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贵州近代学堂之母,并在贵州教育史上享有重要位置的经世学堂,到底是有其实而无其名,还是有名有实?到底其名称是后人所加,还是当时便有?一句话,其名与实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过去并无争议和深究。近年来,由于熊宗仁同志在其论著中一再提出,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熊宗仁同志在《贵州文史丛刊》1984年第2期发表了《严修视学黔中述评》一文,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严修视学贵州》的/J‘册子(198年6月第1版)。他这样写道:“通观(香馆使黔日记》(以下简称《媚》)”,“通查严修自著《严范孙先生自…  相似文献   

2.
正是由于严修对书院的改革,加进了新的科学知识,推动了贵州士子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热潮。在贵州建省6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或者说,在清末贵州传播新思想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做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先驱,他就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贵州传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严修。严修(1860-1929),字范孙。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严修17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会典馆译校官等职。光绪二十年(1894年),严修受命出任贵州提督学政,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离黔。  相似文献   

3.
利根(1609—?),是明清之际贵州一位有名的高僧。陈垣先生曾说:“明季黔僧,多非黔籍。黔籍之有高僧,自利根始。”(《明季滇黔佛教考》286页)他的事迹是值得一述的,尤其是他对《径山藏》刊  相似文献   

4.
读了杨祖恺先生发在《贵州文史天地》上的《北京贵州会馆始末谈一文后,获益不少。现就我所知,略作补充。会馆之建,盛于明、清二朝。贵州自明永乐年才置省,随着明末清初及清中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读书风气也日盛。贵州的读书人在科举制度的吸引下,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千里迢迢的赶赴京师应试。赴京举子与黔籍京官及商家等人员共同捐款,筹措资金,购置土地和房产,建立会馆,以供黔籍赴京人员居宿之用,先后在京共建有会馆8所,且都是冠以省名,没有用府、县命名的。这8所是:贵州老馆建造甚为宏大,大门顶上的门匾是曾任…  相似文献   

