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成立以前的政治派别与社会集团,多贬斥、诋毁义和团,通过论说义和团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与社会意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学和话语系统,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失败原因、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论说,推倒了强加在义和团头上的诬蔑之词,从民族解放运动角度给予义和团运动以高度评价,强化了民众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与任务的共同认识,以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论说义和团运动的话语框架为后来的共产党人所继承.这种话语体系的根本转换不是对义和团运动简单意义上的重新评说,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舆论动员、构造集体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英勇的形象     
六十年前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从1840年以来历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继续深入和扩大;是中国人民反对世界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的一次重大事件.英勇的义和团民并没有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屠杀政策所吓倒,这幅照片活生生地显示出六十年前被反动派逮捕的义和团民的英雄气概,尽管他们脚上带有刑具,前后左右被武装的中外反动军警所包围,但他们都以气贯长虹的形象,在这些反动分子面前表现了英勇不屈、视死如归  相似文献   

3.
我在拙著《"神拳"义和团的真面目》的前言中写道:"过去我对义和团从未做过研究,在论著中涉及这个问题时,总是人云亦云,不作他想。"这里所说"人云亦云",表明我过去亦曾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前几年考察了相关的资料和论著后,我的观  相似文献   

4.
宁刚 《文献》1999,(1):282-283
现在矗立在北京市中山公园内的"保卫和平"石牌坊,是中华民族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见证物之一.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国家对义和团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德国公使克林德也曾加入到刽子手的行列中杀害过数十名义和团民.  相似文献   

5.
我们欣喜地读了林华国先生的新著:薄薄的一本、书名同装帧一样的朴实无华──《义和团史事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凝结了作者十数年辛勤劳动的考证义和团有关史实的专著。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带有考据色彩。1899年9月正当这场运动刚刚勃起时,直隶吴桥县知县劳乃宣,就写下了著名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这篇曲解史实,将义和拳简单地混同于白莲教,旨在为清朝当局的镇压政策提供历史依据的所谓“考证”之作,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此后80年的史学界。人们关注对义和团的考证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6,(5)
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震撼世界的反帝爱国斗争。当时,在沙俄等八个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河南清丰的义和团的勇士们和我国北方其他地区的义和团勇士们一样,揭竿而起,同帝国主义强盗及其走狗清朝政府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清邑义和团"团旗是河南省清丰县前游子庄的革命群众代代相传、精心保存下来的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现藏在河南省博物馆。这面光辉的战旗用两幅白色平纹土布缝合而成,旗高150、宽180厘米,中间墨色楷书"清邑义和团"五个大字,严肃大方  相似文献   

7.
程玲娟 《安徽史学》2006,(3):123-126,82
近年来,义和团运动的学术讨论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很大关注.2001年6月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由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与布列斯托大学相关研究单位联合举办的"1900年:义和团、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说《神助拳,义和团》揭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神助拳,义和团》揭帖张守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篇幅较长、流传很广的一首揭帖。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就为这一揭帖题名作《神助拳,义和团》。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原因、思想凭借、打击对象和斗争手段及其目的和理...  相似文献   

9.
“义和拳教”钩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义和拳”是义和团的最初组织形态,它同“大刀会”、“神拳会”等一起成为义和团运动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义和拳”组织的原生形态及其演变,将有助于对义和团运动性质、特点的深入探讨。众所周知,义和团运动乃是具有强烈时代性的爱国运动,但它所采取的却是旧式农民运动传统的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10.
东直督抚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之所以能够席卷北方,震撼世界,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但是,清政府决策的诱导也起着关键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对此进行分析时,人们往往重视中央统治集团,忽视地方督抚对义和团的影响,其实,在枝强干弱的晚清,直隶、山东督抚对义和团的态度、政策不仅始终影响着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清中央统治集团对义和团的决策。  相似文献   

11.
义和团运动发展阶段中的民间秘密教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拳教是义和团的重要构成 ,贯穿于运动全过程 ,它同乾嘉年间民间秘密教门有源流关系。义和团运动的发展阶段主要在直隶境内展开 ,初在新城兴起 ,继而往天津扩张 ,乾坎卦教开始浮现。 1 90 0年夏北京义和团发展至高潮时 ,其组织趋于多元化。集聚在乾、坎二卦旗帜下的拳教 ,同圣贤道、九宫道等各自展开活动 ,它们与清廷之间表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义和团虽以民间秘密教门为依托 ,但不应把这场运动视为是一场宗教战争  相似文献   

12.
张小艳 《文献》2004,(3):77-88
"门状"一词屡见于唐宋笔记,在敦煌文书中也偶尔见之,然其义为何,并无专文稽考.《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作"拜帖"①,而"拜帖",又指"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②.其释义虽确,然稍嫌笼统与模糊.鉴于此,本文拟对"门状"的起源及其形制作进一步的考索,以此为据来探讨"文书形制"对整理古籍文献尤其是敦煌文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工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曾先后编纂过《义和团档案史料》、《筹笔偶存》(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编)两种史料专书。这两部史料的问世,引起了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同时,许多史学工作者还要求对馆藏的这部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尤其是近10年,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史料的编辑整理。包括档案,文献、笔记、杂著、报刊、外文资料和义和团本身的歌谣、揭帖等,大都出了专书;有关论著涉及的面也相当广泛和深入,诸如义和团的起源、组织、口号、人物、性质、民教冲突、中外关系、社会影响、区域性考察、文化背景等,几乎都有专文论及,或出版有专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义和团的研究引向深入,也就是说如何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方法,使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出现新的局面,就是一个难度很大、又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不少专家学者提议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戴逸教授曾敏锐地指出:“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组织、思想、失败及意义,都可以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进行探讨”.山东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的路遥教授主编的《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以下简称《起源》),就是在这方面的大胆尝试,具有视角新、方法新等特点,学术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15.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路矿权益,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源自义和拳等民间秘密结社,同白莲教和八卦教有源流上的关系,它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最初流行于山东、河南等地,以设拳厂、练拳棒等传统武艺的形式组织群众,义和团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组织,  相似文献   

16.
颜军 《清史研究》2014,(2):151-153
<正>李文海先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前后。从1986年起,他先后当选为义和团研究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第五届到第七届理事会顾问,发表著述多种,对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社会影响和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义和团研究的理论、方法等提出卓越见解。他的成果和卓识主要表现在: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7.
义和团运动起源的探讨是一个老话题了,在史学界硕果累累的局面下,有的学者开始从新的角度探讨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即"鄙俗的贪欲"是推动义和团发展的"灵魂"。笔者对这种新奇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本文试着从社会权利角度分两个方面即乡村传统权威和官方正统权威的失效来解释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的问题,最后指出正是传统权威在教会的压迫下失效,不能维护民众的利益才致使义和团运动,这样一种民众追求新秩序的运动兴起的原因,而非"鄙俗的贪欲"。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版,44.7万字,89元《历史三调》既是一部史学论著,也是一部史学理论、历史哲学著作。作者以义和团运动为载体,阐发自己对于历史事实、历史的亲历者、历史书写和历史的神话化等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理论概括。作者通过"义和团"这一典型案例,探讨了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研究、叙述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  相似文献   

19.
义和团运动中的铁路问题与李鸿章朱从兵一、义和团运动中铁路问题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北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广大义和团团民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他们极端仇视和痛恨一切与帝国主义有关的人和物。铁路、电线都由外...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事件比义和团运动更广为人知。对北京公使团的戏剧性包围,在1900年夏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注意力"(周锡瑞著,张俊义、王栋译:《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英文版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义和团自发生之日起就形成了"妖魔化"和"神圣化"的两歧分判。"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