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哲族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他们以鱼兽肉为生,因此赫哲人早年穿的服装,主要原料是鱼兽皮。赫哲人因居住地区不同,穿戴亦有差异。居住在松花江中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人,主要用狍、鹿皮做衣服;用鱼皮做衣服的少。用兽皮做衣服,坚固耐穿,又挡风御寒。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和松花江下游的赫哲人,多用鱼皮做衣服,用兽皮做衣服的少。此外,还用鱼兽皮做御寒的鞋、手闷子,用狐、貉皮做帽子。他们“男以桦皮为帽,冬则貉帽狐裘,衣服多用鱼皮,而沿以色布,边缀铜铃。”  相似文献   

2.
现住在同江市、抚远县一带年纪稍大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地名:一、二、三部落.特别是这里的赫哲人,更会祖祖辈辈把这三个特殊的地名铭刻在心.因为这里所谓的"部落",与我们日常熟悉的“部落”概念完全不同,它是指"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为残害赫哲人而建的三个集中营.  相似文献   

3.
在祖国的东部,在美丽的乌苏里江畔,在三江平原一带,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性好渔猎的民族——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赫哲族现有人口4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沿岸,聚居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八岔民族乡、街津口民族乡、饶河县四排民族乡及佳木斯市郊的敖奇村。"赫哲"意为"下游"或"东方"。赫哲族来源于肃慎,是野人女真的一支,有民族语言,无民族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在大多数人通用汉语,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还使用民族语言,赫哲人普遍信仰萨满教。  相似文献   

4.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6,(7):36-37,40
二、赫哲族的历史 赫哲族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远祖在上古帝舜时曾是肃慎(息慎、稷慎)的组成部分.肃慎到了汉魏时改称挹娄,两晋南北朝时谓之勿吉,隋朝改称靺鞨,分为七部,即粟末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黑水部和白山部.其中粟末部和黑水部最大,"人皆射猎为业,角弓长三尺,箭长尺有二寸",甚为剽悍,在东夷中武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四、赫哲族的风俗习惯 赫哲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长久以来,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赫哲族的婚俗、礼仪、食俗等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6.
赫哲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赫哲族早年居住在东北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足3000人,主要集中在佳木斯一带。  相似文献   

7.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一曲《乌苏里船歌》将赫哲人逐江而居、以渔为业的浪漫生活唱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艾思奇离开我们已经46年了。那年,我21岁,刚考上大学就生病在家,心想好不容易能有机会跟父亲交流了,而他却在这时突然离我而去。在这之前,我小学读书是住校,后来中学回家住了,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灿烂的冰雪文化,是千百年来居住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黑龙江各族人民拼搏、创造、传承、总结、发展、升华而成的.四季变换,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民俗风情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上黑龙江流域多民族文明的不断发展,使得黑龙江具有丰厚的多民族文化底蕴,逐渐积累形成了黑龙江广博、深厚、凝重、丰富的冰雪文化风格.这其中,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赫哲族人民做出了彪炳显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歌史的国度,对诗歌的品评鉴赏由来已久。在经历了以直感为主的传统鉴赏、套用西方理论的解析鉴赏、以阶级角度阐释作者作品的鉴赏之后,现代的鉴赏更加注重全面客观的对文本进行分析。其中叶嘉莹先生从文本出发,以其深厚的学养为基础,以融贯中西而又自成体系的理论为指导,融入情的抒发、史的视角进行的文学鉴赏,开创了鉴赏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习惯在陆地上生活,起居,劳作。似乎只有脚踏实地,心里才会觉得安稳。但在某些地方,还有些渔民长期生活在水上,一条船就承载着一家人全部的财产和生活。他们或以捕鱼、拾贝为生,或以船为家,随风飘摇,或生活在鱼滩上,点鱼灯穿鱼皮。他们逐水而居,常年漂泊在海上、江上、湖上,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水和船。他们又被称作是“水上部落”或者是“水上吉普赛人”。  相似文献   

13.
引言在欧亚草原,马在人类生计的中心地位贯穿于整个全新世,它在草原人民文化和经济生活中无所不在。我们认为,人类和马不断演化的关系对于草原的聚落形态和游牧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索穷 《中国西藏》2010,(1):54-57
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传递快速的时代,它的到来改变了西藏人的传统生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观念,为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带来巨大的便利。但是在这时候,我却很想了解一下西藏旧时代的信差们是怎么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效率如何,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这些变化和进步又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15.
季奕 《神州》2014,(12):21-22
本文通过对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张爱玲个人的成长经历、父亲在她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母性形象的缺失这些角度,借用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尝试分析《心经》中许小寒与许峰仪不伦之恋产生的原因,展现父爱在女性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家庭完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玉兰 《南京史志》2011,(12):57-58
关注,是我们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导航灯,关注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忽视"与"偏爱";能让我们的主题活动更加符合孩子们的需要;能让我们的主题活动得以丰富及延续;能真正拉近我们与家长以及孩子之间的距离。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和实施教育影响的契机。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关注孩子,细心观察,抓住幼儿的兴趣,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引发幼儿更积极主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曹荣  詹环蓉 《民俗研究》2007,(1):127-144
妙峰山位于北京市西郊门头沟区,自明代以来就是京津以至华北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中心地。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庙会都吸引了大量香客、游人和香会。自顾颉刚先生对妙峰山庙会进行调查以来,妙峰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民俗学的圣地。由于历史原因,妙峰山庙会一度中断。1993年,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下,妙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课程应主要从幼儿自身和社会文化中吸取源泉,应建构一种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我园地处城郊结合部,周围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我们尝试通过"生活—教学—  相似文献   

19.
韩艳 《神州》2011,(10):90-95
提到关于父亲的经典形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应该是朱自清的笔下那个"肥胖的"、"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象。父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直是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20.
正《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的陶艺活动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孩子们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水平和能力,根据不同幼儿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遵循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指导策略,为幼儿创设宽松、童趣的环境,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内心世界的所见、所想、所知,创造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陶艺作品,让幼儿陶艺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能帮助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