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滢滢  文水 《福建史志》2000,(6):46-47,56
一、别了!可爱的鹭岛家园 1937年“七七事变”后,神州燃起抗日烽火,厦门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就在此时,中国共产党厦门市工作委员会委员洪学礼(雪立)到厦门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与陈轻絮老师商量组建厦门儿童救亡剧团(以下简称厦儿团),参与抗日宣传工作。他们商定以鸽翼剧社小演员和中华中学及其附属小学原有的绿苗文艺研究新学生(林平风、沈永时、周定南、叶耀来、林莹聪、  相似文献   

2.
1938年,全面抗日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平、津、沪相继沦陷,武汉成为全围政治、文化的中心。此时,抗日救亡运动汹涌澎湃,歌咏活动尤为突出,达到史无前例的声势。冼星海是1937年10月随洪深、金山带领的上海救亡演剧队二队(以下简称“二队”)来到武汉的,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前去延安  相似文献   

3.
李建平 《广西地方志》2023,(2):35-41+50
抗战时期,广西进步文化人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爱国救亡活动,过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新发现的李耿、林志仪两位桂籍作家,抗战时期在编辑抗日报刊、创作抗战文艺作品、参加各类抗日斗争活动、从事爱国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们的活动,有着比较相近的特点和贡献:编辑进步报刊建立反帝反封建进步文化阵地,发表抗日文艺作品动员民众抗战,撰写学术著作为进步文学事业添砖加瓦,从事爱国救亡教育工作培养出一批进步青年等。他们的活动和贡献,值得我们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1938年,在上海“慈善联合会”难民股当主任的赵朴初,刚30出头。他与志趣相投的几位同志,倡办了个抗日救亡组织“益友社”,常以娱乐活动、唱救亡歌曲等形式,激励国民勿忘抗日救国匹夫有责。 为掩护,“益友社”请了几位年长的社会贤达来作理事,如当时在上海滩名气很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战文艺活动纪事〔连载⑤〕石雅娟,吴京波1940年年初 益阳花鼓戏艺人组成楚剧抗敌宣传队进行救亡活动。1月1日 新音乐社主办的《新音乐》月刊在重庆创刊。李绿永、赵等曾在该刊发表文章,强调新音乐运动必须与抗战结合,与大众结合,批评了“音乐与抗战无关...  相似文献   

6.
蒋建 《钟山风雨》2012,(4):28-32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继续沿沪宁线向西进犯,形势严峻。大批革命青年相继奔赴延安等地参加抗日。陈素、江上青、王石城、莫朴等18人组成“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简称“江文团”),宣传抗日,准备通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北上抗日。后因斗争需要,江上青、赵敏、周邮等7人奉命参加安徽省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去大别山地区进行抗日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汉口蚁社筹备会已经成立,包含会员一百数十人,性质与工作均与上海蚁社相似,社址吉庆街青云里八号.现在正在进行歌咏团、剧团、时事讨论会等等的活动;而且所办的战时训练班,已  相似文献   

8.
“舞台的幕拉开 ,爆发一阵壮丽的歌声 ,蓝衫团与直属队新剧、哑剧开演 !跳舞、活报、新剧表演特别出色 ,观众的精神随着夜深更加紧张。”这是中央工农剧社蓝衫团举办的一次会演。 193 3年 9月 3日《青年实话》记录着这样的情况。当时 ,苏区像这样的演出很多。逢圩有戏 ,开会有戏 ,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戏 ;扩红运动有戏 ,节省支前有戏 ,文化卫生运动也有戏。戏剧组织遍地生花 ,戏剧活动遍及每个角落。戏剧演出是当时最活泼有效的宣传形式 ,中央工农剧社就是领导、指导全苏区戏剧运动的组织。它的建立和发展自然也和革命战争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作为中国文联的一个工作人员,三十年代救亡歌咏运动中的一个青年,参加田汉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感到非常兴奋与激动。西方有个说不完的莎士比亚,我们中国则有个说不完的田汉、田老大。无论在戏剧、电影、音乐或文学界,提起田汉,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说...  相似文献   

