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县洞庭山明墓出土的文征明书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3月,南京博物院在吴县洞庭山清理了明代许裕甫墓(清理情况见本刊本期简讯)。墓中出土的最有价值的文物是文征明书画折扇。扇骨为乌木,十二股,长31厘米,扇面为泥金,高20.3、宽55厘米,虽在尸水中浸泡几百年,仍然不失光泽。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有名的书画名家,在他数量众多的传世作品中,书画扇面占了相  相似文献   

2.
“中堂”是悬挂于厅堂正中的巨幅立轴字画,为明代晚期以来中国书画一般陈设中的一种主要样式。本文拟对“中堂”及其与之相配置的“堂联”产生原因和时代背景等问题,试作探讨。一屏风是汉至明书画展示的主要载体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特点,北方建筑多为泥墙或板墙,南方建筑则以板墙为主。古代的厅堂正背面均没有墙,只在两侧有墙。在明代以前,一些大宅的厅堂建筑一般不分间,有的厅堂两侧安着可拆装的长窗,冬天安上,夏日卸下。因此厅堂两侧通常不悬挂书画和大型装饰物。明代中期以前,屏风是展示书画的主要载体。在屏风上绘制图案有很久远的历…  相似文献   

3.
沉船所见明代民窑青花瓷依据器物组合异同分为6组,结合窑址、居址、窖藏、墓葬等考古资料及纪年器,将年代推定为:明代早中期(约15世纪中期)、明代中期早段(约15世纪晚期)、明代中期晚段(约16世纪早期)、明代中晚期早段(16世纪中期)、明代中晚期晚段(16世纪晚期)以及明代末期(17世纪前期)。  相似文献   

4.
有关文徵明辞官的两通书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人。曾官翰林待诏,人称“文待诏”。工诗书,擅书画,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人画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沈周(1427-1509年)明代中期著名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称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相城人。他博览群书,以画闻名,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以画山水画著称,是明代中期画坛的代表人物之一。沈周从小受家庭熏陶,其祖父沈澄是元末画家王蒙和陈惟允的好友。他工书画,善诗文。受家父影响,沈周的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都是陈惟允之子陈继的学生,两人通经学,皆善画。在祖父、伯父、父亲的亲授下,沈周拜陈继之子陈宽为老师,习文学画。后从师杜琼、刘珏、赵同鲁,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唐宋元明各时期的书画发展脉络,对《旷世墨宝——浙江省馆藏唐宋元明书画珍品大展》中的书画作品,包括明代绘画各派的流风余绪,作了全面、详尽的分析和评论。特展名品佳作不胜枚举,不论它们属何宗何派,书法还是绘画,工笔重彩还是水墨写意,无不各呈其长,各具韵味,充分体现了我国书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重要的书画鉴藏家——太仓王世贞与嘉兴项元汴在鉴藏观念、鉴藏趣向、鉴藏方式、鉴藏诉求等方面差异性的比较分析,以及两人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疏离原因的探讨,试图细致深入地展现当时缙绅学者型与士绅商贾型两种不同类型的书画鉴藏家在鉴藏活动上的特点和成就,揭示两人关系疏离背后所反映的明代中后期社会环境因素与风尚,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精英阶层书画鉴藏家与具有良好教育的富商巨贾书画鉴藏家在地方文化资源与文化权力上的竞争与对抗。  相似文献   

