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陆奇 《黑龙江史志》2013,(18):5-8,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我国文化工作(包括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构想,体现了构建方志学的“方志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我们党长期的促进学术发展繁荣的政策方针,亦为构建方志学的政策方针,在新的历史起点,更应鼓励各种学术流派齐放与争鸣,形成百舸争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这是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一项战略任务,亦为地方志工作和构建方志学应很好地抓落实。本文对于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对于学习与设计“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实施方案、奋斗目标等提出学术见解。这些学术论点亦为大型学术著作《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基础理论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志书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地方志属于历史范畴,志书以"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等本质特征和特定体例规范,成为从断面、横切面客观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与现状的信史。方志学与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一样,都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一环。传承优秀文化,创新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方志文化编修的近三十年中,造就了很多编史修志的著名专家学者。现在我们对方志名家进行学术思想研究,彰显他们精湛的学术风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便广大修志编鉴工作者学习借鉴提高,这对于目前进行的全国二轮修志,对于现代方志学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既对于撰写《方志文化论》书评,亦对于霍宪章方家学术思想研究,即从中央精神、科学发展,理论创新、学科建设,方志编纂、修志指导,战略定位、组织管理,深入研究、构方志学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本文体现出霍宪章同志的编纂地方志与理论创新之厚重成果绽放着中国传统的方志文化的灿烂光辉,推动修志大省--河南中原大地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蓬勃发展。体现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繁荣中国传统地方志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体现"文学中原,锦绣新篇"。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意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要重点"扶持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性的研究项目"。按照中央文件的这些精神,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年鉴文化作品虽为国外引进的舶来品,而在中国的传播编纂出版应用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地方志文化与年鉴文化同属于历史学范畴,二者的概念、社会功能等本质属性多有相似相同。因此,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合为一体,同属于地方志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修与应用年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鉴界发出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的呼声甚高,并正在积极推进且取得基础性成果。遵循史、志、鉴学科相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第一、本文构建大型地方志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的学术思路与方式方法,并且结合年鉴文化的具体内容,提出并阐述设置"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即中国特色年鉴学政治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基础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应用理论。第二、按照"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形成一个学科系统并设置三个二级学,即中国特色年鉴政治学、中国特色年鉴基础学、中国特色年鉴应用学,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第三、在此基础上,提出阐述编纂大型年鉴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特色年鉴学》及其编撰框架设计。本文力求"博采众人之长,树一家之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新学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学新学术流派。抛砖引玉",一花引来万花开",希望有更多的年鉴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中国特色年鉴学的讨论研究与构建,希望中国版协年鉴工委将此项工程领导好组织好,中国特色年鉴学的构建成功将指日可待。年鉴文化研究是世界性事业,我们应该学习与借鉴外国优秀年鉴的编纂与应用做法,从世界眼光将中国特色年鉴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文化作品,积极推进中国从世界年鉴大国向世界年鉴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包括历史由来、人民期待、基本内涵、实现途径、建成小康、实干兴邦、国际影响等,认为这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很大热议与反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地方志工作在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实现"中国梦"热潮,促进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入学习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精神,深刻认识地方志年鉴文化制度建设的历史作用、现实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强化制度执行。本文阐述,在华夏大地自古至今千百年来的各朝各代,构成了"中华地方志文化制度"的历史画卷,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传承文明的优秀传统。这些学术论点亦为大型学术著作《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应用理论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质的地方志文化乃全面、客观地记述某行政区域内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资料性文献,由于历史与全国首轮修志及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而构建的中国现代方志学,是一门新型综合性应用学科.方志学属历史范畴,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深入研究阐述<中国现代方志学>中方志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辨析论述,即综合方志著述、综...  相似文献   

7.
喜看神州百强业,放歌长策富千乡。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掀起认真学习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我国方志界应积极抓住机遇,在如何掌握与运用十八大理论,创新促进方志年鉴文化在推动各地的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中得以发展繁荣。和谐美政开新局,科学良谋促小康。本文阐述方志年鉴文化近10多年来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理论为指导,全面记述各地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历程,积极促进全面建设"四位一体"小康社会。今后方志年鉴文化应再接再厉,贯彻十八大理论,深入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在编纂好各类地方志、年鉴和"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中,积极促进全面建成"五位一体"小康社会。特色理论为引领,志鉴学科创新程。这是《中国现代方志学》的一个新创意的重要学术观点及在学科体系建设中,方志年鉴学说应用理论的拓展与丰富。  相似文献   

