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秀华 《文献》2003,(4):200-205
桐城派学者吴汝纶(1840-1903)光绪十五年(1889)接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时直隶士子纷纷来学,很快确立了以莲池书院为基地的桐城派在畿辅地区的"学府地位"①,不久出现了一批深受桐城派学风影响的直隶学者.直隶盐山人贾恩绂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清代省府第一衙直隶总督署衡志义古城保定,旧时曾做为直隶省(即现今的河北省)首府,久盛不衰,有着她辉煌的昨天。在这里至今仍留存着一座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也就是享誉中外的“清代省府第一衙”直隶总督署。直隶总督署曾是清代直隶总督处理公务...  相似文献   

3.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州贵阳人。士宦家庭出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一年(1861),受聘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同治初年,受四川总督骆秉章之聘入幕,参选军政。未久,受陕西巡抚刘蓉聘,入西安主讲关中书院。十年(1871),直隶总督在保定设局纂修《畿辅通志》,聘黄彭年为主修。光绪四年(1878),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聘黄彭年兼任莲池书院主持。八年(1882),黄彭年被荐湖北襄郧荆道道员,施升湖北按察  相似文献   

4.
直隶图书馆位于保定市的古莲花池园内,是清代直隶省最早的图书馆,建成后,原莲池书院万卷楼劫后余存的图书缮本全部移交入馆,而万卷楼则沿袭自元代贾辅的藏书楼。这批藏书历尽沧桑,多次散佚又多次重整,幸存至今的部分珍贵古籍及当年直隶图书馆的一副楹联,是这一段直隶保定藏书历史的真实见证。  相似文献   

5.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州贵阳人。士宦家庭出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一年(186),受聘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同治初年,受四川总督骆秉章之聘入幕,参选军政。未久,受陕西巡抚刘蓉聘,入西安主讲关中书院。十年( 1871),直隶总督在保定设局纂修《畿辅通志》,聘黄彭年为主修。光绪四年(1878),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聘黄彭年兼任莲池书院主持。八年(1882),黄彭年被荐湖北襄郧荆道道员,施升湖北按察使。未久调陕西,升署布政使。十一年( 1890)调湖…  相似文献   

6.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州贵阳人。士宦家庭出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一年(1861),受聘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同治初年(1862),受四川总督骆秉章之聘入幕,参选军政。未久,受陕西巡抚刘蓉聘,入西安主讲关中书院。十年(1871),直隶总督在保定设局纂修《畿辅通志》,聘黄彭年为主修。光绪四年(1878),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聘黄彭年兼任莲池书院主持。八年(1882),黄彭年被荐湖北襄郧荆道道员,施升湖北按察使。未久调陕西,升署布政使。十一年(1890)调湖北布政使,赴任不久病逝于任上。黄彭年为官清廉刚正,勤于政事,…  相似文献   

7.
陈美健  苏禄煊 《文物春秋》2012,(4):27-28,68
保定莲池书院创办于清雍正十一年,由于历史资料毁于兵燹,其第一任院长是何人,一直令研究者困惑。本文通过查阅清宫档案和有关资料,从所发现的几条信息和线索中考证出首任院长是直隶新安县人张鳞甲,并勾勒出其家世与生平,补充了莲池书院史研究中的一个缺项。  相似文献   

8.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州贵阳人。士宦家庭出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一年(1861),受聘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同治初年(1862),受四川总督骆秉章之聘人幕,参选军政。未久,受陕西巡抚刘蓉聘,入西安主讲关中书院。十年(1871),直隶总督在保定设局纂修《畿辅通志》,聘黄彭年为主修。  相似文献   

9.
王树枬传略     
王树楠先生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生于咸丰元年(1851),卒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终年85岁。 先生始祖王天禄于万历时,由河北省雄县迁到河北省新城县邓家庄定居。因有误载为山东省新城县籍,所以根据先生自著《随年录》说明其源流,以免讹传。 同治五年(1866),先生16岁时参加县试中了秀才。后来就读于保定莲池书院。同治十三年(1874),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在保定开办畿辅通志馆,贵筑黄彭年担任总纂。  相似文献   

