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何犿所校的《韩非子》由于与宋刻本差异较大且所校年代较早而为研究者所重视,其写本虽已失传,但尚有翻刻本传世,这就是明代万历己卯(1579年)三月刻成的《韩子迂评》。本文专门考述《韩子迂评》的刻书过程与流传情况,纠正了陈启天《增订韩非子校释》与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中的误说;并附录了有关序跋题识,以免研究者再为其附录之误文所误。  相似文献   

2.
余全介 《古籍研究》2002,(2):106-109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研究由来已久,也取得不少成果。然而有一些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完满的解答。《史记》《汉书》以来,学人多以“法家”称韩非子。而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却认为韩非子是“法术家”,或认为他是“势治派”,名称不同实旨不同。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郭先生否定了韩非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注译商榷时永乐《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性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语言与历史等均具有重要价值。此书原有旧注,作者失考.有清一代,治是书者始众,王念孙、卢文、俞樾、孙诒让等著名学者均曾校理此书.光绪年间,长沙王先慎,汇集各家成果,撰...  相似文献   

4.
王澍 《文史天地》2009,(6):63-64
《文史天地》近期载文说,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中嘲笑最多的是“郑人”。其实不然。 先秦诸子大都喜欢用寓言故事说理。他们编造讽刺性故事时,讽刺得最多的是“宋人”,而不是“郑人”。韩非子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首篇《初见秦》的作者.自汉以来意见纷纭,未有定论.此篇游说秦昭王“亡韩”,而韩非力主“存韩”(见《韩非子·存韩篇》),故断非秦始皇十三年(前234)入秦(《史记·韩世家》)的韩非所作.毋庸置疑.汉刘向编纂《战国策》时.将其列入《秦策》,以为乃张仪见秦惠文王之说辞.然文中所述诸事都系秦昭王时事,十次称“大王”无一例外皆指秦昭王.故非仪著亦甚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最早的国营妓院应是春秋初期齐国的“女闾”。《国策·东周策》云:“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韩非子》《抱朴子》也有关于齐国首都临淄设国营妓院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刘利 《古籍研究》2002,(4):13-17,27
“及’’在上古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本文考察上古汉语中“及”字的虚词用法,同时拿它与用法相近的另一个虚词“与”字进行比较。使用的语料来自《诗经》《尚书》《国语》《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商君书》《战国策》等11种先秦文献。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篇目的真伪,是韩非子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近代以来,不少学者怀疑《韩非子》中多数篇目不是韩非所作,但却仅从思想和风格去推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从司马迁的记载和现传《韩非子》的实际情况来看,除《存韩》后半部、《初见秦》篇外,在没有新的确凿证据前,都应认为是韩非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理、厘、防、■同源考张希峰理,《说文》“治玉也”,段玉裁注“《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末理者为,是理为剖析也”。“理”古音来母之部,字认玉,本括剖析切割玉石,加工成器。《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而得宝焉”,“理”用其本义。“理”表示象治玉一样剖析区...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校勘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清末至今,《韩非子》一书出现了多种校注本,均是以影宋乾道本为底本,用其他版本对其进行校勘。纠正了不少讹误。但也存在着误校的现象。误校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知字词古义.二是不明通假。本文对部分误校的字词提出了商榷,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1.
自清末至今,《韩非子》一书了出现了多种校注本,均是以影宋乾道本为底本,用其他版本对其进行校勘,纠正了不少讹误,但也存在着误校的现象。误校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知字词古义,二是不明通假。本文对部分误校的字词提出了商榷,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2.
“任誉”一语,在《韩非子》中仅一见,出自《韩非子·六反》。韩非在《六反》一文中指出,六种有损于社会的人,本应受到惩罚,而世人却加以赞扬;六种有益于社会的人,本应得到奖赏,而世人则加以贬抑。这六种颠倒的认识和作法,韩非称之为“六反”。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日‘任誉之土’,”是说对“贼”,“奸”不加告发反而庇护的人,按照韩非所主张的“连坐”法,本应当处以死罪,但是世人却尊称他们为“任誉之士”。关于“任誉”一语,诸家解释甚歧,  相似文献   

