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老漫长的地理变迁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神农架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这里既有北半球罕见的保存完好的中纬度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又有融贯东西、汇接南北、传承千古的古老山林文化。民间文学:《黑暗传》《黑暗传》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神话历史叙事长歌,它采取多种口头与书面文本世代相传,作为"孝歌""薅草锣鼓"由众多歌师在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格萨尔》史诗于2006年5月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陈岗龙 《民俗研究》2008,(1):266-272
最近读到了俄罗斯著名学者E.梅列金斯基的学术名著《英雄史诗的起源》一书的中文译本。由王亚民、张淑明、刘玉琴合译,赵秋长校,商务印书馆于2007年9月出版。该书是继《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故事的歌手》后将国外史诗研究经典著作介绍给国内学界的重要学术译著,也是继《神话的诗学》之后介绍翻译到中国来的E.梅列金斯基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4.
藏族劳动人民运用耳熟能详的口头语言,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用神话及传说故事等形式创作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形象。现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学界关于藏族神话传说故事的研究成果作一初步梳理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方以荷马史诗为范例建构起来的"英雄史诗"观念有两个要素,一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战争,一是凭勇敢获得财富和荣誉。"英雄史诗"只是解读《亚鲁王》的一个维度,而不能囊括其作为口头史诗的本质特征。在苗族丧葬仪式上面对亡灵展演的史诗《亚鲁王》是一种活在民间仪式中的文学,它以仪式展演为主要生存形态,以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活态性。  相似文献   

6.
正甘肃文县一带聚居着一个独特的民族——白马藏族,他们有语言,但没有文字。从甲骨卜辞到史书记载,白马藏族的形象都是剽悍的,不轻易臣服于人,因此招致无数次的强权压迫。魏晋时期氐人杨氏建立的仇池国是白马先祖最辉煌的时期,之后他们被迫不断向南迁徙,散落在南迁路上的甘肃文县和四川平武、九寨沟的高山峡谷地带,艰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四川省平武县、南坪县以及甘肃文县的白马藏族,举凡各山寨都有木刻面具。(相邻汉族人称其为鬼面子、脸壳子)而白马藏族则称为“朝格”(意为变幻男相,为变幻女相,男相面具和女相面具又统称为朝格)。文县、南坪的白马藏族村寨,每村有5—6个面具不等。由“会首”(保管面具和负责主持当年朝格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内地藏族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因子大于或等于2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从"卓越计划"视角对个体自我认知、学校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内地藏族学生健康心理生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神话在民间的流传和信仰情况主要是通过地方志得以记录和保存的。方志记载了神话产生的地域、供奉神话英雄的庙宇、对神话英雄的祭祀,正是这三方面的记载,使神话更为丰富并得以世代流传。本文以山西方志所载羿神话为例,以翔实的资料来说明地方志对于神话传承的独特意义。在这一点上,方志具有其他文献无法比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正历史文献记录中的《格萨尔》口头传统周爱明在《民族学刊》2019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格萨尔》以韵散兼行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完成人间使命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一直以来,学界就《格萨尔》产生年代等问题有较多的讨论。该文从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零星记载入手,分析最早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王的有限描述及形象,进而考证"格萨尔传"与"说格萨尔传"  相似文献   

11.
乌席勒 《世界遗产》2014,(5):108-111
<正>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发轫于部落征战时代,以说唱和演讲的形式,讲述了蒙古族英雄消灭恶魔,拯救百姓的故事,闪烁着蒙古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光芒。海西蒙古文化的奇葩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是蒙古族民间艺人以说唱或演讲形式,以质朴的语言,形象而生动地反映蒙古族历史和社会生活及生产状况的作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是世居柴达木盆地四周的广大蒙古族人民口头传承,不断创作完善的口头文学。《汗青格勒》又名《呼德尔阿拉泰  相似文献   

