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是研究早期文字形成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材料。其中,几何类刻划符号具有表现某些原始思想观念和简单记事的功能。水纹系列刻划符号主要是表现水波起伏的动态形象;"圆圈形"符号可能和"天"有关;"半框形"、"方框"和"十字形"符号可能和"地"和"四方"有关。  相似文献   

2.
1979年春至1980年春,陕西周原考古队在发掘清理岐山凤雏村西周甲组建筑基址和扶风召陈村西周建筑基址时,发现了有刻划符号和文字的陶器残片和瓦片,计八十四片(件)。这里对这批陶文加以分类归纳,并谈些粗浅的认识。一、陶器残片上的符号和文字有刻划符号或文字的陶器残片,共三十一片(件),出土于QFF1T4、T5、T6探方和扶风召陈村西周建筑遗址。 1、"田",即周字。《说文解字》:"周,密"这里的周当指岐周,其写法与周原甲骨文相同。周甲H11:31的周作  相似文献   

3.
从图像文字到甲骨文--史前东夷文字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东夷族文字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北辛文化的刻划符号开始,经过大汶口文化的图像文字、龙山文化文字,到岳石文化的甲骨文字.我国商代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当来自古东夷族.  相似文献   

4.
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公元前3305-前2130)的下限已接近夏代。近年一些重大考古发现,使许多学者认为,良诸文化已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文字是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良渚文化不少玉器、陶器上发现有刻划符号甚至文字,也可说明良诸文化闪烁着文明的曙光。到目前为止,刻划符号最多,字符化程度最高的良渚文化器物,是存于美国的一件陶壶。由于存于异国,能目睹它的中国学者极少,有少数临摹的字符图样刊布,但不够准确,给进一步的研究带来了困难。这件珍贵的陶壶似乎还裹在神秘的雾馒之中。这件陶壶是灰黑色的贯耳壶,1940年前后收…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史前刻划符号在彭头山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中,内容和造型丰富,研究较少。刻划符号的发明和使用传递了史前人民的信息,对于文字起源、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苏澄湖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刻划符号一直被当作文字来释读,解说各异。第一个符号代表先民心中的宗教信仰和宇宙观,第二个符号代表王这一阶层,第三个符号代表巫觋阶层,第四个符号代表族这一阶层,四个符号表达了良渚先民的社会分层观念。综合考察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刻划符号,龙山时代应是文字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7.
1959年3月,安徽省屯溪市西郊飞机场发现两座西周时期土墩墓(《考古学报》1959年4期)此后,安徽省博物馆先后又在一、二号墓的附近发掘了5座土墩墓,其中四、五号墓的发掘简报发表在《考古》1990年第3期,五、六、七号墓发掘报告没有正式发表.这7座墓中出土的原始瓷器包括几何印纹硬陶上多见刻划文字或符号,到目前为止,除一、二号墓原始瓷器刻划的文字或符号在发掘报告中有所介绍外,其余数座墓均未发表.现将这些文字或符号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1991年新密黄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补充.本文重点介绍H1以及所包含的一片卜骨.卜骨上面的刻划符号,对研究我国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前人类在生产、生活、宗教和交往等活动中,为帮助记忆、表达意愿和传递信息,很早以来,就出现了多种记事的方法.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最多的是一种具有单元形体的符号.系刻划或绘写而成,绝大多数见于陶器,一般是在未烧之前的陶坯上完成的.其中,有的笔划结构比较规则、定型,有的两三个符号布列于一器,当有确切的涵义,再与后世甲骨文金文相对照,也可窥见某种联系的踪影,因此,在为数众多的目前统称为符号者之中,不能完全排除有的已属于文字.迄今发现最早的契刻符号,是在裴李岗文化舞阳贾湖出土的龟甲片和一件石柄形饰上的,年代约公元前6500-5550年(经校正,下同).仰韶文化中成批出土陶器刻符的著名地点,是半坡类型(公元前4800-4000年)的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分别发现有27种113件和38种129件.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青海柳湾墓地,在679件随葬陶器上画有144种符号,淮河中游新石器文化蚌埠双墩发现陶器刻符59种146件其他在大汶口文化的莒县陵阳河、大朱村、诸城前寨,山东龙山文化城子崖,良渚文化的余杭良渚,上海马桥,吴县澄湖等地,也都有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双墩碗底刻文与大汶口陶尊文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墩遗址出土的许多碗底刻划文字类符号,多为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写实性图像类刻划文字,说明我国的古代文字最初是因人们生产活动的直接需求而创造的,并不是因为某种宗教信仰所需而为。而较双墩遗址年代晚的刻划文字则已经脱离了写实性阶段,进入我国古代文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文字的使用权已被掌握在少数上层统治人物的手中,文字已经走上了神坛。双墩遗址碗底刻划文字类符号的发现为研究古史传说中的伏羲氏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1.
除了刻划符号之外,到目前为止,仰韶文化(包括马家窑文化)彩陶上存在着文字的现象尚不为人们所认识。在埃及,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某些纹饰的文字意义已经被揭示出来。仰韶文化彩陶上的文字现象与此很类似。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它最初源于图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孕育了汉字的萌芽,许多图案具有了汉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乐亭县博物馆收藏有磁州窑文物数十件,其中不乏精品。文章选择形态完整、纹饰精美的9件瓷器进行了介绍,包括金白釉刻划戳印鹿纹如意形瓷枕、金白釉黑花花卉纹腰圆形瓷枕、元白釉黑彩诗文长方形枕、元白釉黑彩文字罐、元"仁和馆"铭四系瓶等。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986年间,在江西鹰潭角山商代窑址出土的陶质生活器皿和制陶工具上,发现一批刻划符号和文字,按类别粗略排比和归纳,计有241种,1489个。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是国内同时期遗址中罕见的。因而探寻其含义,找出其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资料概述角山的刻划和符号文字,大多数是刻划在罐、瓮类器的口沿上和沿内等明显之处,三足盘、豆和钵的器内壁或足上,盂、带把  相似文献   

