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伯--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与中国外销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咏梅 《文博》2003,(1):34-38,50
一、阿拉伯一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的形成与特点 阿拉伯一伊斯兰艺术是随阿拉伯人向外征服、在阿拉伯自身艺术的基础上,大量吸收被征服地区艺术而逐步形成的。穆罕默德去世前(公元632年)阿拉伯半岛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基本统一,经过他的后继者四任哈里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陶瓷的对外输出,始于唐代后半期,至宋、元畴期达到最兴盛阶段。本文以南宋、元两代为中心,考察中国海外贸易陶瓷器生产地及海外贸易运输线路的变迁。南宋、元代的中国陶瓷输出,根据外销地点的不同,主要的贸易港口及外销陶瓷器的品类组成也有差异。通常而言,南宋、元外销东南亚与西亚的线路是以泉州为出发点,而销往日本的则是以福州与宁波为出发地。  相似文献   

3.
蓝白交错的青花瓷宛若意境深远的写意画,浓淡相宜赏心悦目。唐代创烧后,自元代中期起,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便通过海路和陆路外销到亚非各地。至明清时期,世界范围内传输的中国瓷器大部分是青花瓷,各国将中国的青花瓷视为珍宝。因其巨大的需求量,青花瓷的生产由景德镇扩大到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生产的外销青花瓷具有不同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瓷器外销史上最具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瓷器自唐代开始输出海外,历经千年。随着东方新航路的发现,于明代远渡重洋到达西方,并在清代达到极盛。瓷器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中国的英文名曰瓷器,从现在西方收藏的藏品和打捞出水的瓷器看,很多中国瓷器并非单纯是当作手工业产品出口的。  相似文献   

5.
12卷本的《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有别于迄今为止出版的陶瓷资料集,它主要展示民间藏家的藏品——如总序中所述"以全国范围民间收藏的中国古代陶瓷为主体,以地域组合为基本框架,兼顾资料性和鉴赏性"。作为一个陶瓷贸易史研究者,笔者很惊喜地看到《大系》中收录的外销瓷资料之丰富,让我们看到了构筑明清外销瓷研究基础体系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鲜明 《成都文物》2007,(1):63-68
十、明瓷与紫砂器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创建大明到崇祯帝上吊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67年的兴衰。在此期间,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自唐宋以降,瓷器已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到明代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前代所不及。当时,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代表了明代制瓷水平,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有较为详细地描述。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在元代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人了一个全新的领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凯 《收藏家》2009,(3):11-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与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海上丝绸之路遗珍—越南出水陶瓷”展览。西汉时期丝绸之路自朝廷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对外贸易进入繁荣期,商品运输,除了通过横贯大陆陆路外,还从海上通往世界各地,其航道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8.
福州港在历史上作为东南门户之一。为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尤其是明代市舶司移至福州,成就了福州港的全盛时期,并带动了陶瓷外销量的巨增。本文试以平潭海域出水的大量瓷器为实物资料并辅以翔实的史料,论证福州港的发展与闽瓷外销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赵雍(1289-约1360年,字仲穆,浙江湖州人)出身于绘画世家,其父赵子昂乃元初画坛的领袖人物,母管仲姬在翰墨场上也非等闲之辈,兄长赵奕亦是绘画能手。赵雍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幼耳濡目染学习书画,心摹手追,成就想必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现有400多件(套)瓷器类藏品,其中包括多件清代外销瓷。这些外销瓷涵盖了清代外销瓷的几类主要器型和纹饰,对外销瓷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它们不仅体现了一时的政治潮流、文化风尚、民间风俗,也见证了17—19世纪中外经济、贸易和民间的频繁往来,更是“中国制造”在瓷器领域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刘涛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1):102-116,159
芙蓉出水,错采镂金,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的两种美感。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这两种美感或有着境界高低的不同,这样"芙蓉出水"的宋瓷比之于"错采镂金"的明清瓷往往更受推崇。只是这两种美感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并行不悖且互为周济与参融;"错采镂金"也同样可以透出高雅的境界,但问题在于,当它一旦异化为政治、文化统治的工具,其面目就变得暧昧可疑了。  相似文献   

