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英德的文博工作者在文物普查时采集到3件人工打制的石片石器。据介绍,是在沙口镇青溪一带的北江边上阶地发现的。考虑到这几件石片石器与以往广东地区所发现的打制石器均不相同,特记述于此,供大家研究。标本P393-2,硅质岩。器体略厚,近椭圆形,背面保留部分砾面,下部边缘经打击加工,片疤较浅,正面上部有一个较深的石片疤,下部边缘加工成一个国刃,石片疤较浅而远,刃缘两面均有第二步加工,片疤碎小而密集。刃角40”-45”。打制方法为双面加工,已使用压制技术。高4、宽7.1、最厚2厘米(图一,3)。标本393—1,硅质岩…  相似文献   

2.
岩风洞遗址位于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罗家坝村7组,洞口海拔高度为694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2′21.5″,北纬30°31′51.7″。在岩风洞遗址中发现了25件石制品,其岩性以灰岩为主,占总数的64%,变质岩的标本较少;石制品包括砾石、石锤、碎片(块)、石片、刮削器和锯齿状器等类型;石制工具以石片或碎片为素材者居多,以砾石或石核为素材加工的工具只有1件;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目前没有发现石核;石片多为剥片或者加工石器初级阶段的类型。其文化面貌和该县高坪巨猿洞"建始人遗址"的面貌相接近,均以石片石器为主,以刮削器为多,其时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3.
河南许昌灵井遗址是1965年农民挖池塘的过程中,在距地表10米深的灰色粉砂土和桔黄色细砂土内发现的,无地层叠压关系。在这里共采集石片和石器1353件,石料以石英石最多,计992件,占总数的69.6%;燧石271件,约占20%多一点,余下的为各种岩石。灵井的石器可分三类:砾石石器、石片石器和细石器,其中以细石器较多,砾石石器最少。《河南许昌灵井的石器时代遗存》一文的作者将其定为“中石器时代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2011年3月下旬采集自长兴县林城镇方山窑村王家山遗址的100多件石制品,这些标本表面无网纹红土印痕,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于网纹红土地层年代。石制品以石核和石片为主,工具类型和数量均不多。该石制品的工业应属于南方砾石工业。  相似文献   

5.
卫奇 《文物春秋》2009,(2):3-10
泥河湾盆地大田洼西沟遗址位于桑干河支沟谷坡堆积中,可见分布面积约1千平方米,出土遗物主要为石制品,依据相关资料推测其年龄可能接近2万年。本文也对石片的台面和背面研究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坑南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淹没区。TG05位于遗址西区,2016年—2017年发掘,出土石制品304件,动物化石6件。石制品原型多为磨圆较好的砾石,以小型、轻型标本为多。脉石英为主要原料,采用石核—石片技术直接剥片。工具组合以刮削器、尖状器、锥钻等片状毛坯的轻型工具为主,砍砸器、手镐等砾石毛坯的重型工具数量较少。多以硬锤加工,个别工具可能使用软锤。推测遗址的性质为短期活动营地,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7.
杨屋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大旺村杨屋屯东边约250米的杨屋山上,其西侧靠近右江左岸,埋藏于右江第四级阶地。杨屋旧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的214件石制品有以下特点:石制品可分为原料及素材、加工工具、砾石石器、石片石器等几类;岩性共有11种,以粉砂岩为主,没有发现变质岩的石制品;石器大部分属于大型石器,小型石器发现较少;石器加工均为硬锤加工;加工方式以正向加工为主,反向加工为辅;石器类型比较简单,包括砍砸器、刮削器、手镐和手斧,其中砍砸器的数量最多且大多数为单面加工。  相似文献   

