和各诸侯国中呈现出复杂有别的面貌,但冢宰或太宰在殷周曾为君王最高辅相的历史之迹依然有端倪可寻。伊尹、周公以宰职摄政之故典和上古封建政体所决定的周代家国同构的王朝政权组织应是宰职演变为君主最高辅相的根因,亦是中国古代将宰相名号制度溯源至"冢宰"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7.
《周礼》大宰九式是规范国家财政支出的法律规范。国家的各项财务支出,都要遵照相应的"式"或"式法"执行,年终财务审计也以式法为依据进行考核。式有规范、方法之义,但《周礼》中的"式"或者说"式法",具有很强的法律规范的性质,对后世影响不小。出土秦简和汉简中都有《效律》,是秦汉国家财务审计的专门律法,对《周礼》大宰九式的作用相同,两者之间也许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杀猪宴     
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高中读此诗浑然无觉,权当好诗词记忆而已。而今对照杀猪宴,却是农村生活的温馨和实际。进入腊月,农村渐渐有了过年的味道。扫尘、捣年糕、贴春联都是常规操作,而"杀猪宴"却能独树一帜,成为难忘的回忆。小时因为寄养的缘故,确有逐猪而走的"小猪倌"岁月,记得快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杀年猪,今天你邀我,明天我请你,吃"杀猪宴"便成常态,空气里飘荡着年味。  相似文献   

9.
李鹏 《文史天地》2014,(3):27-28
正中国古代图书零售的具体方式多姿多彩,大体而言,可分为商店零售、流动售书、上门零售三种。在城市中,三种零售方式都有;而在乡村,主要还是上门零售,辅以乡镇墟集时摆摊零售。一、商店零售商店零售属于中国古代所谓"坐贾",包括:1,大部分中国古代图书生产者。因为大部分中国古代图书生产者不仅自己制作出版图书,还同时拥有书肆直接发售自己制作的图书;2,专营图书零售的书肆;3,兼营图书零售  相似文献   

10.
关中美食     
时下里 ,美食家多。大街小巷除了商场就是饭馆 ,美食家大有用武之地。想开了 ,也是个理 ,民以食为天 ,要维系生命就得吃。“瓜菜代”的年月一去不返 ,但吃得蝎虎了就会走火入魔。大清王朝的腐朽败落 ,不能说不与“吃”有关———道光年间的河督每年用于吃喝的白银达四五百万两 ,而且吃得邪门 :猪肉一碗 ,得杀四五十口猪。杀猪方法也很考究———把猪关进屋里 ,用竹竿慢慢打死 ,然后 ,割下里脊一小条 ,把其余部分统统扔到沟里(据说这样打死的猪 ,精华完全荟萃于脊背 ,其余部分皆腥臭不堪食)。驼肉一席 ,须用三四匹骆驼。做法是———把选好…  相似文献   

11.
食色站     
宋朝皇宫不吃猪肉吃羊肉两宋皇宫"御厨止用羊肉",原则上"不登彘(猪)肉"。据记载,宋太祖宴请吴越国君主钱俶的第一道菜是"旋鮓",即用羊肉制成;而仁宗禁止宫廷为半夜饥饿人等上"烧羊",所以羊肉是宋代的宫廷食材用量上的至尊。当  相似文献   

12.
提起民国年间的名诗人兼名作家易君左,许多人都熟知他随笔挥写《闲话扬州》而吃官司的事件。但抗战胜利后,他在南京老虎桥监中探视大汉奸周佛海一事,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3.
宁古塔城,在清中期以后,是汉、满、回等各族杂居的地方。就拿回族来说吧,康熙年间,始有回族张、杨二家来宁古塔经商。以后回民逐有所增,至民国年间,已由同治年间的二百多人发展到四百多人,约二百余家。其中有米、杨、白、韩四家以开碾磨房为业,有一家宰牛卖肉、有两家挂幌开回民饭馆,即海仙园和张包铺,其它各家除部分人在牛马市场做经济交易外,均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吃,在城内坐卖或走街叫卖,以小本经营维持生活。他们做的各种小吃,品种繁多,味美可口,经济实惠。回民小吃,在塔城是独具特色的。每天从早到晚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持续不断,每当夜晚戏院的锣鼓声停止  相似文献   

