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虚拟血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社会的虚拟血缘关系,主要包括异姓兄弟和异姓父子两大类。它的发展,从宏观方面来看,与王朝嬗替中传统社会组织的稳定与解体互相联系;而从微观运行来看,又与虚拟血缘关系在形成新的社会组织方面具有较高的运作效率以及较低的社会成本密切相关。正因为此,虚拟血缘关系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成为宗族社会与王朝政权控制力下降或解体时,社会边缘族群及下层社会组成新的社会集团时的重要选择。在宋代以后,虚拟血缘关系中的异姓兄弟,由于对王朝的稳定构成巨大的挑战,受到历代王朝日益严厉的压制以至禁止,但因其组成新的社会利益集团的较低社会组织成本和高效率,却在明清时代成为民间秘密社会的主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海外华人社会变迁的研究,尤其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的研究,在我国国内是比较薄弱的。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陈衍德先生有机会到菲律宾对华人社会做调查研究,并在口述资料与文献资料结合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写成的这本《现代中的传统——菲律宾华人社会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战后初期华人社团在新加坡华文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为讨论的切入点,重点分析会馆如何重建或新办学校、筹措资金以及提供师资与领导等方面的活动.本文也将通过详细的统计资料,探讨会馆属下学校的董事、教师、学生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和教育背景,以期厘清华文教育、会馆以及社会经济变迁这三者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文参考有关跨国主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分析了移民个人、移民社会以及民族国家在国际移民进程和跨国活动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考察了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华人新移民及其社团组织与祖籍国之间互动模式的变化。结果显示,由于国际移民的迁移历史以及移居国(地)结构的多重差异,导致了海外华人社会在人口构成和族裔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人、社团、祖籍国和移居国实际上并不是单方面地影响着海外华人的跨国活动及其与祖籍国的互动关系,他们的互动关系还受到国家关系和地缘政治等宏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国际移民参与跨国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更广阔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以便提高个人和族群在移居国的社会地位,但其结果因移居国社会的结构因素影响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调查问卷作为此次调研的主要手段,以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群体——华人留学生和当地华人居民为研究对象,探讨华人留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以及华人居民与留学生的共同需求和不同认知。认为留学生不仅是当地华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华人社会结构调整、组织重构、社会融入等活动的新的动力源泉。留学生与当地社会包括华人社会间存在着交流互动的关系,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交往结构及其开放程度的差异,如非大陆留学生比大陆留学生更善于同当地华人居民及非华人团体交往。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 ,关于海外华人的研究发展迅速 ,在研究资料、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野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多学科的介入也成为这一领域的特色。作为世界移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外华人与其他国家的移民相比 ,既有特性也有共性。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 ,把海外华人置于比较的视野下进行系统探讨的尝试仍然屈指可数。而与中国比邻的印度 ,不仅与中国同样有着悠久的文明和古老的历史 ,而且也是一个移民大国。据初步估计 ,目前散居于世界各地的海外印度人已超过2 2 0 0万人 ;他们的分布地点也与海外华人相类似 ,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等。因此…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1 0月 1 7日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特邀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曾玲博士来所做了题为“新加坡华人社会的现状与研究思考”的演讲并进行了研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顾问肖岗 ,中国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祖沛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 2 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曾玲博士首先简述了新加坡的社会概况 ,特别指出和分析了新加坡在经济资源、地缘政治以及种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多元性如何制约包括华人在内的新加坡社会的发展。然后 ,曾玲博士围绕近来因新加坡政府提出“搭中国经济顺风车”…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25日至28日,“中国和平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国务院侨办政研司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暨东南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会议围绕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华商与中国、华侨华人社团和华文教育与侨务资源培育等四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国务院侨办许又声副主任、厦门大学王豪杰书记和厦门市詹沧洲副市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共有80多位正式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提交论文50多篇。