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可 《文献》2023,(1):19-29
近年来,楚简文献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可借之以校读经秦汉人转写整理过的传世楚国古书。根据楚简校读战国时楚人所著《鹖冠子》,发现有些字形为楚文字中特有,秦汉时期的人整理时误认,例如误“斩”为“轸”、误“■”为“顺”等;有些字根据楚简文献所反映出的楚人用字习惯可作出更为妥帖的破读,如将篇名“著希”读为“书希”、将“随君”读为“惰君”等。这可以体现出土战国楚简对校读传世文献特别是楚国古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俞伟超在楚文化成立大会上指出,楚文化是楚人所创造的一种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而且有时间、空间、族属范围和文化特征内涵。可近几年来,这种考古学上的类型分区文化概念,已逐渐被扩大其外延,成了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如有人强调楚人尊凤,凤就附会成了楚人的图腾,以与中原的“龙图腾”分庭抗礼。且不谈图腾定义、楚人有否图腾、是否以凤为图腾,更不谈中国文明乃至旧大陆的主要文明中有否图腾这些学术界尚存疑的问题。问题本  相似文献   

3.
关于秦汉时期楚文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航空 《南方文物》2000,(1):51-57,74
考古学范畴内“楚文化”的概念,是随着学科进步、资料丰富和研究深人而逐渐充实完善的。现阶段通常认为,楚文化是指基本在楚国时期主要由楚人创造的在精神观念和物质表象诸方面均有一定特征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4.
楚王熊丽考     
本文从包山简“熊鹿”的文字形体、音转关系入手 ,考证其人即《史记·楚世家》之楚王“熊丽”。以先秦史料与楚简材料相互比较 ,指出熊丽是楚王世系中第一位以“熊”为姓氏的楚先王 ,在楚人两套祭典中相当于甲骨卜辞上甲微所处的位置 ,承上启下 ,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左传》记载楚庄王的诸多事迹。其中,问鼎一事反映出楚人重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而其论"武德"则体现了楚人认同华夏文化,这可能与楚贵族逐渐接受华夏教育有关。《左传》中所载庄王的事迹,表明当时楚人认识到华夏认同对其争夺霸权意义重大,在认同华夏时重视政治、文化而非血缘的作用。结合《左传》中其他记载,可看到春秋时期所谓的"蛮夷"已经受到华夏观念的影响,并逐渐认同华夏。  相似文献   

6.
庄子楚人考     
庄子楚人考孙以楷《史记》云:“庄子者,蒙人也。”没有说明庄子的国籍,这就引起后世的许多纷争。关于庄子究竟为何处“蒙人”,今人或曰今河南商丘,或曰今山东曹县,或日今安徽蒙城。而莫衷一是。刘向《别录》云:庄子为“宋之蒙人”。《史记·集解》云:“按《汉书·...  相似文献   

7.
贾公彦《周礼义疏》《仪礼义疏》是唐代注释书直接继承汉代注释书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的两部重要著作.在《周礼义疏》中几次出现“望文为义”这一提法;其含义如何?看贾氏自己的解说:(1)(司市)以量度成贾而征(亻卖),[郑注:(亻卖),买也;物有定价则买者来也.贾疏:知(亻卖)为买者,以言征召买者,故以(亻卖)为买.此字所训不定,按下文所云“贵(亻卖)者”,郑注“贵卖之”;郑亦望文为义,故注不同也.]《周礼·地官下·司市》按:“下文”指《地官下·贾师》:“凡天患,禁贵(亻卖)者,使有恒贾.”“贵(亻卖)”下郑注是“贵卖之”.  相似文献   

8.
论楚人入湘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至喜、熊传新合撰的《楚人在湖南的活动遗迹概述》介绍了楚人在湖南的活动概况,并就楚文化问题谈了几点意见,谈到了“至于春秋时期楚人的墓葬在湖南的分布就更多了,如澧县、益阳、长沙、湘乡、衡阳、郴州,从南到北,都有早期楚墓出土。”从而说明楚人进入湖南的时间还要早一些。高至喜同志在《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中发表了《试论湖南楚墓的分期与年代》,把湖南各地出鬲、钵、罐或鬲、钵、豆陶器组合的墓葬定为春秋中期或晚期,进一步说明楚人进入湖南的时代当在春秋中、晚期。这一理论,给湖南楚史研究者与考古研究者影响很大。我们认为,他们把湖南早期楚墓的时代定在春秋中、晚期的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创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陕西省延安市红色文创产品的特征和价值构成,并基于价值链理论,构建了延安红色文创产品的价值链模型,提出了延安红色文创产品开发路径,包括:关注红色元素的挖掘与红色创意资源库的构建;建立以红色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全流程专业化团队;链接时尚热点,优化“供-需”结构;构建“红色文化创意-生产-销售”一体化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宽红色文创消费渠道。希望可以为延安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方法,并促进延安红色文创行业的全产业链构建与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0.
张磊 《风景名胜》2021,(5):0331-0332
伴随国家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研学旅游以“旅游+教育”模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山东省是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应充分利用其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相结合。本文探讨临沂——台儿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旅游企业及各级各类学校三个维度提出为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楚文化研究又一新成果--《新蔡葛陵楚墓》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育彬 《江汉考古》2005,(1):95-97,86
河南新蔡葛陵楚墓,是近年来淮河流域考古中新发现的一座战国中期大型墓葬。其墓主人为平夜君成,是与楚王关系密切的重要封君。墓葬结构复杂,并有陵寝建筑遗存。出土有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和大量竹简在内的各类随葬品,还有人殉现象。在科学发掘和整理的基础上出版了《新蔡葛陵楚墓》一书,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考古资料所反映的楚国历史、葬俗、礼制、历法、手工工艺、书法艺术等诸多信息,是我国楚文化研究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永州市鹞子岭战国墓楚越两种化都表现得十分强烈鲜明,但越化因素占主体地位。吴起并蛮越后,零陵已属楚国版图,虽然楚的统治势力很薄弱,但对越人的生活习俗有了很大的影响。战国中期,永州应有了城邑规模和较集中的民居点和驻兵点,城邑里生活着大批越人,在乡下基本上还是越人的社会体系,但越人已接受楚人的统治,楚人利用越人管理越人,以淡化消除楚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昭王毁室》与《昭王与龚之雎》共存于竹简十枚之中,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四册所公布出土竹简之两篇,与春秋战国之楚国史事相关(亦可能为通性之真实耳,详下),极为珍贵。因第五简有墨钉,故离析之。先就前者试解,《昭王毁室》存196字,原整理者已有校读,后来之研究者亦多,但疑义仍存,我认为不明于先秦宫室制度与丧葬礼俗,便无法明了此篇。释文一般采用宽式,计算机无法显示之处,依偏旁分析,以《说文》从某、某声法,实述字形  相似文献   