14.
余杭县出土的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的陶器刻划符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湖位于余杭镇西南500米,东汉蓄天目万山之水成湖.近代因苔溪的疏浚,南湖遂渐干涸.1985年镇水产队在这里专营挖砂副业.1986年和1987年,在挖砂中陆续出土了100多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石器.积砂厚约1.5米,器物均在砂底发现,难以分清文化层次.根据遗物分析,较早的有属于马家浜文化的夹砂腰沿釜、牛鼻耳罐,还有少量骨角器,也有腹部附加一周堆纹的罐和鼎,数量较多的是良渚文化时期的黑陶器皿及石器.在60多件黑陶器中,刻有较明显陶文和符号的有5件.1、黑陶豆1件(86C3—347),豆盘呈椭圆形,侈口,豆柄,竹节状,有镂孔,喇叭形圈足,通高16.8、盘径19.3×12.3、圈足径11.7厘米,烧成后在盘面两端刻有复线“山”字形符号各一,盘中心刻有4个同心圆,似一个太阳外围带有一圈光环(见图一).这一符号与上海青浦西漾淀水井所出鸟纹尊上的图案基本一致,与山东莒县凌阳河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文字也有相似之处.盘面刻有文字的同类陶豆在1937年何天行先生所著《杭县良渚镇石器与黑陶》一书中曾有述及,何先生还记录了其中8个文字,有7个字在甲骨文中找到了同形字,其中3个与金文中同类字可以相对应,何氏认为黑陶文字为初期象形文,为古代越族文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形刻划符号,并通过对含有"■"形组合符号的分析,认为"■"形符号除了具有网具功能外,还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形刻划符号,并通过对含有“□”形组合符号的分析,认为“□”形符号除了具有网具功能外,还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有关。  相似文献   

17.
值此纪念甲骨卜辞文字发现九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将江西地区,四十年来发掘出土之刻划文字符号资料,整理辑录于此,形成小文,以探求南方地区古代文化,更稳切地说,是赣江——鄱阳湖水系地区商周文化,与中原夏商文化之密切关系!考古界先辈郭沫若早就指出过,秦始皇之所以能很快地统  相似文献   

18.
试论仰韶陶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称“仰韶陶符”,系指仰韶文化遗址中陶器上所见的刻划符号。目前发现的陶符不止见于仰韶文化遗存,其他如老官台、大汶口、龙山、马家窑、大溪、良诸、崧泽、小河沿、西樵山等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及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都有陶符(或陶文)发现①。自这些符号发现以来,学者中不乏研究讨论者,但因局限于这些符号绝大多数都只单见于陶器上,故讨论多集中于这些符号是否文字及其与汉字的渊源关系等问题上②。我们认为,这些符号究竟能否算作文字,它们与汉字的关系究竟如何,必须因时、因地、因字而定,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陶…  相似文献   

19.
郭敬一 《文献》2021,(1):133-150
石仓契约文书篇末有"行"字及"行"形符号,其他地区明清契约文书也有类似情况。明清契约文书篇末的此类符号与敦煌契约文书绝止号一脉相承,是符号文字化的具体表现。其来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20.
再论大汶口文化的陶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大汶口文化中出现的陶刻符号,就其意义问题,曾引起学术界的热烈争论。从 60年代首次发现于大汶口文化遗址以来,一直没有间断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本文通过相关文化的区域特征和刻划符号出土的背景资料,阐明大汶口文化的刻符,并非具有文字的意义,应该与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