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月报     
侵华日军在亚洲的最大军事要塞在哪里?有关专家证实,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遗留的日军要塞当属最大.1998年6月下旬,东宁县发现侵华日军当年遗留下的31.5幅要塞地图.根据地图提供的线索,由有关专家组成的要塞调查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与专访,查阅了大量的“伪满” 档案资料,确定了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亚洲的最大军事要塞.  相似文献   

2.
1999年8月,在抗日战争胜利54周年纪念日前夕,我们有机会参观了当年侵华日军在亚洲修筑的最大的军事工程——东宁勋山要塞,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决定把同苏联国境接近的北满和东满所谓“北边地区”规定为三线部署的综合性的大型军事基地。1933年,日本关东军大本营决定在长达近3000公里的中苏边境线上修筑第一线防御工事。从珲春五家子开始,沿国境线共修筑了珲春、庆幸、东兴、东宁、绥芬河、密山、虎头、饶河、松花江、富锦、兴山、孙吴、黑河、海拉尔等14处军事要塞,即“筑垒阵地”或称“筑垒地域”。在14处要塞中,有13处均距边境线较近,作为出击时的战术支撑点。惟海拉尔要塞因距国境线较远,作为内地防御。  相似文献   

4.
侵华日军遗留在东北边境地区的军事要塞遗址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最大的军事筑垒工程,它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武力扩张和军事侵略而修筑,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日本关东军的溃败而迅速崩溃。东北边境地区要塞遗址是日军侵华战争的罪证,它凝聚着中国劳工的血泪,是侵略者留给中国东北大地上的累累伤痕。战争遗址资源具有现代价值,要塞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凝聚历史,警醒世人。如今在战争遗址上树起的和平旗帜将成为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兰草  韩茂才 《文史精华》2001,(10):17-23
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的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亚洲遗留的最大军事要塞,军队最多时达13万人以上,而配备“慰安妇”也就成为此地永远洗刷不掉掩饰不了的罪孽。本文作者历时两年,对当年东宁要塞一带进行了拉网式的寻访,就慰安所的数量地点及规制、慰安妇的来源遭遇及苦难,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考察和对众多当事人包括5位当年慰安妇的访谈。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宁。作为伪满洲国国防建设的重要一环,关东军在东宁及下辖乡镇大量驻兵,在国境地带修筑大型防御工事。东宁日军侵华要塞阵地群——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日军自誉为"东方马其诺"。在东宁的战略部署上,关东军给予高度重视,其意图在于巩固国境的军事防御、加强边境前沿地区的进攻力量,做好对苏作战的充分准备。1941年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利,大量抽调在"满"兵力,关东军在东宁的兵力锐减,防御工事形同虚设。关东军对苏决战的彻底溃败中东宁成为了"最后的战场"。  相似文献   

7.
勃利密塞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自1934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分三期在我国东北和苏联国境线上呈扇形秘密修筑了大量的筑垒地域和地下军事要塞,目标是进攻苏联和控制东北,堪称亚洲之最,日本关东军称之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然而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12天里,虎头镇,这个处在中国东北的世界上最为坚固、最具规模的地下军事要塞,日军近1500名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在中苏联军的殊死打击下,于26日被彻底攻陷,“二战”的最后一战以这里日军的覆灭为终结整整60年过去了,虎头要塞这一历经了“二战”落幕之战的惨烈战场,已成世界上独有的重大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9.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用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后,为了达到长期霸占中国东北,逐步实施变东北为扩大侵略战争,向苏联进攻的军事基地的计划,1933年10月1日,日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铃木率道视察"满苏国境",决定沿边境地带构筑军事要塞。自1934年开始,陆续在中国边境地区构筑国境要塞阵地14处。其中东宁要塞是规模最大的  相似文献   