13.
论《国语》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是关于春秋时代“语”的汇编。《国语》虽非一时一人所作,但它反映着编纂者的目的和思想。《国语》的编纂思想,是一种重德重民的天人观与讲求君臣“相听”的君臣观的有机结合。从《国语》中反映出的阴阳五行、古帝王传说、君与主、宗周重楚等方面考察,《国语》的编定应早于战国晚期成书的《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诸书,当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关于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状况,在我国古代传说中,可以找到生动而丰富的记载。譬如《韩非子·五蠹》就记载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韩非子》这里说的有巢氏“构木为巢”,通常被解释为在树上巢居。譬如《辞海》在注释“有巢氏”时就是这样说的:“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时代,他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教民构木为巢,居住在树上,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巢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试论老子之"道"的绝对性与自我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健 《敦煌学辑刊》2005,(2):334-342
老子之“道”的“绝对性”使得“万物”相对“道”的绝对存在必然是完全摊平、一律平等的,这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实现最为“形上”的根据和前提。深受老子思想影响的《管子》四篇和《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两篇则对老子思想进行了根本性的修正,它们把老子之“道”“形下”地功利化、实用化、操作化、法术化了,把老子主要着眼于个体自我实现之“道”“修正”成为对确定、刚硬的法度的严格遵循。这样,老子的个体自我实现之“道”也就变成个体自我的泯灭之道。  相似文献   

16.
说“荷校”     
王雪玲 《史学月刊》2008,(11):130-132
武英殿本《旧唐书》卷一二《德宗纪》云:“(建中三年四月)朱滔、王武俊与田悦合从而叛。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以军兴庸调不给,请借京城富商钱,大率每商留万贯,余并入官,不一二十大商,则国用济矣……甲子,诏京兆尹、长安万年令大索京畿富商,刑法严峻,长安令薛苹荷校乘车,于坊市搜索,人不胜鞭笞,乃至自缢。京师嚣然,如被盗贼。”(刘晌等:《旧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呜盛《十七史商榷》卷七三《新旧唐书五》“荷校”条认为,此文“荷校”一语中的“校”当做“杖”,(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国书店1987年影印上海文瑞楼本)但未云所据何本。  相似文献   

17.
《商君书》杂考纠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商君书》杂考纠缪张觉《商君书》为法家要籍,故治者代不乏人。近世之研究著述尤盛,但其间也存在着种种误解与不解。今不揣愚陋,略陈管窥蠡测之见,如有不当,尚望方家指正。一、《商君书》编集考《韩非子·五蠹》云:“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为战国末期韩非所著,它集先秦各家思想之大成,同时又记载了很多的历史事件,汇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是先秦时期一部丰富多彩的学术巨著.然而,如果没有江浙地区在《韩非子》的校勘、刊印中所作出的贡献,那么,《韩非子》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的流传是不可设想的.  相似文献   

19.
校理图书,我国春秋初期有宋国大夫“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战国初期有鲁国孔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由此看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校理图书的萌芽。 西汉时期,曾数次大规模地搜集、整理图书。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儒家典籍来加强思想专制以巩固其封建统治。由于西汉官府藏书已“书积如丘山”,有许多图书“学残文缺,稍离其真”,甚至有的“经或脱简,传或间编”。再加之”书缺灭而不明,篇章弃散而不具,晁错等辈,各以私意,分析文宇,师徒相因相授,不知何者为是。”鉴于这些原因,西汉朝廷遂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派遣众多学者,“陈发秘藏,校理旧文”,进行长时间的大规模整理。史有记载的就有五次。其中汉成帝执政期间由刘向、刘歆父子领导的那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业绩也最突出,并且创立了较为完整而  相似文献   

20.
历代关于《国语》作者问题的不同意见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关于《国语》作者问题的不同意见综述谭家健《国语》的作者是谁?久有分歧,莫衷一是。现将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择要介绍如下:《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著作。其文字在《韩非子·说疑》中已被利用,但没有说明出自《国语》而只叫“记曰”。《礼记·弓下》和贾谊《新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