12.
赵敏 《岭南文史》2014,(2):45-49
正广州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与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有"千年外贸港市"的美誉。早在汉代,广州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在广州象岗山发现的南越文王陵墓,就出土了波斯银盒等舶来品。南朝时,每年来到广州的各国商船有10多批。到了唐代,广州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当时的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以总管对外贸易。从五代到宋元时期,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  相似文献   

13.
张海军 《收藏家》2014,(11):78-82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其中在瓷器上书写诗文题记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首创之举。  相似文献   

14.
张轶 《东南文化》2002,(10):68-75
中国绘画史上,“元四大家” 的山水画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他们皆生活于江南,参以前代大师的样式,以五代董源、巨然为宗,标举“自娱”和“逸气”,自出新意,创造出新的样式,把文人画推进到完全成熟的境地。 尽管元四大家在绘画史上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的,但他们画风各异,各自有着强烈的个人面貌。尽管江南  相似文献   

15.
耿东升 《收藏家》2005,(10):29-36
中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进的制瓷技术和精湛工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人类的文化,由于各地域之间进行交流才得以不断发展,这是毋须赘言的。而通过陶瓷器,似乎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类文化交流史……通过陶瓷器考察文化交流情况,最好的线索是中国的陶瓷器。没有任何国家的陶瓷像中国陶瓷那样历史悠久,风格多样,而且珍品众多,给予世界各地的陶瓷器以那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4到16世纪是中国瓷器贸易的又一个崭新阶段。在保留原有贸易瓷器品种的基础上,青花瓷此时作为中国贸易瓷器艺苑中的一枝奇葩,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它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市场,即元代中期,大约在1325年间,一直到18世纪,无论从实用亦或审美角度而言,青花瓷都无庸置疑地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满足广大社会需求。而且无论它出现于何处,其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都会对当地制瓷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鼻烟壶是盛放鼻烟的专用器具,在清代早期随着吸闻鼻烟习俗的兴起,鼻烟壶的制作应运而生,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制作中汇集了书法、绘画、雕刻、烧造、镶嵌等各种工艺技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浓缩了丰富多彩的大干世界。  相似文献   

18.
耀州窑青瓷的故乡在今陕西省唐长安故城以北的耀昙(宋属耀州)铜川市(宋属同官)黄堡镇。这个耀州窑,从唐代即已大量烧制日用瓷器,供民间使用,其品种有黑釉器、白瓷、青瓷、茶叶末釉、白釉绿彩、釉下彩、素地黑彩、白釉褐彩等诸多品种。至北宋时期则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并在瓷器上采用刻花、印花、剔花和镂孔等多种装饰技法。其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04,(1):F004-F005
在北京的中国画坛上,有位寂寞的耕耘者,他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马海方。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艺术新潮涌起,马海方没有追逐时尚去搞现代水墨画,也没有去画所谓新文人画,而是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近年来他的作品连连在全国性大展上获奖,受到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崔玉英 《收藏家》2006,(5):42-44
蓝瑛生于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卒年不详,在世八十余岁。字田叔,号阕叟,晚号石头陀,此外还有西湖外史、西湖外民、东皋阕叟、东郭老农等别号。浙江钱塘人。终生鬻画为生。山水、花卉、竹石俱佳,以山水著称,被誉为“武林派”之首。也有人将其归入浙派,称为浙派殿军。在明末清初的画坛有很大影响。蓝瑛的山水画面貌较多。早年学画从黄公望入手,并参以元代诸名家之法,形成了清润柔和的风格。此时的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画面层峦叠嶂,陡壑丛林,山头多作矾头,怪石嶙峋,勾皴点染细润而显萧散。绘画技法虽已有相当水平,但传承的痕迹较重,特别是黄公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