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犯罪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要预防大学生犯罪,必须从这三个方面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欣 《沧桑》2009,(2):177-178,180
在科技发达、世界经济一体化的21世纪,大学生走入社会要面临很多困境这些困境主要由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多种因素造成。因此,当大学生步入社会,他们的理想和现实发生碰撞时,应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尽快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叶穗冰 《攀登》2013,(6):79-83
亲社会行为是由对行为者无明显利益,但对接受者有益的反应组成。对大学生而言,亲社会行为更多地发生在虚拟社会中。影响大学生在虚拟社会的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从个人角度看有认知、情绪和价值观,从环境角度看主要包括虚拟社群、大众传媒和网络规范。提高大学生在虚拟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水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针对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制定德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罗桂华 《沧桑》2009,(4):210-211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密切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然而,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女性具有与男性不同的生理、心理因素,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生,使得对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概而言之,主要有社会、家庭、个体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学校、个人以及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5.
高萍 《神州》2013,(13):92-92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犯罪现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青少年犯罪增加,犯罪的低龄化就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除了整体社会宏观和个人因素外,家庭、教育、不良文化等微观社会因素在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中有直接影响。为此,如何以普法教育为载体,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健康发展;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是造成大学生伤害事件的重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处于转型时期的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攻击性心理.对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防治,应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防治.本文从攻击性行为的心理成因,对大学生发出攻击性行为背后所潜伏的心理危机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教育界重视,以加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董艳 《沧桑》2009,(3):173-174
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模仿性和多变性、突发性和盲目性、纠合性和群体性等鲜明特点。大学生行为选择倾向既和青少年身心快速发育、感情意志薄弱、情绪波动大等主观因素有关,也与新时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客观因素有关。引导大学生的行为选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浅析网络与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新时代的宠儿,自网络诞生以来,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这一新变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可以说是网络的最大消费群体,网络技术在带给他们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际交往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来认识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缺失,究其原因可从家庭责任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片面、社会大环境演变、学业与就业压力以及自身固有缺陷五个方面来解释。针对这个现状,以公益服务进千家的模式可带动整个高职大学生群体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当中,唤醒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行动,促使他们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从而深化学校的德育教育,逐步树立起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政治意识和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0.
亓嘉  吴旭丹 《沧桑》2010,(1):191-192,200
当代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缺失,究其原因可从家庭责任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片面、社会大环境演变、学业与就业压力以及自身固有缺陷五个方面来解释。针对这个现状,以公益服务进千家的模式可带动整个高职大学生群体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当中,唤醒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行动,促使他们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从而深化学校的德育教育,逐步树立起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政治意识和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1.
樊华 《神州》2013,(10):180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已经逐渐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社会、家庭的融洽和谐也起到负面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出理论水平高、道德素质高、技能水平高、身体素质强的大学生,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己经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培养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刻不容缓。影响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因素包括心理障碍等主观因素和家庭、社会、学校环境等客观因素。文章从高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评机制及培育途径等方面来探讨了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危及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极大影响,使大学生的美好前途毁于一朝,学生安全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着手,重点阐述了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途径与对策,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安全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校漂族”是近年来出现在高校周围的一个特殊群体。它的出现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诸多影响。它的产生主要源于高校扩招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依赖和逃避心理。关注这一群体,共同制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学萍  葛传兴 《沧桑》2010,(4):204-205
独生子女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他们形成了群体特点。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管理、引导和教育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转变思维和方式,要变管理为疏导、变教学为自学、变个体为群体、变弥补为预防、变良师为益友。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必须认清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道德成长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从而能消除网络的消极影响,促进90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张蓓  张辉 《沧桑》2011,(1):157-158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关键时期,建立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青年期个体自我同一性危机出现的原因,并从大学生自身以及家庭、社会和学校四方面阐述了帮助大学生解决自我同一性危机的途径,以帮助其确立自我同一性,实现健全自我。  相似文献   

18.
刘金燕 《神州》2014,(18):242-242
大学生群体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犯罪是社会关系失调的表现,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严重冲突,而且更意味着社会化、文明化的挫败。在我国急速转型的社会当中,大学生的行为呈现诸多问题,这一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思想和行为异化正在危及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19.
钱桂荣 《神州》2013,(16):128-128
由于家庭情况与学校、社会原因,当前各个学校的中差生数量日趋增加,如何更好地引导中差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归纳中差生类型,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引导方法,通过给予学生爱心与包容心,学校与家庭共同引导中差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就业观念的偏差。而就业观念的偏差,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理念、社会主流就业观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之外,从深层次上也是学生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的使然。所以只有从家庭文化背景出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指导。本文以张掖市高台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就这一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了详细的研究,并根据高台县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