其中与会的境外知名学者包括: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王灵智教授、旧金山州立大学谭雅伦教授、洛杉矶加州大学周敏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袁…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是跨国史:美国华人研究、中国海外华人研究及侨乡研究的问题意识随着近代殖民主义的扩张,"跨国迁移"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历史现象,对移民的来源地和移民的接纳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这种影响不仅在延续,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温哥华卑诗大学亚洲图书馆将于2012年5月16—19日,假加拿大温哥华卑诗大学与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第五届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国际会议,主题为"华人的美洲移民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海外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海外学堂乐歌的类别及其特点。作者认为 ,这些学堂乐歌具有明显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极力鼓吹和弘扬中华文化 ;提倡热爱中华祖国 ,为祖国服务 ;勉励学生勤学向上 ,充实自己 ,努力奋斗 ,不断追求进步 ;提倡热爱所在国、文化融合和中外友好。作者也分析了海外学堂乐歌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末中国和俄罗斯都在进行社会经济转型,两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双方经济具有极大的互补性,也决定了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莫斯科的华侨社群伴随着这一深刻的时代变化而再度兴起,多达十多万的中国人远赴俄罗斯,寻求经商致富和求学发展的历史机遇,尤以民间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为显著特征.最近十多年,旅俄华侨社群从构成成分到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特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的旅俄华侨社群还处在一个初期的发展阶段,与东南亚的华侨社会相比有很大区别,有它的独特之处,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新兴的侨民社群在初期阶段的表现和特征、其未来的演变趋势等等,都是值得不断探索和跟踪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举行了"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研讨会,现将会议的研讨成果与本人的思考心得作一总结,以飨读者,并求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潮汕侨批业为个案研究,利用跨国主义理论,探讨了侨批网络的内部整合与制度化问题。认为侨批网络的制度化表现首先是侨批公会的建立,继而是侨批公会网络的形成,侨批公会网络再通过其制度化机制进入以中华总商会为中心的更高层次的华人社团网络。侨批网络的扩大加强了其对外的集体交涉能力,从而维护了侨批网络的正常运转。在此运作模式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侨批网络的运作模式对研究跨国华人商业网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述国内外学坛海外华商经营管理的研究成果与动态.中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企业精神、商业文化、管理哲学及其现代价值,受到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海外华商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与管理特色,特别是海外华商网络、家族企业运作等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侨乡社会与企业的田野调查拓展了研究视野与素材,基于比较管理学的实证成果相继面世.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华商传统经营方式尤其是其现代化改造的反思日渐深入.最后本文就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试析非洲华人报刊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非洲的华人报刊进行类型分析 ,并探讨华文传媒的社会文化功能。非洲华人报刊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 1895— 192 0年代 ,1930— 194 5年 ,194 6—1960年代和 1970年代以后。影响非洲华人报刊发展主要有三种因素 :居留地区或国家的有关政策 ,当地华侨华人的境况和中国的政治局势。这些报刊的演变有一个由少到多 ,再由多到少的过程。报刊的语言经历了从中文到双语再从双语到中文的过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保持中立是华人报刊维持的因素。最后 ,从目前情况看 ,报刊的发行有私人化和独立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论文基于田野调查的结果,从人类学家王铭铭先生提出的“关系主义”人类学的视角,考察了柬埔寨华人的社区、家庭和坟地的土地神和祖灵信仰的内涵与功能,分析了柬埔寨土著文化与佛教、印度教和华人信仰等外来文化之间,内外之别、上下等级、差异和关联、延续与变迁这四对关系。认为任何宗教或文化现象都不是封闭地自我生成,而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形成。每一种文化总是处在许多其他文化组成的更大范围的场域中,在彼此的参照、混融和冲突过程中形塑自身。  相似文献   

18.
从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来亚华侨社团与中国之间是联系密切的侨民社团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此后,由于马来亚华侨社会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当地华人社团与中国的关系转变为外国公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期间,由于种种因素,双方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中马建交,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双方的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本文概述各个历史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两者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作者认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华人社会和中国而言都是积极的因素,双方日益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当地华人社会与中国,乃至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之初四部大型华侨华人辞书分别在世界各地相继面世 ,它们各具特点 ,各有千秋 ,反映了不同地域学术群体的风格与成果 ,不仅为国际华侨华人学界带来了新气象 ,而且为该领域构筑了一个新的学术平台 ,标志着世界华侨华人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的新移民法在 2 0 0 2年 6月 2 8日起开始生效 ,这一新法是进入 2 1世纪加国第一次对移民问题的立法。新法做了很大的修改 ,它将对约一百万名华裔社群 ,以及每年成千上万梦想移民加国的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