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官僚监察制度的一大创制。它对于封建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监督,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汉代封建国家组织结构中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仅就汉代刺史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特点,做一粗浅的论述。一从监御史到刺史刺史制度,做为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有其产生、形成的历史过程。早在战国时期,当县这种地方政府的职能逐步完善,在国家结构中的地位愈显突出的时候,为了加强对县的领导和监督,就有一些国君开始派出官员,对县令长及其行政实行监察。这种监察当时尚未形成为一种正规的制度,各国实行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正式的,有的是非正式的。有的国君在县令长周围秘密安插耳目,监视县令长的举动,实行秘密监察。如卫国: 卫嗣君之时,有人于令之左右。县令发蓐而席弊甚,公还令人遗之席,曰:“吾闻汝今  相似文献   

2.
一、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大一统皇朝,《汉书》是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所谓大一统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统治;二是指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大一统政权的出现有它的历史进步性。它可以为人民生活的安定提供较好的环境。它可以更好发挥政权的管理职能,协调经济和生产事业,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及道路交通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它也可以更好地协调民族关系,通过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发展,由发展的不平衡达到相对平衡,共同把祖国历史推向前进。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这种进步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统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公羊学派大力阐发大一统之义后,一统更成了封建政治的首要问题。割据政权把一统作为最高追求目标,统一皇  相似文献   

3.
初中历史课本第一份(人教版)第20课《昌盛的秦汉文化》(121页),对我国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有一段文字评述。原文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和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赞美他;皇帝无道,天就降灾害来警告他。”这段评述,作为向初中学生介绍一位古代很有影响的哲学家,似嫌片面。上述从董氏原著译述的那段话,就是董氏所创立的“夫人感应”学说,这种学说,固然神化了封建皇帝,但在皇权至上、不受任何约束的当时,“天人感应”说给是权施加一种天的监…  相似文献   

4.
倪如荣 《收藏家》2002,(3):8-13
金属胎珐琅器是金属(主要是铜)造型工艺与珐琅工艺的复合制品。它那绚丽、浑厚的特色,金碧辉煌的富贵气派,非常适合封建统治者的审美需求。作为皇家生活用具,它能充分显示封建皇帝的尊贵地位;作为宫廷陈设用品,它更能为宫殿增加豪华的气魄。所以,此种工艺自元代由西亚和阿拉伯半岛传入中国之后,即深受帝王们的垂青和赏识,成为封建权贵们的追求物。明清两代皇帝都很热衷于金属胎珐琅器的制造,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都设有珐琅作坊,专为宫廷设计制造用于生活、陈设、祭祀等方面的用具,是宫廷工艺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封建皇权空前发展的时期。宋代统治者将中央集权推到了极点。其中,监察制度在完备其中央集权制度上助了一臂之力。 宋代的监察制度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中完成的。它完成了由谏官对皇帝的劝谏到对官吏的绝对监督的职责转变,也完善了只对官吏的监督到对监督官员的监督程序。其监察组织机构经过宋高祖恢复,宋真宗整顿再到元丰改制日趋完备,使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监察网,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只不过不同时代治理主体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而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经历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其中,战国秦汉至明清长达两千多年、代表地主阶级整体利益的封建制国家治理体系尤为系统完备。这里我就其中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是"大一统"思想与中央集权郡县制国家治理体系。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基本特点。它既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自身的重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史》2010,(2):37-37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代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 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管子云:“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由于封建皇帝的特点在于深居端拱,居中制外,以法令驾驭臣下,因此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如何拟制诏诰制敕,对于巩固封建皇权十分重要。但是为了把诏诰制敕拟定得最能代表皇帝的意旨和利益,单靠皇帝一个人的智力又不行,必须依靠一帮人共同谋议,定下精神,委之拟制。在一个封建王朝的初期,这种议政和制诏的权力是  相似文献   

9.
李修贵 《沧桑》2009,(2):19-20
秦始皇具有明显的帝王史观,以“五德终始说”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他结束了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具有强烈的大一统观念;秦始皇大一统的法宝以及秦朝衰落的原因之一是其人才观;伴随历史条件的变化,秦朝制度政策也相应发生变化;他又有着进步的变易史观。  相似文献   

10.
汉代封建父权制思想研究刘厚琴汉代是封建大一统重新建立和社会大发展时期,统治者竭力寻求一种能够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思想意识。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适应汉代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的父权制思想应运而生,为汉统治者所青睐,并受到法律保护。本文对汉代封建父权制思想形成...  相似文献   

11.
隋唐时代中央职官可分为掌政务之台、省,掌事务之卿、监二。台、省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与御史台;卿、监指九寺五监。御史台归监察系统,与办皇家事务之皇家系统,及武官系统均另列。九寺五监中与前代之名称、性质沿袭,亦不重复,只述新增。  相似文献   