14.
旅游如何防「宰」首先,在旅游途中用餐,一定要注意是否明码标价。对于无标价或是标着「时价」的酒、菜,要在就餐前讲好价钱,以免餐后挨「宰」。另外,最好多到几家餐馆看看,在比较中做选择,既要吃好吃饱,又不花冤枉钱。其次,切不可轻信在火车站、汽车站、码头介绍...  相似文献   

15.
冯尔康 《安徽史学》2011,(1):30-43,115
清代扬州的兴盛,历经康熙后期、雍正乾隆二朝和嘉庆初年的一百年间,而以乾隆年间为鼎盛。盛清时代扬州人创造文明,在诸多领域处于"甲于天下"地位,稍微具体地说:1、园林花卉甲天下。2、创造维扬菜系,茶馆甲天下。3、讲究美容健身,沐浴业、按摩业、理发业技艺出色,香料制品天下第一。4、口耳身心并赏的戏剧曲艺业兴盛,是京剧产生的孕育地。5、兴办书院,教育成就非凡。6、经学、文学、史学研究发展,产生扬州学派;藏书颇富,印刷业上佳。7、府城建设成就卓著。扬州人生活行为中讲求文化品质、艺术品味,引领时尚,生活方式辐射四方。扬州人追求高雅生活的精神,相关事业的传统,是宝贵精神文化遗产,是今日建设文化教育名城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正>宰我(前522—前458)是孔子早期弟子,鲁国人,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因此在“孔门四科”十哲中名列“言语”优等。《韩非子·难言》中把他与比干、管仲、孙膑、吴起等人并列为“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一、思维活跃的宰我宰我在孔门中是一个“另类”人物,他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坚持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7.
钱益知 《古今谈》2000,(2):69-73
河坊街,位于吴山北麓,东起佑圣观路,西至南山路,长1571米,宽8米,中间穿越中河和中山中路。1995年,延安路自北向南延伸,河坊街又成为延安路自南而北的起点。此街在南宋时是横穿御街的繁华街道。清时自东而西称宗阳宫街、塌牌楼、司前街、龙舌嘴、流福沟、荷花池头,民国年间称新宫桥、河坊街、司前街、府前街。  相似文献   

18.
宰兽簋铭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98年第8期罗西章《宰兽簋铭略考》,载有周原博物馆 1997年8月征集的西周宰兽簋铭文拓片,铭文第9行有关册命赐物的记录,原释文作:“易(锡)女(汝)赤市、幽亢、敡勅,用革。”其中“敡勅”一物,原未作说明。覆按铭文拓本,“敡勅”二字分别作图一:1、2之形。图一:1 金文仅见,左边偏旁与本铭“易”字及其他已确识的“易”字有明显的差异,原释为“敡”,恐不确。实际上,此字左偏旁应即“川”字异构。这种写法的“川”数见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资料,旧释为“川”  相似文献   

19.
黄梅戏班中有两句行话,或者说是班规,即:丑不发笔,旦不上妆。其含义是:不管在哪个台脚唱戏,总是由丑角行当的演员先勾脸,其他行当才能化妆,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宫中与梨园子弟作场时,唱过丑角,自封外号“李天下”。热爱丑行的能利华师傅以此为荣,向我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熊利华,浑名熊首,黄梅县五祖乡熊必胜村人,生于民国3年(1914年)。民国9年(1920年)至民国14年(1925年)在家乡读私塾。民国15年(1926年)至民国22年(1933年)种田、做小生意。民国23年(1934年)从黎六得启蒙学唱采茶戏。玩灯赛会,逢年过节他都…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俗称"袁大头",是指民国年间铸造的袁世凯侧面像嘉禾银元,在袁世凯当政时发行并不广泛,但在北洋军阀相继执政时期,于民国八年、九年、十年大量铸造,并在全国发行。主要特征,正面是袁世凯五分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纪年,背面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