10.
《救亡日报》社及其印刷厂的旧址张子模《救亡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创建的报刊之一。创办地点首始于上海,直接创办人是夏衍、阿英等一批进步文化人士及其仁人志士。最初创办之际正是“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云集在上海的左翼革命文化工作者,本着热...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武汉三镇,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始终站在这场抗战歌咏运动的前列,为推动武汉和全国的抗战歌咏运动作出卓越的贡献。他的许多活动都与武昌有关。培养抗战歌咏力量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后,冼星海参加洪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内有金山、王莹、黄自等人),离开上海赴内地宣传抗战,于当年10月初来到武汉,集体住在汉口精武体育会。  相似文献   

12.
吴湄是30年代上海滩影剧界进步演员,她是南国社、电通影片公司、青岛剧社、业余剧人协会和上海救亡演剧队的活跃成员。在夏衍编剧、司徒慧敏导演,电通影片  相似文献   

13.
我是贺龙元帅麾下的一名文艺兵,我们大家都亲昵地称他为贺老总。我从1939年起就一直跟随着贺老总转战南北,直到“文革”前夕。“英灵虽已逝,恩泽万古长。”每当我回忆起贺老总,他的音容笑貌立即浮现在我的眼前。初见贺老总1939年深秋,我从晋察边区“抗日人民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文化工作团”奉调到八路军一二○师战斗剧社工作。记得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战斗剧社的政治指导员王可(后更名王克,全国解放后历任广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事体育学院院长等职)骑着一匹老黄马来到二分校办理调我的手续和接我去剧社。当时我们住…  相似文献   

14.
从海外回来的文艺兵──华南文工团简史丁波             一1949年初,香港集聚了党所领导的海外三支文艺兵:一支是从南洋巡回演出三年的“中国歌舞剧艺社”(简称“中艺”);一支是长期在香港坚持推行进步戏剧、舞蹈、音乐活动的“中原剧社”;还有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久,福建的一批进步知识青年与党、团中央取得联系,在福州、厦门、龙岩等地积极推销《向导》《中国青年》《独秀演讲录》等书刊;组织“奇山书社”“民社”“工学社”“福建青年社”“协进社”等进步社团;创办《岩声报》《冲决周报》《工学报》《星火周报》《福建青年》等刊物,在福建各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为福建建立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做了思想  相似文献   

16.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平、津、沪相继沦陷,武汉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此时,抗日救亡运动汹涌澎湃,歌咏活动尤为突出,达到史无前例的声势。  相似文献   

17.
“二战”期间,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因日本侵略而陷入持续的战乱与动荡之中。然而,地处中国华南沿海的澳门在葡萄牙统治下奉行中立政策。“中立”时期是澳门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该时期的澳门结社活动,既不同于中国内地,也相异于其它海外华人社区。特殊的政治环境使澳门社团只能以赈济形式出现并活动,不能有“抗日救国”的名称,更无法从事直接的政治反抗或武装斗争。其组织基础、人员构成、动员方式与活动内容随着澳葡政府适应不同时段政治需要而推行的外交政策的微妙变化而发展转化。救亡赈难社团的兴盛与存在,代表了澳门社团发展史的一个过渡与转折的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戏剧工作的领导成员中,余耘是一位惟一具有老红军资历的老干部。他1918年出生在徽州黟县城关镇,9岁离乡赴安庆读书,17岁在布庄当学徒。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在神州大地掀起,他毅然顺江而下,初春二月来到抗日救亡的中心——上海。经他二哥(中共地下党员)余华介绍,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日救国协会属下的歌咏队和农村远足团,担当起宣传抗日、组织救亡的神圣使命。从此在革命的征途上又多了一位富有献身精神的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19.
正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上的两员猛将……救亡歌咏便是最显明的,代表了大家发出了反抗的怒吼,代表了大众发出了要求团结的呼声。张曙先生便是这样的工作者中的一个,这功绩是永远、永远不磨灭的。——周恩来坐落于安徽歙县东南新安江畔的坑口乡柔川村,群峦叠翠,林木葱茏,潺潺山溪穿村而过,汇入奔腾浩荡的新安江。1908年9月18日,  相似文献   

20.
喜彩莲(1916-1997),原名张素云,出生于辽宁省安东县(今丹东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喜派”创始人,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她幼年学莲花落,工旦,后跟吴寿朋学戏于“复盛剧社”。少年时拜李金顺为师,在“元顺戏社”任主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