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11-12日,由云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中共龙陵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抗战时期西南边疆与民族"学术研讨会在云南龙陵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大学的30余名学者与会,围绕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社会与民族政治、抗战时期西南边疆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抗战时期西南边疆史地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德昂(原称崩龙)族是一个人数不多而分布广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活方式独特的民族。现有人口15,462人(1990年统计),聚居在云南省德宏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三台山区和临沧地区镇康县的军弄,其余分散居住在盈汪、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县。 德昂族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其中又分“别列”,“梁”和“汝买”3种方言。因与傣、汉、景颇等民族长期相处,不少人能讲傣语、汉语或景颇语,少数人还能使用傣文,解放后会使用汉文的人也日渐增多。 德昂族居住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和怒山的山区,那里气候属亚热  相似文献   

3.
试论民国时期云南边疆的殖边督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殖边督办”作为一级行政机构,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上一个不大却又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近代云南地方史、云南民族政治制度史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民国初年云南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及边政建设的推行、殖边督办公署的建立、组织机构、治边措施及其历史作用等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该行政机构在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土、巩固和开发边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为云南边疆“改土归流”的最终完成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推动了边疆与内地政治体制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除汉族外,彝族的人口最多,有三百多万。彝族分布甚广,在楚雄、红河及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除部分聚居区外,彝族一般都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同当地其他民族交错而居。据有关资料综述,远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彝族就和其他民族一道,在祖国西南边疆生息,共同开发了祖国边疆,并为发展我国文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彝族的自称很多,有纳苏、迷撒拔、腊鲁拔、诺苏、聂苏、黎拔、颇拉、撒尼、阿细、阿哲、格朴等数十种,而形成各个支  相似文献   

5.
正通海县地处滇中偏南的云南省中南部,隶属于玉溪市。县城东与华宁县接壤,西连红塔区,南与石屏、建水交界,北与江川毗邻。世居汉、彝、回、蒙古、哈尼、傣等19个民族,其中,兴蒙乡是蒙古族在云南唯一的聚居地。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不断孕育出丰富璀璨的民族文化。通海自古历史悠久,土地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徐益棠生平及学术研究活动,并梳理、介绍了其对云南、广西、西康、台湾、蒙古、西北及新疆等诸多边疆与民族问题的研究。徐益棠的边疆研究涉猎领域广泛、视野开阔、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经世致用精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系统总结的。  相似文献   

7.
书讯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组织编辑,邢广程主编《中国边疆学》(第三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5年10月出版。该书分设"一带一路"研究专稿、边政研究、边疆开发研究、边疆政权与民族研究、文献研究、动态与资料等栏目,所刊发21篇文章涉及广西、吉林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游牧行国和王朝藩属关系,准噶尔赴藏熬茶、云南边疆开发方案、归化城商贸、内蒙古  相似文献   