8.
方志原意是四方之志,囊括古国史,今人必须坚定传承"最古之史,实为方志"的史志观。地志是古代地理书,后被方志取代。地方志概念民国才出现。志书是具体概念,不能统领方志。方志学是研究方志形态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内在规定方志学科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多样,其中三种必须共同遵循:多学科方法要注意科际融合,不能食而不化颠覆方志学;逻辑方法是思维的工具,遵守逻辑规则才能正确表达思想,批驳诡辩;哲学方法是思维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中国编史修志优良传统相结合,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解决方志理论复杂问题的灵丹妙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方志学是方志研究最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想,包括历史由来、人民期待、本质内涵、实现途径、与十八大理论的融合等,认为这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很大热议与反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中国梦"热潮、促进"九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入学习中央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了解我国文化产业概况,认识明确地方志年鉴文化产业性质,解放思想发挥自身条件与优势,学习先进经验,面向市场服务大众,积极进取并力争实效,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职工待遇。这些学术论点亦为大型学术著作《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应用理论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一)80年代我国的修志工作.其理论指导体系,或者说方志学的理论体系,就主流来说,是传统的方志学观点。按照这种观点,方志学的研究对象,是地方志书;方志编纂学成为方志学的主体;方志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编修地方志。修志工作的模式是;这个修志模式是自古皆然的,所以,笔者称之为传统的修志模式,其思想体系,可称之为传统的方志学观点。在传统的方志学观点指导下,我们已进行了14年的修志工作,造就了数万修志大军,编修出数以千计的新方志.还将有大批志书出版。对于这个成就,我们决不可以低估,决不可以妄自菲薄。但是.我们如…  相似文献   

11.
陆奇 《黑龙江史志》2012,(16):12-15
在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给这二者定义的共性是: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均为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情况的资料性文献。从全国首轮修志始的二十几年就要求,这二者书的后部编纂体例均设置"索引"部分。索引是给人们提供比较全面准确的书中知识、便于读者从书中快速查找所需内容的一种检索工具,志鉴中的索引功能起到工具性作用,这就说明方志与年鉴具有一定的工具书性质,从而提高志鉴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人们读志用志,促进"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这样的认识会提高方志年鉴文化软实力,为各地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地方志经世致用的功能。总之,通过设置和编纂好索引体例,提高志鉴书籍的编撰水平和使用效益,编辑出经得起时间和人民检验的佳志名鉴,让修志编鉴和研究成果更广泛地服务社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编修地方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动地方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和自强,离不开与时俱进、持之以恒的拓展创新,更离不开文化开发利用和文化惠民。这些学术论点亦为《中国现代方志学》基础理论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到风口浪尖去摔打──方志改革的建议新疆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锺英一(一)80年代我国的修志工作,其理论指导体系,或者说方志学的理论体系,就主流来说,是传统的方志学观点。按照这种观点,方志学的研究对象,是地方志书;方志编纂学成为方志学的主体;方志工作者的主...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2015至2020年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具体明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其中关于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为"制定方志、年鉴理论和方志学、年鉴学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方志、年鉴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充分发挥方志期刊和各级地方志学会的作用,活跃学术研  相似文献   

14.
曾荣 《沧桑》2014,(5):1-4
梁启超首倡"方志学",其背景是近代方志发生重大转型。本文首先梳理梁启超方志学理论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旨在探索梁氏运用现代学术方法考察方志学的研究理路,厘清近代方志转型时期方志学理论构建的历史脉络与渊源流变。以近代方志转型的视角,探析近代方志学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化,对于当今方志学理论建设和方志学学科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重大命题,包含丰富的内容,有着多方面的任务。其中一个着力点,是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1]为了摆脱当前地方志的话语权在日益繁荣发展的社会文化体系中日渐式微的困境,给予地方志一个合适的学科定位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以为,建构中国方志学学科体系、学术体  相似文献   

16.
撰写年度方志理论研究综述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既是学术发展所需,也是方志学学科建设的助力所在,得到了方志界很多专家、学者的期待和关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将年度综述列为正在制订的《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这项工作提上日程,本文即是对2012年方志理论研究状况的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南,通过分析方志学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总框架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方志学与历史学科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按"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总要求,就当前及今后的方志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方志学以方志为研究对象,从方志自身研究方志属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志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方志以自然、社会客观存在为认知源泉和记述对象,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面意识形态化的"镜子"。据此,本文研究方志的社会属性,给方志以新的定义,提出一个比较宽泛的地方志概念和以认知记述反映客观存在为本质特征的新方志学概念及其学科架构,希冀以泛地方志概念开拓方志领域,以新地方志书反映火热现实生活,以认知方志学给方志提供一个科学实用有效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说:"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加强方志理论创新研究和学科建设。因为做好方志编纂工作,离不开方志理论的指导。"(载《中国现代方志学·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的作用。地方志年鉴工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化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工作,通过汇编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