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是中国瓷器装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胎装饰、釉装饰和彩装饰三大类装饰技术相较前代均有很大进步,而瓷器装饰风格则分为官窑和民窑两个体系。官窑体系以青釉釉装饰为主,符合传统儒家文化的审美意趣。民窑体系则以胎装饰和彩装饰为主,适应当时的民俗和审美。金元时期瓷器彩装饰的繁荣与少数民族的喜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吴文强 《东方收藏》2023,(10):16-19
屏风的发展历史悠久,其装饰风格的变化更与历代经济水平、审美趣味的变化相关联。清末民初,屏风装饰风格发生明显变化,出现了浅绛彩或新粉彩瓷板画屏风。这些屏风的装饰风格深受近代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和新旧交替的社会思潮影响,亦与收藏者本人的经历、处境、喜好相关。  相似文献   

3.
秦丽  林学伟 《神州》2012,(31):201-201
传统装饰元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发展,有着独特审美习惯和文化内涵,在历史、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发掘和提炼现代壁画中的传统装饰元素,是一种表达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的活动,也是这种审美能力外在化的形式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王凤君 《丝绸之路》2011,(22):106-107
装饰艺术自人类艺术诞生起就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装饰艺术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成为人们所创造的艺术审美核心。优秀的室内设计离不开极具魅力的装饰艺术,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装饰艺术不仅仅是从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强调装饰性,以此带给人们审美愉悦,而且在不断地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杜渐 《东方收藏》2024,(1):96-98
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的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为我国宋代名窑之一。耀州窑作为关中地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其独特的烧制工艺、装饰手段和装饰纹样蕴含着古代匠人对文化审美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耀州窑的刻划花工艺与纹饰相得益彰,其中的牡丹纹颇具特色和代表性,富有时代精神。文章通过对宋代耀州窑牡丹纹装饰的研究,以期窥得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情趣、工艺发展水平及其纹饰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长沙窑瓷器装饰技法多样,装饰题材异常丰富,其中鸟是长沙窑最常见的装饰题材。采用彩绘、模印贴花、雕塑等工艺将鸟装饰运用于瓷器制作,是长沙窑产品贴近民间生活、迎合大众审美、顺应市场需求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王文灏 《民俗研究》2012,(6):102-106
曲阜孔庙是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庙宇殿堂建筑形式,其建筑装饰形制充满无穷的意蕴。通过对曲阜孔庙的各部分建筑装饰制式的形式分析,以及装饰制式中所应用的视觉图像的解析,可以挖掘到装饰制式的民间审美形式与意蕴。民间象征符号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与文化现象。曲阜孔庙的建筑装饰在中国视觉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建筑形式里的民间审美意识,作为中国传统装饰制式的具体体现,值得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文灏 《民俗研究》2012,(3):137-141
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吉祥装饰纹样,其形式的发展演变,反映和记录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艺术形式也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吉祥装饰纹样的解读,分析吉祥装饰纹样的历史起源、美感形式、寓意表现以及其在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应用范畴,阐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传统儒家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反植荷渠"常以浮雕或彩绘形式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藻井装饰之中。这种样式在早期不但有"厌火"的寓意,同时还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和明确的文化象征性。通过图像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样式的渊源、主要分布、造型特点及风格等进行分析,发现这种建筑装饰样式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审美指向,一方面体现了从"实用性"装饰向"装饰性"文化符号演变的现象;另一方面也生动地显示了审美更迭背景下建造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韦士清  杨辉宏 《风景名胜》2021,(8):0031-0032,0034
卷草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纹样本体具有很高的重塑性,与各样的花草植物形成多元的搭配,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大放异彩,代表了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艺术造诣。通过分析卷草纹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对现有卷草纹形象进行设计,以求在符合现代审美与时代背景的前提下,打造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杰 《收藏家》2008,(9):47-50
装饰,是人类赋予美的行为,是使事物更新、增益和美化的手段。装饰是人类共有的天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会用装饰艺术的手段来赋予生活用品更多的文化含义,这种文化含义以审美的视觉形象为载体,折射出人们的世界观、哲学和信仰。  相似文献   

12.
张瑜 《文物世界》2013,(5):62-63
中国建筑在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以复杂精微的木结构建筑而独具艺术魅力。而山西又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纵观历代建筑,人们对美的追求往往是靠装饰的体现,而那些依附于传统建筑之上的木雕,则始于对部分构件的装饰加工,使之符合建筑审美的需要。建筑木雕灵气、凝练、恢宏、大气的装饰效果,对建筑装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千变万化的纹饰、层次分明的凹凸质感、丰富多样的寓意题材,不仅反映了本地区的风土民风,同时承载了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思想的文化精神及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3.
木制工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是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文化之一,也是新疆木质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疆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的基础性研究对新疆民间传统工艺文化体系的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理解五二五二组传统文化因素及其艺术审美价值,从而对维吾尔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有更深刻的研究。论文以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的相关背景、制作工艺、装饰部位、装饰纹样等进行了详细的归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图片资料一级史料,对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和装饰中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因子,进行了逐层深入的研究。通过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的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的基础性研究,得出结论: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是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产物,它的存在于发展与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相适应,其造型、装饰及制作工艺呈现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谙合着民族审美取向和文化艺术价值的独特风格。本文期望此研究有助于理解维吾尔族文化艺术价值,提升人们对维吾尔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识,为新疆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体系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达娃 《中国西藏》2005,(6):67-69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和她所特有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其中最为瞩目的是他们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扇博物馆收藏有一类象牙贴面扇,内容、题材、技法、装饰具有特色,艺术风格与中国传统扇面书画有别,是一种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情趣而制作的外销工艺品。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21,(6)
正故宫博物院收藏10件明代龙泉窑青瓷故事图碗,分别以历史典故、戏曲、诗画题材装饰,反映了不同时期瓷器的装饰特征和审美的变化。元明清时期,历史典故被大规模地搬上了戏剧舞台。瓷器装饰设计紧跟时代步伐,亦采用时下流行的历史典故为装饰题材,成为一时风尚。下面以故宫博物院藏龙泉青瓷为例,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7.
浅议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民居建筑装饰的意义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是古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载体,有历史文化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山西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意义。建筑是一种文化载体。对建筑艺术而言,装饰的现象有着复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方面,建筑装饰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和情上的震撼力,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由于这装饰的存在,它们揭示了建筑的风格和类型特征及对人们的化环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的影响。建筑装饰的意义是复的、深沉的,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本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节日内涵的转型、节日活动的增多奠定了经济基础;统治者在政策上倡导节日活动,民众参与度高,由此形成了重“节”之风;同时宋代审美对象逐步生活化,装饰应用于生活各方面。在此背景下,宋代民间节日装饰兴盛,种类繁多,主要有提升颜值、驱邪纳吉、增加收入等目的。宋代民间节日装饰具有时节性、广泛性、全民性的特点,其兴盛折射出宋代社会内部稳定、商品经济发达与思想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9.
李波 《丝绸之路》2011,(4):88-89
本文通过对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艺术价值与审美内涵的分析,提出"应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的观点,探讨了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措施,并强调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我国古代艺术设计的特点和民族特色,增强传统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20.
水陆攻战纹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种青铜器画像纹饰,其人物形象简练生动,情节描绘翔实繁杂,空间处理宏大开阔,是战国时期高超的绘画技能与青铜装饰工艺的完美统一。画面反映出人们对自信勇武、拼搏奋争、进取向上精神的崇尚,从文化的深层折射着一种以法家精神为内在理路的审美取向,故在以儒道精神为主流的华夏审美体系中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