5.
黔籍作家、翻译家谢六逸与蹇先艾、张梦麟等人于1938年在贵阳成立了“每周文艺社”,并创办了《每周文艺》副刊,在抗战时期集结了多位回迁贵州的黔籍作家,密切配合抗战宣传、针砭时事,一时成为贵州宣传抗战的重要阵地之一.只存在一年、只发行了十一期的《每周文艺》在宣传抗战的同时,用心办刊,对于提携后辈、提倡和净化大后方的文艺空气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的贵州高等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自1897年起至1949年止五十二年间贵州十五所高等学校(包括学堂)的概况,分别简介其建置沿革、组织和教学情况、师生员工人数。限于见闻,错漏难免,敬希订正。一清末几个类似大学的学堂(1897年——1911年) 严修创办的贵州经世学堂严修,号范荪,直隶省(今河北省)天津县人,1883年(清光绪九年)中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朝廷派他出任贵州学政。严修督学贵州三年,以倡导风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贵阳市委副书记罗大林率贵阳市药业经贸考察团赴香港招商引资,得到在港的黔籍工商界人士的鼎力协助。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使这次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巨大成功。在港的黔籍人士,对故乡故土的一片热诚,企盼家乡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拳拳之心,令与会者深受感动。由此,我们便产生了了解他们,向贵州人民介绍他们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1999年12月,贵阳市委副书记罗大林率贵阳市药业经贸考察团赴香港招商引资,得到在港的黔籍工商界人士的鼎力协助。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使这次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巨大成功。在港的黔籍人士,对故乡故土的一片热诚,企盼家乡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拳拳之心,令与会者深受感动。由此,我们便产生了了解他们,向贵州人民介绍他们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正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黔籍乡彦陶守伦先生、邓廷琮先生、赵潜先生,杨莉君女士、陈彭端淑女士,以及帅柏椿先生和刘心平先生等,不定期邀黔籍乡亲相会,叙乡情,促乡谊,为凝聚黔籍乡亲默默工作。1986年,尊敬的陶守伦老先生决定筹组"贵州旅港同乡会",惜筹组期间,陶老不幸辞世。翌年,邓廷琮先生、赵潜先生等继续筹备工作。邓廷琮先生、陈彭端淑女士分别慷慨捐资2万和1万元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是在天津南开大学毕业的。南开大学的校董是严修。严修在清朝末年任过贵州学政。他对周恩来非常关心,周恩来到法国留学,主要得力于严修的资助。严修,字范孙,号梦换,清咸丰10年(186O)出生在天津一个经营盐业的家庭。23岁中举,24岁入翰林院,授编修。35岁在翰林院通过大考,授予贵州学政的官职。这个学政的官位相当于当今一个省里管教育的副省长或教委主任,他主管贵州全省府州县学官的考核及主持府州县学的岁试和科试,从中选拔人才。严修在贵州学政任内,最大的贡献是改革书院,开始加授英语、算学、代数等课程;还代销宣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曾有四个贵州籍会员:谢六逸、蹇先艾、李君毅、杨敬慈。前两位广为人知,而后两位知道的人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顾彭年,他也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抗战爆发后即移居贵州,是贵州著名作家、学者顾汶光、顾朴光的父亲,故可算半个贵州作家。顾彭年早年的文学成就一是白话新诗创作,一是文学翻译,三是文学研究。他与茅盾、郑振铎等有过交往,同时还是我国城市市政建设理论早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贵州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相对缓慢。经过抗战时期的建设,城市现代化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受高原、民族等限制,与西南其它省份和内地相比,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却表现出典型的西南民族地区特有的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日本编纂出版的《新修支那省别全志·贵州省》的目的与全志一致,皆是为其军国主义实现侵华提供全面、可靠的情报服务.该书其文献资料搜集之广泛、调查资料蓖集之丰富,在客观上成为民国时期贵州的史料集成,这有助于我们对其时贵州的社会经济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间,有12万学子赴日本留学。他们学成之后,大部分人在日本就职定居,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新华侨华人群体。日本新华侨华人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勤奋,不仅在日本的众多领域取得成功,而且在增进中、日两国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不同方式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万勉之,贵州省贵阳市人,老同盟会员,贵阳第一批赴日留学生,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北帝国大学,先后任贵大农林学堂教务长、贵州农事试验场场长、北京高等师范农政专门学校、北京农业大学、河北大学、东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赤水省立一中、遵义师范学校校长。晚年回贵阳任农业改进所秘书、技正、留守主任、接办敬之植物园、贵州农工学院园艺系主任兼园艺试验场场长等。主要著述有《花卉园艺学》、《花卉园艺》、《黔中草木一斑》等。  相似文献   

16.
清末留日士官生是近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辛亥革命发生之际他们发挥了军事骨干的作用,从他们革命意识的形成过程、成为革命勇士的客观条件、走上革命道路的政治保证和及参加革命的具体经过进行考察较能反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7.
戴子儒先生是贵州民国时期的著名商人,他虽然僻居黔中,但经商的理念、管理的模式都不落后,事业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根据安顺市档案馆所藏的安顺县商会档案,阐述戴子儒的经商理念、经营方式,分析其由学徒成长为企业家的原因及过程。对了解民国贵州商业状况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试析五四前后的贵州社会变革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前后的贵州社会经济状况是产生变革思想的基础,而接受新思想影响的军政人士和一大批青年学习是传播和实践变革思潮的主体,少年贵州会和学联贵州支会的活动则集中表现了这一时期贵州社会的变革思潮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与近代日本侵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同书院是日本东亚同会1900—1945年间在中国上海开办的一所特殊学校,它从日本各地招收学生,学习中国语言和化。它和日本政府关系密切,受日本政府支持和管辖。它的学生以旅行调查的名义,长期在中国活动,收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上报给日本政府。抗日战争期间,它的学生有的作从军翻译,有的在日伪机关服务,直接参与了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的黄埔军校情况复杂,不仅分校众多,且不少军校生由军校委托各专门军事学校代训,仍属军校建制。抗战时期,黄埔军校四分校及为军校代训的三所专门军事学校迁入贵州。贵州为军校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培养大批基层军官,有力地保存了抗日力量。军校也对当地教育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