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民俗研究》2014,(3):91-97
打花鼓子与跳撒叶尔嗬是清江流域土家族诞生仪礼与丧葬仪礼的重要习俗,清江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花鼓子和撒叶尔嗬,它们在流传区域上高度重合,并通过仪式秩序和歌舞艺术表达土家人的生命观念和社会关系,体现出土家人对于自我、人、生命与社会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批国家名录的湖北长阳土家族跳丧歌舞"撒叶儿嗬",是一项以高歌狂舞来送别寿终正寝的老人,把丧事当作喜事来办的奇特民俗。它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巴人在征战中流行的"军阵舞",后融入民间丧事活动而长盛不衰,成为歌乐舞浑然一体、饱含乐观通达人生情趣的民族文化瑰宝。当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科学的方法对其实行整体活态保护,并吸取其文化元素,改编制作了许多新的歌舞节目,不失为中国非遗保护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批国家名录的湖北长阳土家族跳丧歌舞“撤叶儿嗬”,是一项以高歌狂舞来送别寿终正寝的老人,把丧事当作喜事来办的奇特民俗。它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巴人在征战中流行的“军阵舞”,后融入民间丧事活动而长盛不衰,成为歌乐舞浑然一体、饱含乐观通达人生情趣的民族文化瑰宝。当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科学的方法对其实行整体活态保护,并吸取其文化元素,改编制作了许多新的歌舞节目,不失为中国非遗保护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正> 这首流传在四川丹巴的民歌称"啦啦调",与《康定情歌》的"溜溜调"一道,堪称康巴高原民歌艺术里的一对姐妹花。歌词一般以七字四句为主,演唱时常用"啦、咳、嘞、哟、嘛、哦"等衬词作过度词,曲里词里少不了对"美人谷"的一种疼爱之情。几年前,一个北方贺兰山最妖艳的时节,宁夏回族自治区负责重建西夏文化的部门派员到丹巴,邀请丹巴县的三名美女访西夏故里,认祖归宗。三美女身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当前民族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不足入手,以彩调为例,分析彩调昔日辉煌与今日危机以及导致彩调衰落的关键因素,提出市场导向的民族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分析当前民族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不足入手,以彩调为例,分析彩调昔日辉煌与今日危机以及导致彩调衰落的关键因素,提出市场导向的民族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桂林彩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以桂林彩调为例,进而探讨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甘肃地区流行着一种名为"花儿"的山歌,研究学者们将其按词体格式、曲调特征分为"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花儿"音乐生存繁衍了数百年之久,在回族、汉族、裕固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中得到广泛传唱,是中国民歌花园中的一朵艺术奇葩。一种音乐形式能够经久不衰,与其自身的音乐性紧密相关,本文将追溯"河州型花儿"的历史,并通过对"河州型花儿"的词体格式、曲调特征和衬词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河州型花儿"著名曲令之一的"仓啷啷令"《雪白的鸽子》为研究目标,详细分析其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9.
音乐与辞章:宋词的两种传播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在宋代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立足于音乐,通过歌妓的演唱使之走向最广大的受众;二是立足于字,以题写、手抄、印刷等形式在特定的人群内流传。演唱可以使词快速有效地播之四方,字则使词得以长时间传播。  相似文献   

10.
宋安群 《文史春秋》2004,(12):58-62
江波(以下简称江)先生是广西彩调团创始人之一,曾先后任该团导演、副团长、顾问。他从事彩调艺术事业50多年,执导、创作、改编彩调大小剧目数十个,其中《王三打鸟》《龙女与汉鹏》《假报喜》《阿三戏公爷》等一批剧目已成为彩调剧的经典代表作品;曾参与改编、导演名歌舞剧《刘三姐》;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  相似文献   