12.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封建地主阶级国家。为了巩固专制主义的反动统治,这个封建王朝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庞大的官僚机构,豢养着一大群封建官吏。他们在封建皇帝的支配下,分掌兵、刑、钱、谷等事,直接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部门。这些人既充当皇帝的奴才又成为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文史天地》2011,(12):68-70
中国封建帝制自秦始,就开始了疯狂的个人崇拜。皇帝有本事则崇拜皇帝,皇帝无本事则崇拜挟天子以令诸侯者。这种个人崇拜发展至崇拜一个阉人,也就达到了荒谬的顶峰。  相似文献   

14.
<正>监督制约是政治的本能,是一切政治制度设计之要义。中国古代监督制度是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制度体系而言,有这样"三套马车":宪官——古代监察官员的一般称谓;史官——古代记录历史的官员;言官——古代专门提意见的官员。宪官"掌察",以法律和上命为依据,监察百官,执行法纪,又称察官、监官;史官"掌史",以"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准绳,记录国家大政和统治者言行,褒贬得失,以史制君;言官"掌言",以"庙堂舆论监督"为职任,规谏帝王,纠劾百司,又称谏官。  相似文献   

15.
"大一统"是秦汉以降历代王朝遵循的治国理念,也是封建君臣追求的至高目标。疆域统一成为"大一统"内涵的重要元素。清代以前,受"华夷之辨"思维的影响,历朝构建的"大一统"疆域观未包括边疆地区尤其是长城以外的"三北"。至清代,始突破"华夷之辨",把边疆地区纳入到"大一统"疆域内,实现了"中外一家"局面下真正的国家"大一统"。三部《大清一统志》的编纂以昭示"一统之盛"、"一统无外之盛"为宗旨,是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变革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秦以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一个完备的官僚机构,执行地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封建的政治制度。历代皇朝即或有所损益,它的变化是不大的。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就是说,中国地主阶级的政权,虽有朝代的更迭,但是政治制度的变化却是不大的。这个制度所要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和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是历代皇朝的共同要求。皇帝和官僚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构成了统治阶级,对谁专制呢?自然是对老百姓专制,对劳动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所以专制主义是对老百姓说的。中央集权则不然,它是对统治阶级内部说的,它不仅表现在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关系上,也表现在皇帝对百官的关系上。这就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精神所在。在处理皇帝与百官的关系上,尤其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上,如何维护皇权至上,确保一姓统治的措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我国监察史上的转型时期,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重点监察官长,尤其各级首脑,发挥监察的警示效应;二是突现垂直监察,提高监察权威,充分发挥效能;三是强化外在监察,阻隔监察主体与客体的干系,免受客体控制,增强监察独立性;四是加强反察制约,形成网络体系,迫使监察主体依法监察,并处在临察应战的状态.这些机制既是宋代监察制度的内在规定,也是宋代监察实践的突出表现,反映出宋代监察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正>汉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封建皇朝大一统政治的建立与巩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的同时,以汉民族为中心、少数民族起着互动作用的民族一体性也得到了加强。在这样一种政治、思想大一统和民族一体性背景下,汉代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也明  相似文献   

19.
行政监督是现代社会科学监督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勤政廉洁的有效保障机制,它在促进反腐倡廉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监督、制约、防范、惩处作用。在依法行政、依法督监的实践中,通过强化行政督监促进反腐倡廉,不仅是行政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更是时代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 行政督监不同于党内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它是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进行监察、检查和督促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始终,具有制衡性、平等性、强制性、操作性和独立性等特征。 行政监督作为权力制衡机制,旨在防止滥用权力,杜绝贪污腐败,倡导为政清廉,保证行政管理合理、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权力不受制约就势必会导致滥用权力,而权力的腐化则是导致国家公务人员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行政监督的权力制衡性体现在行政监察工作上,就要充分发挥监察职能,及时督促检查被监督对象依法行政、讲求效率、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以堵纠漏偏、肃风整纪、弘扬正气。  相似文献   

20.
话说皇帝     
王树卓 《文史天地》2003,(12):39-40
所谓皇帝,《辞海》注释为“君主国的国家元首名称之一。世袭并终身任职,奴隶制国家或封建制国家统治阶级的最高代表。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赢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始皇帝。从此中国历代封建君主都是称皇帝。”我国自秦始皇始到清代终共有多少皇帝?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我国封建社会约有340个皇帝,其中统一天下的约有120个。皇位是怎样继承或替代的?大致可分同姓相继和异性相代两种。同姓相继是指皇位的继承世世代代只限于在同一始祖的父系后代中进行,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