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帝国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后,再度出现的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文明昌盛的大国之一。三省制是唐代中央的官制,是中央集权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它是唐代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统治阶级交替升降,中央和地方实力消长的反映。唐代三省制,继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官制而发展、完备、制度化,对宋元明清的中央官制有着重大影响。唐代三省制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秦统一六国后,创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统治机构,以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继承秦制,汉朝的官制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三公中"太尉"一职职能特殊,从秦到汉,其职能的演变有助于后人对秦汉官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是一个以中央集权制为特点的多民族国家,入元以来进入高度发展阶段,这一特点尤为显著。中央集权制在历史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社会基础。以汉族地区为主体的地主经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原始公社制末期或奴隶制,或领主制的经济,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制下都能兼容并蓄、交错并存,既有互相影响,又有独自发展。即使在改朝换代后也不例外。这从元、明两朝对西藏的政策上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4.
略论秦汉时期河北农业的发展吕苏生秦汉时期,由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甚至是空前的进步,第一次出现了封建社会鼎盛的局面。当时,河北作为最为发达昌盛的地区之一,在...  相似文献   

5.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李祖德秦汉时期的黄金货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黄金正式宣布为法定货币;西汉时期黄金货币的大量使用;东汉时期黄金货币“突然消失”。一千多年来,人们对秦汉时期的黄金货币议论纷纷。有的人怀疑西汉史籍中的“金”都是铜或至少...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作为祖国南疆的广东,秦汉以来就统一于秦汉王朝的中央政权之下。根据古史记载和考古发掘所得,秦汉之际此间的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都获得了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岭南地区已经使用金属铸币了。自秦统一币制,颁行钱回函方的半两钱后,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以至宋、元’、明、清的历代铸币,其间钱币形制的变化不可胜纪,钱币铭文或纪重量,或纪地名,或纪年号,只是方孔圆钱的铜铸币形制相沿铸行了两千年。唯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不仅铸币币材日趋多样化,而且…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奠基时期。魏晋以降 ,历代封建国家的各项制度基本以秦汉之制为基准而发展变化 ,其基本内涵和主要矛盾并无实质性改变。基于秦汉历史这一重要特点 ,秦汉史研究历来为史家所重视。 2 0世纪的秦汉史研究在充分吸收消化中国传统史学研究丰富养料的基础上 ,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近代实证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 ,历经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既取得累累硕果 ,又留下种种遗憾 ,其间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深思。一  1 949年前的秦汉史研究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国史学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危机到创新的…  相似文献   

8.
燕兵 《丝绸之路》2015,(7):28-3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吞并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进入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封建社会,建立了完整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和政治文明。文字、货币、公路、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秦初,秦陇地区甘肃疆域是核心疆域。从长安出发,用于与匈奴征战的"高速公路"——直道,大部分修建在甘肃境内。现存最早秦长城的开端就在甘肃临洮境内。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统一货币,如同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一样,是出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改革措施是进步的、革命的,是顺乎历史潮流的。在当前批林批孔运动中,考察这项重大措施的斗争过程和历史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祭起孔丘"克己复礼"的破旗,疯狂咒骂秦始皇的罪恶行径。一、诸侯割据称雄局面下六国货币的紊乱毛主席指出:"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这种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也反映在六国的货币制度上。  相似文献   

10.
《旅游》1996,(5)
“中国”,国名,大约起源于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前后。那时,华夏部族群居于黄河流域,因地理环境优越,文化发展早于周围各部落,遂以自己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但这时所称的中国,仅仅是一个局部的区域概念。到秦汉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废分封制为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中国”一词才由局部的区域概念,发展成全国的概念,成为整个国家的称呼。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战国秦汉时期的思想整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功  张科 《史学月刊》2001,(3):143-145
春秋战国之世、生产发展,社会结构重组.政治集团林立。思想化领域也经历了百家竞起、异说纷呈的空前繁荣局面。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永无休止地持续下去,随着国家统一的渐趋实现。思想化领域群龙无首的局面也必将结束。于是。对思想化进行整合、从而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提供一尊的、指导性的新思想武器的任务便摆在了战国末、秦汉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的面前。这种整合。以战国末荀子、吕不韦的尝试始,以西汉中期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被定为一尊终。  相似文献   

12.
秦汉货币的年代问题李虎仁,朱国平秦汉时期是我国古史的重要历史时期,对后代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货币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不少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对于货币的年代分析仍颇有争议。本文主要利用纪年秦汉墓中出土的钱币资料和...  相似文献   

13.
论齐国法制对汉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齐国法制对汉制的影响陈乃华历来讲述汉代政治法律制度渊源的著述,都认为是“汉承秦制”。从皇朝的更替、法统主流的演变来说,这样讲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不应以此而忽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从战国到秦汉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在政治上经历了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14.
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有一句名言:“社会通讯是使社会这个建筑物得以粘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我国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正是这样粘合起来的庞大的建筑物。为适应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我国自秦汉以来产生了堪称完备的交通通讯体系——馆驿制度。至唐代,我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与此相适应的馆驿制度也发展到了空前的完善程度。而馆驿制度中最活跃也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以马匹为主的交通通讯工具的管理,在唐代也更进一步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以及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决定了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简帛、墓志等新考古资料的陆续出土,不仅丰富了学者对战国秦汉社会的具体认识,而且迫使学界对以往认识进行再思考。为了进一步探索战国秦汉社会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户口管理是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制度。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历史悠久,福建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郡,因此福建从秦汉开始就实行户籍管理,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17.
宋代钱荒及其缓解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士京 《史学月刊》2006,(6):116-119
赵宋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两宋三个多世纪中,虽然国家始终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属于国势衰弱的朝代,但我国的封建经济在两宋相对稳定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及城市经济的繁荣,矿冶业包括金、银、铜、铁、锡、铅等的开采量和冶炼技术均有很大的提高,货币流通和货币铸造成为颇具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8月11日至13日,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汉晋时期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成功召开。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杜常顺院长主持开幕式,崔巍副校长致欢迎辞。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及日本的30多名汉晋历史研究者参加会议,并做大会报告。汉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国家与社会均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制初步形成,并进一步发展演化;边疆各游牧  相似文献   

19.
《秦汉军制史论》出版黄今言教授新著《秦汉军制史论》一书,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绪论共十二章、计三十万字。这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一部学术性著作。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奠基时期,不仅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确立,开创了中央集权体制和思想文...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国货币制度表现出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明显特征,由于政治、经济和物产、地区联系等的特殊性,导致我国传统货币制度以中央集权行使管理权,以金属铜作为主要货币材料源,而贵金属由于物产的稀少只作为辅助源材料,且由于封建商品经济的繁茂发展,我国拥有了使用纸币的最初经验。但没有意识到货币供给的经济规律,传统中国货币政策必然是盲目的而难以超越封建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