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郭杨 《黑龙江史志》2006,(4):35-35,34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祖国东北边疆--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赫哲族在历史上因以鱼皮为衣而被称为"鱼皮部".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奇异的旅游资源。赫哲族民族文化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造成赫哲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性欠缺。因此,人们必须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强化保护,以推动赫哲族民族文化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风俗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劳而智慧的赫哲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繁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赫哲族人民同我国东北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为开发和奠定祖国的东北疆域,曾做出过重要贡献。赫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他们这些文化同样是中国历史文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今天来研究和探讨赫哲族的风俗,目的恰是为这一历史文化链条增加新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赫哲族时,人们很快便发现,在我国的历史文献和国外学者的考察资料中,对赫哲族曾采用了许多不同的称呼。其中有自称也有他称。彼此的关系错综复杂,给赫哲族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学疏才浅,拟对曾广泛采用过的果尔特和黑斤这两个赫哲族族称做一番探讨,或许有益于赫哲族的研究。刘忠波先生在《赫哲族简史》中指出,赫真或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是世居于我国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赫哲族世代已捕鱼为生,拥有发达的鱼文化。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赫哲语经历过它的辉煌时代,自上世纪初开始,开始出现转用汉语的情况,逐步衰落直至今天走向濒危消亡的边缘。本文以赫哲族聚居地之一的八岔乡为田野调查点,探析八岔乡目前赫哲语的存在现状。  相似文献   

6.
在祖国的东部,在美丽的乌苏里江畔,在三江平原一带,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性好渔猎的民族——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赫哲族现有人口4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沿岸,聚居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八岔民族乡、街津口民族乡、饶河县四排民族乡及佳木斯市郊的敖奇村。"赫哲"意为"下游"或"东方"。赫哲族来源于肃慎,是野人女真的一支,有民族语言,无民族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在大多数人通用汉语,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还使用民族语言,赫哲人普遍信仰萨满教。  相似文献   

7.
《山茶》2010,(3):34-35
“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出自东北赫哲族人的吟唱。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现有仅四千六百余人.分布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上.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与抚远等县。赫哲历史源远流长.先秦时称肃慎、汉魏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称棘羯、辽称生女真、元称兀的哥,明朝称野人女真、清朝称赫真。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为赫哲族。赫哲族属跨境民族,与俄国那乃族、日本阿伊努族具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赫哲族作为我国黑龙江省仅有的少数民族,多年来处于仅有语言,没有文字的状况,而且日益流失,亟需抢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残联主席董兴业,出于历史的责任感,自发的研究赫哲族语言和文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赫哲族语言传人的认同。这篇文章,是他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乌日贡”大会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日贡大会是以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以表现赫哲人生产生活为主题,以赫哲族传统民间文化与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节日与节庆活动。在当代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散存于民间并面临濒危之际,"乌日贡"大会已成为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抢救、保护和传播赫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鱼皮服饰是赫哲族鱼皮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赫哲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复合载体,蕴含了赫哲族历史与艺术的双重魅力。作为赫哲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无论是从选材、制作工艺、还是附着在服装上的装饰图案,都展现了人类将自然界的资源运用到极致,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奇迹和独特的生存艺术。  相似文献   

11.
四、赫哲族的风俗习惯 赫哲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长久以来,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赫哲族的婚俗、礼仪、食俗等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项目中国赫哲族伊玛堪说唱Hezhen Yimakan Story-telling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据现有资料,它最迟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形成。伊玛堪歌手深受赫哲族人民喜爱,赫哲族人尊之为"伊玛卡乞发"。伊玛堪对于中国东北赫哲族的历史记忆和世界观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伊玛堪的内容以赫哲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赫哲族渔猎文化,其中桦树皮制作技艺也成了赫哲族的文化。文章结合馆藏赫哲族桦树皮文物,讲述从桦树皮实用器到桦树皮画发展的过程,探讨桦树皮制作技艺的创新理念,从而在桦树皮画上展现赫哲族传统的渔猎文化,让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相似文献   

14.
赫哲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以渔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渔猎文化渗透于赫哲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赫哲族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同渔猎文化密切相关,紧紧相连,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曾长期以渔猎为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渔猎资源的迅速减少,赫哲族面临着由传统渔猎经济向现代多元经济的转变.只有经挤发展了,赫哲族群众才能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缩小差距、奔向小康.本文全面分析了赫哲族聚居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介绍了民营经济如何成为拉动民族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生力量,指出了赫哲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奋斗目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它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形成了具有明显东北内陆特色的赫哲族文化。本文对赫哲族的婚丧风俗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赫哲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哲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章从赫哲族的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几个角度,阐述了赫哲族传统文化面临流变和消失的严峻形势,并从宏观上提出一些保护措施,从而使赫哲族传统而独特的优秀文化能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地区,居住许多民族,其中较大的民族,除汉族、蒙古族、满族外,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等,都是影响较大的民族。近几年来,许多民族学家对这些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都作了很好的研究,但民国时期研究较少。现仅就民国时期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分布状况,作一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赫哲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神话传说都是靠口传相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赫哲族神话以赫哲族民间流传的赫哲古代神话为核心,以原始萨满崇拜观念为基础,经过世代赫哲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之中不断加工创造,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口头流传的神话体系。在宇宙起源、自然现象起源、人类起源诸方面都留下了独具特色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赫哲族聚居区域的基础条件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进行考察,抓准赫哲族民族艺术特色,对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与研究,明确特色艺术小镇的定位,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提出建设赫哲族艺术小镇的构想,希望能够推动赫哲族聚居区域民族艺术小镇的旅游模式的研究与建设,为市民提供周边游、周末游、艺术游、亲子游基地,进而通过艺术的力量,为赫哲族村镇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当地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