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着”的大运河 大运河是对横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统称,历史上主要经历过三次大规模兴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其中,位于扬州的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是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相似文献   

2.
这次我和社里的同仁分头采访京杭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虽是走马看花,但运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所到之处无论与当地的干部或群众谈心,他们几乎都说自己这里是大运河畔最重要的城市。北京、杭州自不必说,是大运河的起讫点,干百年来无数南东北往的船只都以它们为最终目的地。济宁的朋友说: "济宁就是中国运河之都,元、明、清三朝督理运河的最高机构在济宁,官员可达正一品啊!"淮安的朋友说: "只要想想为什么大运河国家博物院选址在淮安?再看看近来发现的漕运总督衙门遗址那种气派,一切都明白了。"扬州朋友说: "大运河最早是春秋末吴王夫  相似文献   

3.
>>>申遗2004年九月在山东济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京杭运河文化艺术节上,京杭运河沿线17座城市达成共识: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大运河"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禚柏红  方辉 《民俗研究》2023,(2):11-20+157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并非对遗产保护的“盖棺定论”,而是向大运河保护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从作为遗产的大运河层面来讲,也对其保护、传承和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在重大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领域的创新性实践。大运河山东段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后“申遗”时代的大运河山东段,亟待按照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标准及要求,以更高层次的“国家性”保护、传承和利用,打造“鲁风运河”文化品牌,努力使其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东典范”和“示范样本”。  相似文献   

5.
<正>一部运河史,几乎贯通整个宿迁城市史。宿迁是一座与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始终相互依存的城市,大运河的千年演变,经历了从“泗水行运”到“汴泗并流”,从“借黄行漕”到“避黄行运”,一直到近现代以来大运河的衰落与复兴,宿迁均为大运河沿线的主航道城市,也让宿迁成为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遗产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贯通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大运河在古代为中国经济的沟通、文化的沟通、人口的流动发挥了巨大作用。一部运河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近年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打造,整合大运河沿线众多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修缮、文化重塑和城市改造。那么,在建设中应该如何阐述运河文化,打造重点工程,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投资效益,带动城市经济呢?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10,(10):32-33
如同提到万里长城就会想到秦始皇一样,每当人们说起京杭大运河时也自然地要联想起隋炀帝,甚至有“隋炀帝开运河”的说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今天我们习惯上所称的“大运河”指的是京杭大运河,而非隋朝大运河(也称南北大运河)。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济宁地区的商品化、城市化由中央政府的漕运引发和支持,大运河的运转重塑了济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设置在济宁的运河官僚体制在地方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卫所等建制也制约了州治的一般行政功能.国家的政治制度、结构在地方社会的存在,通过在地官僚机构及其官员的角色与地方经济、文化发生作用,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济宁城市社会的政治属性.其结果是,济宁这样经济、文化发达,地方主义突出的城市依旧难以摆脱大一统国家政治社会结构、机制的限制以及传统王朝国家治乱分合的轨辙.  相似文献   

9.
字斟句酌     
《山茶》2009,(4):14-15
贵刊三月号《大运河》一文中,作者提出的“大运河遗产小道”令我非常感兴趣。我的朋友中有很多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们如果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欣喜若狂,跃跃欲试,而且我相信这条“小道”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大运河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运河山东     
一个北方运河之旅,大半落在了山东。多用临清金砖砌成的紫禁城倒是依然巍峨壮观,只是北京积水潭已经是车水马龙, 一点也看不出当年漕运终点码头的痕迹。自河北以上大运河的萧条衰败让人叹息。直到山东,大运河才有一点生气。运河通航最北也就到这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山东自古文化发达,而大运河与微山湖共舞,从泰山脚下流过,徘徊于孔子故里,这条经济动脉与之交相辉映,齐鲁大地异彩纷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便是东昌。运河山东,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11.
李琴 《世界遗产》2014,(7):105-107
从洛阳至临清的卫河由历史上的白沟、永济渠、御河演进形成。一直是华北平原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大运河申遗遴选出的滑县、浚县段故道长约18千米,是永济渠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在申遗过程中经历了诸多“不相信”之后,沿线的居民终于为沉寂多年的古镇修来了“千年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漕运一直是统治者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至明清时期,漕运更是达到鼎盛阶段,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也因此成为维系京师补给的交通命脉。但在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四方贡赋,由江以达京师。”“江西,湖广之粟,浮江直下;浙西,吴中之粟,...  相似文献   

13.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运河遗产保护” 4月10日在无锡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运河遗产保护”.为中国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提出新建议。2006年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争取2014年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2010,(10):28-29
“舟楫之胜可敌长城之雄”,说的就是京杭大运河。就像长城在众人心中“重千斤”一样,大运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同为中国古代工程奇迹之一,它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大运河。  相似文献   

15.
齐欣  王景春摄影  李昊摄影 《山茶》2009,(3):I0002-I0002,57-67
从现在开始的3至5年间,在中国大运河上,将会迎来一个“行走的时代”。无数难题都要在田野调查和多方资源参与的前提下找到答案。开辟一条徒步或骑行的“大河小道”,可为大运河遗产提供许多意想不到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读了葛承雍先生的文章《大运河为何没列入人类文化遗产》,颇有同感,我们确实好像把大运河遗忘了。事实上,正如葛先生所说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人所创造的两大古代工程奇迹”“,但是,长城早已成为全国  相似文献   

17.
林薇 《山茶》2009,(3):80-81
“关于大运河,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的吗?”在动起大运河念头的最初几天,有一次,我向齐欣提出了这样的请求。“很多。不过当心,就怕你看进去出不来了。”齐欣调侃道,脸上带着几分明朗而又捉摸不透的笑意。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2013,(6):21-21
无论是大运河申遗过程中,还是将来列入世界遗产后,都离不开保护与利用。保护大运河遗产就是要保护其OUV(即突出普遍价值),而利用大运河遗产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往保护前提下加以利用,使运河得到长期的、可持续的保护,永续长流。  相似文献   

19.
冯玉珠 《旅游纵览》2022,(7):101-104
饮食文化是京杭大运河多样文化形态之一,是京杭大运河文化生活化的一面。本研究将以河北大运河饮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挖掘、整理、提炼河北运河沿岸区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分析大运河河北段饮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探讨河北大运河饮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河北大运河饮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响“美丽河北·运河风韵”品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普遍存在遗产利用程度不高、相关机构沟通合作不足等问题和困难。博物馆作为传承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机构,是保护和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当前运河专题博物馆数量仍较少,运河沿岸城市博物馆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利用程度仍较低,通过推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利用、注重教育活动开发和加大文创产品开发营销力度等途径,能够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对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从而传承和弘扬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