10.
旧日本关东军虎头要塞修筑在虎头周边完达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整个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5个阵地组成。虎头要塞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遗留下来的极其重要的罪证遗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一役的战迹地。虎头要塞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被当年日本关东军吹嘘为东亚首屈一指的“北满永久要塞”,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虎头要塞由于战火的摧毁而被深深埋于地下。 1991年11月,虎头要塞遗址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我们会同省革命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数次考察了要塞遗址。1977年4月旅游局清理整修一部分虎东山工事对外开放。1994年12月至1995年5月1日虎林县文物管理所对虎东山要塞地下工事另一部分通道进行了清理,在清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李星建 《文史春秋》2013,(12):30-32
1903年,在军事要塞旅顺的太阳沟宽敞的街道旁出现了一座两层半的欧式楼房。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座本为私宅的“洋房”后来成为了日本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名下的第一家“大和旅馆”,成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行宫,伪满洲国政权诞生的“产房”,上演了一幕幕复辟与分裂的丑剧。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日本关东军对苏作战纲要>,妄图以我国东北地区为战略后方,侵略苏联.为了造成对苏进攻势态,做好对苏作战准备,关东军在中苏边境划设了东部正面、东北部正面、北部正面和西部正面4个作战区域,并于1932年至1945年分3期在南起吉林珲春、北至内蒙古海拉尔约5000公里中苏边境的战略要地,面对苏联依山就势秘密修筑了14处分别为“特“、“甲“、“乙“、“丙“、“丁“5种类型的军事要塞群.据研究人员踏查统计,要塞群相加约1000公里,共有8万多个永备工事,由日本关东军组建14个国境守备队驻守.当年的要塞,大部分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其中大多已被发现,部分要塞也得到开发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北纬46度,东经134度,海拔500米。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属战略要地。镇内多山丘,森林茂密。现有17个自然村屯,人口12000余人,其中镇上人口3178人。当年被日本关东军列为入侵苏联及防守后方的首选桥头堡。1933年底修筑了哈尔滨至虎头的军事铁路,1934年开始修筑虎头军事要塞。历经7年形成了以虎头军事要塞为主的对苏侵略态势。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潜心发展,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军事大国”。日本积极扩充军事实力,努力发展核武技术,不断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在“半遮半掩”中,已在“世界军事大国”的危险道路上越滑越远。这不能不引起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正1945年8月30日,在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投降15天之后,负隅顽抗的日本关东军少将鬼武五一才率领独混132旅团的残部走出东宁胜哄山要塞投降,因而,此处也被称为"二战最后的战场"。2017年5月29日,我同军史专家萨苏、武警大校安然等,同赴绥芬河东宁原日军筑垒,寻访昔日的战场。  相似文献   

16.
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北纬46度,东经134度,海拔500米,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属战略要地。镇内多山丘,森林茂密。现有17个自然村屯,人口12000余人,其中镇上人口3178人,当年被日本关东军列为入侵苏联及防守后方的首选桥头堡。1933年底修筑了哈尔滨至虎头的军事铁路,1934年开始修筑虎头军事要塞。历经7年形成了以虎头军事要塞为主的对苏侵略态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当“万国公法”在近代日本逐渐为“公法”及“国际法”概念替换之际,美国人为了达成“门户开放”的对华政策而寻求同盟时,向日本人提出了伸张“亚洲门罗主义”的建议.这一建议暗合了日本的扩张意图,为日本不断利用“公法”张扬“亚洲门罗主义”提供了口实.可以说,20世纪30年代初成立的伪满洲国是这一建议带来的最大成果.然而,在伪满洲国承认问题上,“亚洲门罗主义”达到顶峰的同时又背离了“公法”.  相似文献   

18.
常家树 《百年潮》2005,(5):49-5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为了配合对中国的军事进攻,向中国境内派遣了大批特工间谍,秘密潜入各地,想尽一切办法刺探中国军事情报.其中,日军特工总部打入国民党中央政府核心的间谍,对中国初期战局威胁最大,造成中国军队封锁江阴要塞全歼日舰于长江水面的军事计划破产,几乎置蒋介石于死地,为此,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也付出生命代价…….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前,曾有两次出国访问:一是1921年他去日本参观“秋操”,二为1933年下野后去欧洲考察军事。特别是对张学良赴欧考察一事,近年来虽也有文章偶然提及,但大多语焉不详。本文依新发掘的史料,再现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军侵华战争,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14年,日军在大半个中国,制造了数不清的“万人坑”。在中国北部边陲重镇海拉尔,一个曾当过劳工的张玉甫,当年曾为日本关东军第16师团岩仲工兵少佐骗来修筑海拉尔要塞,后来因瞎了左眼又染上重病,被打发到病号房等死,这才寻机逃跑保住了一条命。新中国成立后,张玉甫在海拉尔卫生队做清洁工,如今已退休。十年前,日军海拉尔要塞旧址作为日军侵华罪证对外开放,张玉甫领着日军海拉尔要塞旧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埋葬遇难劳工的“万人坑”,用铁锹挖去不到一尺的沙土,便露出各种形状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