12.
神话在民间的流传和信仰情况主要是通过地方志得以记录和保存的。方志记载了神话产生的地域、供奉神话英雄的庙宇、对神话英雄的祭祀,正是这三方面的记载,使神话更为丰富并得以世代流传。本文以山西方志所载羿神话为例,以翔实的资料来说明地方志对于神话传承的独特意义。在这一点上,方志具有其他文献无法比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神话与民俗密切关联.民俗事象与民俗活动是神话赖以存在、传承的裁体,神话是民俗活动的精神内核,通过民俗学的视角可窥测神话的意蕴.日本伊藤清司的《山海经》神怪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以西方文化人类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交感巫术为依据,采用"以今证古"的方法阐释神怪内涵,以"形态标准"判别神怪类属,促使《山海经》研究由传统文献考证转向民俗文化阐释.其研究既有利于揭橥神怪的民俗文化内涵,也拓宽了《山海经》的研究视域.但其中亦有不足,如忽视民俗文化的变异性特征,忽略空间场域对文化差异的影响,甚至有过度阐释的现象.审视伊藤的研究,可使学界取长避短,从而助力于推进《山海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王传》《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著名的藏族民间史诗,它是在藏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和谚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艺术珍品。据专家研究,这部史诗的雏型形成于藏族氏族社会开始体解、奴隶制国家政权正在形成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5.
邢莉 《民俗研究》2008,(4):199-208
我国家喻户晓的口头传说《牛郎织女》被评为国家级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不仅在汉族传播,而且在少数民族区域传播。《牛郎织女》传播的范围有多大,区域有多广,真的很难统计。关于《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年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是最晚也应该在建安以后到南北朝之间形成(约226—563)。悠悠近两千载,它是如何传承的?其传承的秩序和传承的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9月5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大全》藏文版(1~300卷)出版座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召开,四十多位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对该套大全的出版表示祝贺。这套由四川出版集团、喜马拉雅文库、四川民族出版社及四川美术出版社强强联合,积十年之功,推出的巨制充分展现了《格萨尔》作为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的风采,体现了"世界最长英雄史诗"的宏大性特点,是新中国《格萨尔》事业所取得的最新的、也是最重要的成果,是献给新中国70华诞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7.
<正>口头文化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当中,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冯骥才先生说,“我们的一代代先人就用这种方式来传承精神、表达爱憎、教育后代、传播知识、娱悦生活、抚慰心灵。农谚指导我们生产,故事教给我们做人,神话传说是节日的精神内涵,史诗记录文字诞生前民族史的源头”。口头文化依赖于口头语言传承,其内容包括神话、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创作。在民间口头文化中,数量最多的当属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8.
曾红兵 《丝绸之路》2012,(19):31-32
在溪流纵横的大山深处,在欢腾的白马爷河畔,生活着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崇拜日月山川、风雨雷电,他们就是古氐族的后裔——白马藏族。白马藏族常年居住在甘肃文县偏僻封闭的山寨中,远离城市喧嚣,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与传统礼仪。"池哥昼"就是白马藏族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和民间舞蹈。"池哥"是白马藏族对于"面具"的读音,"昼"意译为"跳","池哥昼"意思是跳面具舞,又称"神面舞"、"跳曹盖"或"鬼面子"。  相似文献   

19.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除有众多手抄本在民间流传外,尚有许多民间说唱艺人以口头说唱的方式加以流传。以说唱《格萨尔》著称或以说唱《格萨尔》为职业的民间说唱艺人,藏语称其为“仲肯”。“仲”,是指富有幻想、传奇色彩的故事;“肯”,是指说唱这种故事的人或专门家。有的地方也将“仲肯”称为“仲巴”。“巴”,亦即人或者的意思。被人公认为“仲肯”的民间说唱艺人,对于《格萨尔》史诗,有的能唱三四十部,以中等篇幅计,多达三四十万诗行;少的也能唱几部或若干唱段,一般也在几千至几万诗行。艺人们何以能唱如此浩瀚的篇幅呢?艺人们通常的回答是:“‘神  相似文献   

20.
<正>七、英雄史诗《玛纳斯》《玛纳斯》,柯尔克孜族一部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规模巨大、荡气回肠的长篇史诗。千百年来,它在柯尔克孜人民中间广为流传,《玛纳斯》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