8.
云南汉族分布区发展最快的时期是明代。明代80余万汉族军事移民大规模进入云南,深入传统的当地民族世居区或边疆地区,建立卫所,定居屯田,促使云南涌现出大量的汉族移民新区,形成相对稳定和独立的汉族社会和汉夷杂居的发展趋势,基本奠定了明清以后直到今天云南各民族分布格局和民族交融的基础,成为明清以来云南边疆开发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刀保乾同志,字子坤,傣族。1918年生于云南省盈江县旧城。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文学,爱唱傣戏,特别以演女角著称,他的表演和创作唱词的才能受到盈江、盏达一带傣胞的称赞。那时,为了生活,他认真地向老艺人学功学艺,向前辈知识分子学习文学,背诵经书,也为社会上的年轻人写作情歌。这为他后来的翻译和创作奠定了基础。解放后,党的阳光照亮边疆。一年以后,刀保乾参加了革命工作,在盈江县人民政府当翻译。后来又参加了民族工作队,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依靠群众,团结、教育、改造民族上层,做了许多出色的工作。在和平土改、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中,做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10.
台湾的边疆史地研究承袭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学术界边疆史地研究和政府边政研究的传统。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历代的边疆沿革,行政建置、地理考释、边疆政策、宗教信仰、民族民俗、语言文字等,与我们习惯上开展的民族史、地方史、民族学、民俗学以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60年代以来台湾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边疆史研究著作,其选题方向和研究深度都有较高水平。同时,台湾出版商竞相影印出版大型系列资料丛书,如《中国边疆丛书》一、二辑(30种117册),《中国方略丛书》一、二辑(30种244册),《中国方志丛书》(1362种3128册),《中华史地名著丛书》等。这些大型资料丛书的出版,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甚至超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大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这一伟大斗争中,社会主义民族民间文学担负着艰巨的使命。为此,九月二十日,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省社科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和《山茶》编辑部,邀请了在昆的省、地、州、县民族民间文学专家和工作者共四十三人,其中有彝、白、哈尼、回、壮、傣、纳西、普米等族的同志,以《民族民间文学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题,座谈如何开创我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秩序逐渐规范化以及西部大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的气候下,作为云南边疆各民族居民经济生活和社会化重要纽带的农村集贸市场,日益显现出如火如荼而扑朔迷离的勃勃生机,不仅成了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各民族居民增加经济收入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而且在传播信息、辐射先进思想化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就云南农村集贸市场衍变发展及其商贸交易功能、先进化辐射功能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义等几个侧面略作探析,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云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境外人口非法流入、毒品走私与艾滋病蔓延、宗教渗透、跨界民族、跨国婚姻、环境保护与生态恶化、"一带一路"与周边区域安全、地缘战略等诸多涉及边疆安全、稳定及其发展的相关问题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们纷纷从民族学与人类学、历史学、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生态环境学、宗教学、社会学、管理学、禁毒学等多学科或跨学科视角进行研究,产生了一大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当代云南边疆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4.
边疆民族地区修志的几个问题——兼评《瑞丽市志》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钱成润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省有2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境内有8个自治州、28个自治县。云南地处边疆,国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麓川势力兴起与元朝边疆开拓、征缅战争和元末边疆控制减弱有密切关系。元代以前活动于西南边疆的傣族的先民金齿、白夷内部互不统属、部落林立、名称繁杂。元朝的边疆开拓使金齿地区的军事、交通、政治、外交等重要战略地位凸显出来,成为元朝统治者重点经略的边疆地区。征缅战争成为麓川势力兴起的条件。战后元朝对西南边疆的政治、军事控制减弱,云南内部元、段“分域构隙”,麓川思可法势力乘隙兴起坐大,成为金齿地区前所未有的强大部族,导致西南边疆的地缘政治和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与国防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30~40年代边疆及民族研究高潮的直接原因,是当时边疆危机的加深特别是日本侵占中国边疆,进而灭亡中国的侵华战略及其实施。高潮受边疆及民族危机的影响,中国方面最重要的是保卫国家独立、领土主权。因而在边疆与民族研究中首先强调的是体现主权的地域概念"边疆",而将民族的风习文化研究放在边疆研究之中。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和大批学者西迁,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重心西迁,造成了"七七"事变后,边疆研究的第二阶段高潮。边疆研究高潮揭露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阴谋,论证了抗日持久战略、战略后方建设,介绍了边疆和民族研究工作者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包括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在内的祖国西南地区,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区域,共有34个少数民族及若干正在识别的民族或民族支系.人口近四千万人,占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60%以上。西南地区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有漫长的国境线.云南较早就开始了对西南边疆研究。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一批内地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地处祖国边疆、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其先进分子不仅为共产党在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一批共产党人在云南大地上,团结各族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他们的功绩将永载青史。  相似文献   

19.
关注边疆、研究边疆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之前,关注与研究边疆者大多为社会人士或者学生,而主流学界的研究人员并不多见。抗战爆发后,主流学界的传统史地以及新兴的民族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之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边疆,并掀起了一轮边疆研究的热潮。抗战前后对比,边疆研究之内容及其重点,从概述性的边地交通、资源、物产与边疆对外关系转到了边疆史地、民族、社会和语言为主的边疆学术综合性研究,并直接导致了"边政学"理论的提出与构建。边疆研究的这一转向,表明其已经从学术的边缘而进入了学术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三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期居住着汉、彝、白、藏、傣、纳西、独龙、怒、傈僳、景颇、崩龙、拉祜、阿昌、佤、哈尼、苗、徭、布朗、壮、回、蒙古、普米等二十多种民族。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正如毛主席所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 公元八至十世纪,在云南出现的南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