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古代一批铁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地处中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河南古代冶铁业,尤其是封建社会前期(汉魏以前)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河南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冶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在河南境内,已发现与古代冶铁有关的遗址(包括冶炼、铸造、采矿遗址),从战国到明清63处。这些遗址有些进行了发掘,并进行了分析研究,有些只进行了调查。在河南出土的铁器中,断代准确的370件战国至汉魏的铁器已进行了分析研究。尤其是对登封阳城、新郑仓城战国  相似文献   

2.
邛崃市平乐镇冶铁遗址,经过调查和试掘,发现了一批晚唐两宋时期的遗迹与文物,很可能是受汉代临邛冶铁业影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处有相当规模的冶铁遗址,为研究四川地区古代冶铁发展的历史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3.
河南冶金考古主要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治金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社会末期使用青铜器开始,到春秋时期冶铁业的兴起,经历了长期实践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青铜文化艺术。建国以来,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配合社会主义建设,在全省各地先后进行多次普查,大致上摸清了自商周至汉代有关冶铜、冶铁遗址的分布情况。对唐宋时期的冶铁遗址,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冶铜遗址共十五处,如郑州西郊牛寨河南龙山中晚期遗址、偃师二里头三期文化、郑州商城南关外、安阳苗圃、洛阳市东北郊、新郑城关阁老坟和小吴楼、南阳市瓦房庄等。冶铁遗址三十多处,如战国时期以  相似文献   

4.
江西贵山治铁遗址研究万绍毛近年来,在江西分宜县湖泽乡发现了一处内涵丰富,规模较大的古代冶铁遗址。据查,这即是《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等正史中所记载的,自唐至明末断续千年的贵山冶铁遗址。它是明初全国十三处铁冶所之一,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  相似文献   

5.
新安在河南伏牛山东麓,北濒黄河,南界宜阳,东与孟津、洛阳接壤(图一)。矿藏丰富,盛产瓷士、釉药、原煤、铁和铝钒土矿。汉魏以后,冶铁业比较发达。据调查,汉至北朝冶铸铁器作坊遗址共发现4处,朱元时期瓷窑遗址已发现12处。  相似文献   

6.
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南临渭河,北依岐山(在扶风境内一段称为乔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分布在县境内的仰韶、龙山、周、秦、汉等古代文化遗址多达百余处,其中周代文化遗址(包括早周、西周)就有五十多处。这些古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渭河、湋河(其上游称雍水、即流经凤翔县境内的一段)、岐水(流经岐山县境内的一段)、美阳河、畴沟河(又称七星河)  相似文献   

7.
永吉县地处东北腹地,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仅1983年文物普查后的统计,即发现有各类性质的古代文化遗存144处,其中除人们熟知的“西团山文化”及明清遗迹外,辽金时代的文化遗存亦是构成这一地区历史的重要环节。本文即是通过对历年来永吉县境内发现的辽金时代的城址,堡寨(烽燧)及重要遗址材料的研究整理,来叙述一下这一地区该遗存的特点、分布情况及其相关问题。一、遗迹的分布永吉县境内的辽金时代遗迹,多分布在第二松花江、饮马河、岔路河、整龙河等流域,或依山势,或借水险,各具特色。这些遗迹,大致可划归3个区域,即城址多集中在第二松花江流域附近,乌拉街镇西北都一带。这些城址包括富尔哈古城、大常古城、  相似文献   

8.
河北武安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历史上冶铁业发达。本文概述了建国以来武安固镇汉代冶铁遗址、矿山村炼铁炉的发掘、发现及午汲古城铁器的出土情况,介绍了近五年来武安牛头、固镇两处炼铁炉的发掘及固镇古城、固镇棋盘地古墓葬出土铁器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武安古代冶铁业得出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冶铁遗址群为例,对空间结构及其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通过GIS工具进行分析。根据对冶炼活动有显著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遗址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模拟小区域范围内的遗址预测。研究发现,该区冶铁遗址群对地理位置中的坡度和高程因素展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遗址的坡度(7°以下)和高程(650m以下)数值均相对较小;遗址与水系间联系明显,冶铁遗址主要集中在河流交汇处,方便冶炼过程及相关活动水源的供应;而随着冶炉容积(即冶铁产量)的增加,小范围内的冶铁遗址选择,并未以铁矿资源距离就近为最佳选取原则,表明了人类生产活动中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减低。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夏季,承德地区文化局所属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部分同志,对承德境内辽驿道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柳河馆时,于其西北的半砬子东沟村后梁梁顶发现大量古代炼铁渣,根据文献记载,疑此地就是辽朝柳河馆渤海冶铁遗址所在。1988年5月,根据有关线索,我们对滦平县半砬子东沟村后梁冶铁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其中一处业已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冶铁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关于冶铁起源的时间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近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结合对文献材料的梳理和考古发现的综合研究可知,商代和西周时期中原地区对陨铁的性能有了一定认识,这可能对人工冶铁技术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考古发现表明春秋早期是人工冶铁发展的初期阶段,中晚期之后铁制品数量日益增多,种类逐渐丰富,技术趋向成熟。至战国时期,众多冶铁遗址集中于中原地区,冶铁业一脉相承,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通过对春秋早期铁制品特征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中原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上溯至西周晚期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易县燕下都、吉林榆树老河深和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等遗址出土铁器的金属微观组织和制作技术研究结果,讨论中国东北地区的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问题,指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铁器的使用和发展是与居住其上的民族在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中原地区的接触和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铁器或者铁器制造技术,接触并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铁器文化,并创造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其铁器的制作工艺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并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贴钢和夹钢制品、可能为灌钢的制品和第一件具有砷偏析组织样品等,表明东北地区的古代钢铁技术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冶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目前尚未在本地区发现冶铁铸造遗址,所以进一步探索东北地区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历程需要考古学家的支持与工作.  相似文献   