8.
明代服饰辉煌灿烂,突出特点为“汉官威仪”,集汉民族服饰之大成。明朝服饰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形成了明代服饰自己的特色,如明代官员补子,忠靖冠,六合统一帽等。明代服饰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占有重要一席。明代服饰在发展演变中日臻完善,其发展演变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可大致分为初期、中期、晚期,明代服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有关宜兴紫砂的创烧时间一直有北宋说和明代中期说两种观点。近年宜兴蜀山窑址的发掘成果、北宋和明清时代相关的文献记载表明,北宋说难以得到认同,明代中期说也有待深入研究。紫砂壶可能创烧于明代中期,但紫砂器的创烧则可能更早一些。关于明代名家茗壶的研究,重新爬梳、分析历史文献记载和海内外实物资料,并借助科学测定手段,对研究时大彬、陈用卿、惠孟臣等明代名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均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余同元 《史学月刊》2007,(11):53-61
明代中期以后,江南纺织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从业人数空前增加,清中期以后江南工业更为发达,从业人员也更加众多。根据传统工业从业人口增长这一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标准,分期估算明中后期到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工业从业人数,说明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于明代中后期的嘉、万年间,此后到清末民初是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贾德江 《收藏家》2013,(12):J0066-J0067
花鸟画中的水墨和小写技法都从元代开始流行,以明代早中期宫廷画家林良、吕纪和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等人的不断发展,到明代中后期的陈淳、徐渭,终于完成了向水墨大写意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澳博 《收藏家》2005,(10):65-66
今年是明代艺坛巨匠董其昌诞生四百五十周年,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再度联手合办“南宗北斗——董其昌诞生四百五十周年书画特展”,推动中华文化及学术研究,将中国传统艺术通过澳门辐射至海外。该展于9月2日至11月20日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四楼中国书画馆、中国陶瓷馆展出。董其昌是中国明代晚期杰出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在艺术创作与理论研  相似文献   

13.
明代以来的《铁网珊瑚》、《孙氏书画钞》、《式古堂书画汇考》均著录有《清明上河图》。结合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图》,对此三种著录比照验证,知《铁网珊瑚》之著录最可靠。  相似文献   

14.
古书画鉴定研究成果表明,明代中后期伪作名人书画的风气特盛,尤以吴门书画的表现最为复杂。如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诸人,其传世书画皆是真赝混行,伪作多于真迹。文徵明以其享年最久,门生子弟最多,曾为吴门书画坛领袖数十年,故其“书画遍海内,往往真不能当赝十二”。据徐邦达先生的研究,曾为文氏代笔书画,或者是仿作  相似文献   

15.
介绍沈周、王铎的两幅扇面书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沈周、王铎的两幅扇面书画苏岩我国扇面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它糅文学与书画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形式。透过小小的扇面,可以看到其丰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风尚。河南省博物馆所藏明代绘画大师沈周的《涧水村居图》和清代著名书法家王锋的《殷生·小园子贴》...  相似文献   

16.
《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是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发行。该书16开精装本,正文共计86万字,定价468元。该书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2005年发掘的毛家湾明代瓷器坑的考古报告。书中系统介绍了瓷器坑内出土的唐至明代中期的瓷器,包括景德镇窑、磁州窑、龙泉窑、钧窑等窑口,其中以明代中期景德镇窑瓷器最为丰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4,(4)
<正>文彭(1497-1573),字寿承,号三桥,文徵明长子,为明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和鉴藏家。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中,收有六封文彭信札①,书体以草书为主,内容多涉及书法篆刻创作、书画鉴藏、往来应酬、刻书刻帖等,囊括了文彭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面研究文彭以及吴门书画篆刻史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一恭喜贤夫妇皆已五十,道远不能趋贺,欲作一诗,而疏懒未能就绪,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明代书画家文征明创作的《真赏斋图卷》,考证“真赏斋”主人华夏生平及其书画收藏;同时结合此画创作的背景,论述明代斋室题材画的创作和《真赏斋图卷》的艺术特色、流传经过。  相似文献   

19.
胡丹 《收藏家》2007,(6):45-54
在目前古代书画收藏中,宋元之物已经难以谋面,更遑论晋唐了。即使是明代初期的书画,也因实物数量不及明末和清代之物存世量大,其风貌特征往往给收藏鉴赏者带来许多困惑。笔者试图通过馆藏《行书况知府复任苏州赠行倡合诗卷》、《秋江送别诗意图卷》两件集明代正德年间30余位高官名宦墨迹的牛腰大卷的细读、研究、品鉴,  相似文献   

20.
鲁玲 《沧桑》2013,(1):61-62
《宝贤堂集古法帖》是山西历史上晋藩集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也是明代中期法帖佳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这部法帖的成帖过程和内容择选等,探讨帖学在明代中期的发展情况,再一次证明应该给予《宝贤堂集古法帖》在中国帖学史上重要的地位和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