14.
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M8为高等级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该墓出土了以漆木器为主的各类文物400余件,其中尤以黑、红两色竹蔑编织而成的髹漆竹席最为精美。为开展彩漆竹席脱水保护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拉曼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及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竹席漆膜的成分及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髹漆文献资料探讨了漆膜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城阳城彩席中的黑色漆膜为大漆自然显色,红色漆膜是大漆掺加朱砂调制而成;黑色漆膜表面较为平整,漆膜与胎体结合紧密,红色漆膜表面相对粗糙,结构较为疏松;竹席漆膜的厚度在0.02~0.03 mm之间,应是由大漆涂刷至少3~5次制备而成。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彩漆竹席的脱水保护及展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江户时代是日本大量吸收中国儒学的时期,此间中国朱子学在日本获得了广泛传播。随着朱子学在日本传播的不断深入,由于日本儒学者对朱子学的理解和取舍的不同,因而在日本知识界产生了各种学派。伊藤仁斋(1627-1705)是古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思想历程中,朱子学观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对朱子学的观念的变化中可以揭示出伊藤仁斋创建和发展古学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丁兰 《江汉考古》2012,(2):85-92
湖北江陵纪南城为楚国都城,在该城址周边楚墓中出土了约13件青铜"越式鼎",时代始于战国中期,延续至战国晚期。这批墓葬的考古学文化特征显示其葬制以楚文化特征为主,但部分墓葬随葬品的越式风格浓郁。通过综合研究,本文认为此为楚化的越人或其后裔墓葬,他们在楚国的社会生活中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这批楚化的越人可能在楚国军队之中担任军士,或以巫觋身份参与了当地的祭祀等宗教活动,并有着与楚人彼此认同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祭祀习俗。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以及越文化在楚文化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7.
钟离国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华东 《安徽史学》2011,(5):117-122
近年来有关钟离国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存在,从中可解析出大量相关历史文化信息,弥补了文献的不足。从钟离国遗迹、遗物出发,结合文献材料,说明春秋钟离国可能为楚之封邑,在金文中可考世系仅有五代。钟离国埋葬方式另辟蹊径,殉葬风俗根深蒂固,用土颜色意味深远,文化上深受阴阳五行观影响。其文化表明该支钟离国族可能源自东夷地区。  相似文献   

18.
试论楚国铁器的使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出土的早期铁器大都集中于楚国,目前出土的楚国早期铁器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0余件增加到40余件,时代上限从春秋晚期上溯到了春秋中期。楚国最早的铁器发现在今鄂西,开始使用的铁器主要为农具,还有一些小型利器。至春秋晚期,楚国已有了锻造的铁器。楚国铁器,从战国初开始容器变大,刀剑变长,新器形大量出现。到战国中期,精工铁器和铜铁合铸的铁足铜鼎流行。楚国大约从春秋中期开始冶铁、用铁,到春战之交,社会已进入了铁器时代。  相似文献   

19.
襄樊余岗战国秦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6年,在襄樊市团山镇余岗村北发掘了32座墓葬,墓葬分三区:墓子地、岭子上、卞营。墓子地和岭子上墓区的30座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卞营墓区的2座墓为砖室墓,大部分随葬器物为陶器。这批墓葬可分为五期:战国晚期、秦统一至秦汉之际、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东汉晚期。余岗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襄北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墓葬的分期、年代、秦楚关系以及埋葬习俗、文化特征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周波 《江汉考古》2006,(3):85-89,73
本文借助于最新的红外线照片,对九店楚简中几个字的释读提出了新的认识;同时通过对藏简的重新整理,新发现了为《九店楚简》一书漏收的两枚竹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