13.
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物》1978,(2)
1975年,我馆配合市郊古荥镇农业学大寨运动,对该处的汉代冶铁遗址进行了发掘。古荥镇位于郑州西北二十多公里的汉代荥阳城旧址上,北依邙山,山北临黄河。冶铁遗址在汉荥阳城西墙外(图一)。经初步钻探,遗址南北长四百米,东西宽三百米,面积十二万平方米。1965年和1966年曾对遗址作过调查和试掘。这次主要在遗址的东北部(Ⅰ区)发掘,共开探方、探沟二十一个,  相似文献   

14.
铁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已置于国家的管理之下。从《汉书·地理志》来看,各地铁官所在地46处分布在各郡国。但是,有关的冶铁遗址怎样和铁官相对应,是判断汉代冶铁特征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些冶铁遗址和铁器出土地,出土有冠以郡名、县名简称的铭文陶范、铁制铸范及铁器等(图一)。铁范上带有铭文的例子在战国就已有之,河北省兴隆县寿王坟出土的铁器就是燕国官营作坊的产品。现在把以西汉为中心的冶铁遗址、铭文遗物类和铁官相关联的资料汇集(如表1)。下面,试按各郡国顺序加以研究。京兆尹汉代京兆尹在郑县设置铁官,  相似文献   

15.
尉氏椅圈马遗址第四期遗存是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文化因素的颍水类型早期文化遗存 ,同是又包含有一定的仰韶文化的因素 ,时代约相当于仰韶文化大河村三期晚、四期早段。尉氏椅圈马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的发现 ,为研究和探索大汶口文化遗存在河南境内的分布情况以及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面貌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有关北九州地区古代冶铁生产的遗址有福岗县系岛郡志摩町八熊的冶铁遗址(图一)和该郡二丈町琢田的精练锻冶(大锻冶)遗址(图二)等。经过发掘调查能够确定的时代为古喷时代后期至奈良时代后期。大泽正已氏认为,从古坟时随葬品的铁滓分析来看,日本的砂铁精炼始于五世纪后叶,盛行于六世纪后叶。日本的冶铁精炼,从须惠器窑和木炭窑等制窑技术的外来输入的时间考虑,似以五世纪中叶为妥。  相似文献   

17.
1973年发现的汉代古荣冶铁遗址,有两座巨型的椭圆高炉,由于高炉巨大,引起冶金专家普遍的重视。1981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冶金史会议的各国代表们,专程前往,现已辟为保护区供人们参观。1976年由河南省博物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钢铁学院和首都钢铁公司的有关人员一起,对遗址作科学考察,而后在《河南汉代冶铁技术初探》一文中,公布了复原的古荣一号高炉。高炉下部依保留的实物测定数据复原,结果是准确的,高炉上部没有留下可供测定的实物,正如文中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汉代的高炉有炉身内倾的,由此推测,这座高炉炉身是直筒状的,有效容积行50立方米”。  相似文献   

18.
一荥阳故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曾对城西汉代冶铁遗址进行发掘(见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1982年秦文生同志对城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到一批战国陶文(见秦文生《荥阳故城新考》,《中原文物》1983年  相似文献   

19.
何勃 《新疆钱币》2010,(2):F0004-F0004
可可沙炼铁遗址位于库车县阿格乡苏博依村西北约500米处,又名“克克萨依冶炼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约130米。地表遍布一层黑色炼渣,同时可见大量陶吹管、陶片及磨盘残块等,堆积最厚达3米。该遗址是汉代龟兹地区的重要冶铁遗址,对研究古代龟兹地区冶炼技术及工艺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海旺 《华夏考古》2012,(2):89-107,161,162
河南秦汉考古在60余年的时间内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秦文化考古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墓葬方面。两汉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集中在汉代域址、东汉帝陵与陵园、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及大量的中小型画像砖墓、壁画墓、画像石墓等考古发现与研究方面。河南汉代冶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