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建魁 《环球人物》2013,(12):23-27
"香港报纸说,天津市长出身寒微,从不避讳。这有什么避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一切,手不动就会僵直,脑不动就会萎缩。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是一种最没知识、最不懂道理的人……我曾经当过木匠,现在阴差阳错地当了市长,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觉得真正使人信得过、靠得住的还是干活的。"  相似文献   

2.
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了,那家务事孩子该不该也承担一点呢?我们夫妇俩都是下乡知青,几年农村牧区的生活,使我们对恩格斯的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毫无疑问,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好处,从小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长大才可能干大事业。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劳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而这种教育是从家务劳动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因为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传统民俗节日中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六个中华传统节日内在地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意味着国家对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加以肯定。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特质,我们应当大力发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道德风尚形成中的独特价值,用它来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正如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的那样:“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我们的劳动祖先长期以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留下来丰富的文物资料。为了正确认识劳动人民自己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5.
首先要解决修志人员的认识问题。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思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了历史”。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上述名言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有了人,才有社会活动的历史。我们是邮电志,不论是烽火邮驿,还是近代通信、当代邮电,都是由人的活动、人作用于物构成的。邮电专业的方方面面,都反映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的关系。修志号基础性的文化建设工程。志书是精神财富、文化典籍(要满足多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有了人,才有了文化.反之,文化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因此,对人的研究应成为文化研究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物质文化研究领域还是精神文化研究领域.然而,人作为文化的创造主体,在某些文化学科中,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人们往往着眼于文化现象本身,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颇.我们希望通过在历史、文物、考古、民俗、艺术等与文化科学有关的知识领域里对人的研究,更全面地反映文化的起源、发展过程、原因、规律及其作用.为此,我们在本期发表了郑克晟、王先明等先生的文章.当然,这种希望要完全实现,还必须靠广大作者和读者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国学之忧     
一百年前中国人用西方文化启蒙了自己;一百年后,当我们发现后代于祖先创造的文化有如隔世的陌生时,另一场文化启蒙是否应当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劳动、生息、繁衍在壮丽、富饶的西藏高原上,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拓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遣存下来的建筑,就是西藏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形象地反映出西藏历史的进程。 在人是活动中,衣、食、住、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居建筑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同人们生产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统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他们披荆斩棘,勤劳勇敢,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在祖国各地,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物。这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物,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从事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光辉业绩。遵照毛主席"古为今用"的教导,认真作好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不仅专业工作者应当这样做,我们无产阶级和贫下中农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4年4月13日,我和社员郑国双,还有我爹赵文山共三人,在叶茂台村西山坡地上劳动时,在地里发现了一些青灰色的大  相似文献   

10.
一百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光辉文献,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辟地阐明了劳动在从猿转变到人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正确地揭示了人类起源的根本规律。一百年来,随着古生物学和考古研究的进展,在全世界陆续发掘出许多从猿到人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化石和原始人类使用过的劳动工具;这些新资料的发现,为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证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  相似文献   

11.
河南自古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因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地方是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古代河南大部分属于豫州,居九州之中,所以又称“中州”和“中原”。在历史上河南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地名,我们已无法稽考,不过至少可以断定在商代就已开始了,因为在甲骨文中发现商代在河南有一些地名资料。所以,我们说当人类最初从事社会生产劳动之时,有了文字,人们为了“度地居民,本有定居”,于是就产生  相似文献   

12.
甘肃、青海二省,地处黄河上游,幅员广阔,山河壮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从很早的石器时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大地上。甘肃、青海自古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汉族和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共同装饰了甘、青大地的锦绣河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九八四年九、十月,我有机会前去甘、青二省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参观了一批考古发掘工地、文物古迹和博物馆,使我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风俗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劳而智慧的赫哲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繁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赫哲族人民同我国东北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为开发和奠定祖国的东北疆域,曾做出过重要贡献。赫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他们这些文化同样是中国历史文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今天来研究和探讨赫哲族的风俗,目的恰是为这一历史文化链条增加新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农耕园里     
正去苏州农耕园体验,呵,我们欢天喜地!一路上,看到大片绿油油、大片金灿灿的庄稼地挨挨挤挤地围着一栋栋白墙黑瓦的农舍,我们感叹农家风光无限好!上午,我们在那儿种植花草,采摘新鲜的蔬菜……体验农民伯伯的劳动和创造。临近中午,就开始野炊了。我们先搭小灶,再生火,妈妈们负责切菜、洗菜,爸爸们就负责  相似文献   

15.
1972年冬,冀中平原的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现一件铁刃青铜钺,伴出的还有铜器、玉器、石器等共二十六件器物,可能是中小奴隶主墓葬中的殉葬品。这一发现扩大了我们对商代文化的知识领域,尤其重要的是,它有力地证明: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使用铁来制造用具,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材料,因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宋淑茹 《神州》2013,(31):289-289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也是我们企业当前研究和实践的主题。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应当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入手,解决个体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提倡竞争中的和谐,注重制度化与人性、制度化与活力的平衡。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现结合本企业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前言     
盂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这里居住,且位于我们祖先最早开发与频繁活动的中原地带.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盂县又属革命老区,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无论是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  相似文献   

18.
杜平 《黑龙江史志》2011,(19):43-44
从猿到人是在多因素动力作用下完成的。恩格斯充分论证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动力作用,即人们熟知的"劳动创造人"的命题。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恩格斯对原始群的动力作用的论述。原始群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其群的力量则是介于自然选择和劳动之间的一种力量,是正在形成中的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丁村,历史悠久,人文昌达,东依塔山,西临汾河,北接尧都平阳,南近晋国新田。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金城环抱,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丁村人”和“丁村文化”的发现,使我们了解到在十万甚或二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期,中华民族的远古先民便在这里栖息、繁衍、劳动、生活,创造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丁村文化”。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丁村居民又在这块宝地上创造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浓郁的书卷气息,多元化的建筑群体布局,充分体现了明清晋商建筑文化艺术特征。早在1988年,丁村民宅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劳动使猿变成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纵观世界硬币近2600多年的发展史,钱币图案一直为帝王、君主和各种神灵所垄断。1793年,英国曼彻斯特(Manchester)发行的1/2便士 "搬运工人"代用币,首次出现劳动人民立体图案,又过了100多年,直到1916-1922年,德国由地方发行、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流通时间很短的德国紧急时期硬币,也开始出现铸有劳动人民形象的硬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