10.
保定直隶总督署“公生明”牌坊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1年,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前的甬道上,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的"公生明"牌坊,不久便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而成为了直隶总督署的标志性建筑。那么,历史上的总督衙门里是否有"公生明"牌坊呢?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证了保定直隶总督署建"公生明"牌坊是一种错误的模仿。  相似文献   

11.
<正>《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其家藏唐以来名贤墨迹和旧拓命人摹刻上石的,因刻石原嵌于莲池书院南楼壁间,故名《莲池书院法帖》,目的是让人们观摩学习。莲池书院建筑被英、法、德、意四国联军毁圯之后,刻石移入高芬轩两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总督署大堂上的国耻事件马永祥李艳玲王月红说起保定直隶总督署,在清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但随着满清王朝的灭亡,岁月的流逝,这座赫赫有名的总督古衙就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如今,随着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的建立,古衙的知名度又渐渐地高了起来,它已成为...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古莲池众多的碑刻中,年代最早、艺术价值也最高的是水东楼木栅内的唐代名碑——《田琬德政碑》。 此碑原位于易县城内,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将碑从易县移置保定,行至保定大西门,碑忽然落地,短为数,方观承将碑甃之立于保定府学。清代金石学家王昶所著  相似文献   

14.
正梅峰书院,地处永春县五里街镇华岩社区梅峰之麓,是清代永春直隶州设立的官方书院,也是永春第一中学的前身。它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迄今已有250年历史了,是永春县文化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见证。书院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直隶总督署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农历三月初四日开始动工兴建。当时是直隶提督杨鲲协办直隶总督,农历六月初六日解去杨鲲协办之职,由左都御史唐执玉署理直隶总督。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竣工,共历时八个多月。直隶总督署建成之后,唐执玉亲自撰写了一篇碑文,刻碑以记之。碑文名《新建保定总督公署碑记》,除了为雍正皇帝歌功颂德之外,还记述了修建直隶总督署的原因和经过,更主要的是记载了直隶总督署建筑布局的概貌。碑文中写道:“其东西之广度以丈四十有二,南北之深几倍焉。周垣崇闳,庭阶轩广。有治事之堂,燕私之居,文武…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21日至24日,由河北省史学会主办,保定学院和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全国衙署文化与燕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保定学院召开,会议旨在总结衙署文化与燕文化研究的成果,推动衙署文化与燕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之有书院起自唐朝,建丽正殿集贤书院,系储藏书籍为学士诵籍出入之所,未推于郡邑,后建四大书院才推广于地方。湖南衡阳石鼓书院唐时李宽建,江西庐山鹿洞书院唐时李渤兴建、南唐升钟续成,湖南潭州岳麓书院宋开宝九年(976年)郡守朱洞建,直隶顺天府应天书院宋大中祥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有一所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总督衙署——直隶总督署。1988年,它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文物局、旅游局和河北省、保定市有关部门的重视下,不久的将来,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将向人们展示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浓郁的时代风采。对直隶总督及其衙署的研究,是文物、古建筑及河北地方史志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仅略作述论,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小吃绝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小吃申遗没有任何困难!要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濒临灭绝。北京全聚德、便宜坊的烤鸭,四川夫妻肺片、保定会馆直隶官府菜、无锡王兴记小吃和酱排骨、苏州船菜船点……这些美食已经成为“地方遗产”或正在申遗的路上……  相似文献   

20.
香玉 《神州》2014,(13):68-70
<正>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在清朝266年的历史中,直隶总督署见证了京畿的187个春秋,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的说法。清晨,天气微凉,微弱的光线朦胧地照射着这座安静的大院。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立在l米高的台阶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被高高挂起的长方形匾额,白底黑字,刻着几个令人敬畏的繁体字“直隶总督部院”。单看“直隶总督部院”这几个字,便让人产生了无尽的想象;大门一侧的门柱上,刻有“保定市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