11.
关杂剧《拜月亭》第二折的[牧羊关]一曲,各家点校整理沿袭了原来的错误,本文从对仗、平仄、造语等方面,指认这是因机械理解曲谱,将衬字混入正格而造成的误逗,并进而提出,杂剧中的衬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变为衬句。对衬句的确认可能给杂剧文本的句读带来帮助。同时,戏曲句读还应该参考音乐演唱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彩调作为广西著名的民间戏剧,里面有着众多的方言俗语及民间小调,这些方言俗语和民间小调构成了彩调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它在广西这一方土地上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广西彩调剧的源流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从广西歌圩与彩调的最初形式、对子调的出现与纵向流播、彩调对湖南花鼓戏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已有材料进行仔细辨析,提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赵巧艳 《沧桑》2013,(1):103-105,174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传统戏剧受到重视,可是承载传统戏剧精髓的民间剧团却不能分享遗产保护投入的缺陷,提出应该深入调查民间剧团的微观生存机制的观点。在对永福县民间彩调剧团生存现状进行人类学调查基础上,将彩调队的生存细分为5种微观机制,并详细描述了每一种微观机制的涵义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从草原来到天安门。无边的旗海红似火,战斗的歌声响入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领导我们闹革命。啊哈嗬……啊哈嗬……敬爱的毛主席,不落的红太阳,草原上人民热爱您,海枯石烂不变心。红彤彤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太阳铺满大地。为什么太阳这样暖,为什么热泪盈眶流不息,毛主席来到我们身边,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啊哈嗬……啊哈嗬……敬爱的毛主席,不落的红太阳。  相似文献   

16.
雷金息 《旅游纵览》2020,(3):98-103
正闲无事打从在孙家庄过,抬头看又只见美貌娇娥,细观她美容颜艳如花朵,惹动我痴呆心寸步难挪……我与她虽同乡未曾会过,久留念又恐怕惹起风波,我本待上前去把心事说破,怎能够越礼貌举止轻薄?——桂剧《拾玉镯》桂林,一个有山,有水,有戏的地方。桂林戏曲形式颇多,有桂剧、彩调、文场、渔鼓、弹词、大鼓、零零落……各有趣意,耐人寻味。然而,桂剧是桂林戏曲中当仁不让的代表。桂剧,以桂林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生动活泼,善于借助面部表情、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晏几道是北宋的著名词人,他的词自宋代以来就广泛传播,影响深远,其词多为歌女而作,在北宋的传播也有赖于歌妓的演唱。而在南宋,晏几道词的传播便以文本传播为主,不仅有词集《小山词》刊刻发行,其词还多被选入词选,且有不少文人士大夫模仿学习或次韵唱和。除了探讨晏几道词的歌唱和文本传播,本文还考察了晏几道词在传播过程中的失传与误传现象,以期能较为真实地展现晏几道词在宋代的传播与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8.
孙睿 《神州》2012,(26):250-250
借暑期实践活动契机,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以及走访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等方式,了解彩调剧的历史,现行发展情况。分析彩调发展遭遇瓶颈的原因,探讨大学生传承戏剧文化的可信性,思考彩调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道拉基》又名《桔梗谣》(道拉基,即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是产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新民谣”,反映了一位朝鲜族姑娘不幸的爱情生活,她以上山挖桔梗为借口,去情人坟上献花。歌词共三段,每段六句,都是在前四句与后二句之间夹以衬词。曲调轻快、明朗,虽有凄凉况味,却哀而不伤。为五六微调式,3人拍子。曲调前四句是由上下两句组成,第五句唱衬词,第六句、第七句是上下句的变化重复。共句式为;ABABCA′B。这样处理,使简单的上下句发展为较长的曲调。既简炼而又有变化,手法是很高明的。朝鲜族民谣《道拉基》@…  相似文献   

20.
论劳动号子     
在我国各民族中,无论何地,当两人以上干艰巨体力协同劳动时,几乎都有他们自己的“劳动号子”。 生活於黔、湘、桂接壤之区的侗族,五六十人共抬一根极大的木头,会有一人领唱着抬扛号子,其他人则应声相和: “嗨佐罗啊——嗬,木头过厢靠大家哩! 嗨佐罗啊——嗬,木头上山靠头扛哩! 嗨佐罗,嗨佐罗,大家同心协力干, 翻山越岭保平安哩,嗨佐罗啊——嗬!” 贵州苗族亦有他们的“拉木”劳动号子。黔东南丹寨县的《拉木歌》至为明显。一人领,众人和,三字一顿,气势粗壮,协作性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