8.
关于石片台面研究的一些问题-兼与卫奇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讨论了石片台面的分类、石片台面的类型等问题。台面可能按其保留情况、性质、加工情况和形态等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本主张应着重前3个层次进行分类。在某些特殊技术形成的石片中,台面的形态因为与该打片技术密切相关故也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石片台面研究问题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卫奇 《文物春秋》2006,6(4):1-12
石片台面是石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从属包含关系,石片可以包括各种石片台面类型的石片。因此,石片台面分类可以视为石片分类的一种。本文也讨论了一些有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问题,特别对当前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出现的一些错误观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文物》2021,(1):53-62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石器可分为非实用器和实用器两大类。从三星堆遗址第二期开始,非实用器开始多于实用器,石璧最为常见,这一格局一直持续至遗址衰落。石器加工方面,三星堆遗址主要采用打、磨、钻三种工艺,石璧的制作大致经制坯、打磨、钻孔三个步骤;石斧多以砾石为素材,先加工扁圆砾石长径两侧,然后从两侧、顶端和底端向砾石两面进行加工并制出刃部,最后磨光;石锛多以石片为素材,打制出顶部后,利用石片边缘成刃部,然后磨光全器。  相似文献   

11.
就石片台面研究问题答李炎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卫奇 《江汉考古》2006,12(4):86-91
石片包括了各种类型台面的石片,石片台面的分类可以视为石片分类的一种。旧石器时代考古术语需要斟酌和规范。科学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0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在湖北省京山市大小富水流域开展了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发现和确认18处旧石器地点,获得石制品238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以及断块和残片,总体上包含了以大型石核/石片工具为代表的砾石工业、以中型石片剥坯为目标的砾石工业、以生产小型薄锐石片和利用锐棱砸击法生产宽型大石片为代表的石器工业.结合遗址地貌环境与石器技术特点,推测这些遗址的年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16年4月20至5月1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穆棱市文物管理所组成旧石器考古队,对黑龙江省穆棱河中上游流域进行旧石器田野调查。考古队于穆棱市碱场劈山发现一处旧石器地点,共采集石器126件。石器原料以灰岩、黑曜岩和砂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及各类工具等。遗物总体特征应属小石器和细石器工业类型,石器质地多粗糙,石核几乎全部修理台面,石片和工具数量较多,部分三类工具修理较为精致。同时,该地点存在石叶和细石叶工艺。从地点的地理特征及石器工艺判断,推测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4.
周家坡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安阳镇小细峪村1组,埋藏于汉水支流龙门河右岸第Ⅱ级阶地上。其石制品有以下一些特点:石制品的岩性大类中以沉积岩为多,岩性小类以硅质灰岩为主,其次为脉石英,其它岩性较少;素材以河床中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为主,石器的素材以砾石(石核)为主,且占绝对优势,以石片为素材的石器处于忽略不计的地位;石制品的剥片和加工方式均为硬锤锤击法,没有发现砸击法等其它方法的产品;剥片时对石核的台面不进行预先修理,石核利用率不高;石器类型以砍砸器为主,其次为刮削器,手斧只有1件;石器的加工方式以单向加工的为多,双向加工的石器不多。  相似文献   

15.
寺沟口地点     
正寺沟口地点位于太平镇柳咀行政村沟沟自然村茹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分布范围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50米,面积约45000平方米。重点区在茹河与蒲河交汇处的二级台地上,分布在冢子山脚下。197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掘出土石制品8件,化石和石器埋藏于灰绿色沉积土中,北石窟文管所拣到的标本有蒙古野马、鹿等,采集到的打制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刮削器等。经贾兰坡教授考察断代为旧石  相似文献   

16.
后房旧石器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曲镇王家山村,主要埋藏于汉水左岸二级阶地的黄棕色黏土层中。2010年10~11月武汉大学考历史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郧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40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162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砾石工具、断块、砾石等。原料都是磨圆度高的砾石,岩性以脉石英为主;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石器数量相当少;石核、石片、断块数量多,砾石石器数量极少,包括手镐、砍砸器、两面器,仅占总数的3%左右;工具毛坯多是石核、石片、断块,砾石毛坯比例很低;石制品生产体系存在两种不同的概念,对应于两条不同的操作链。根据地貌地层对比推断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初期,地层里出土的两面器为探讨中国两面器的演化及其与西方旧石器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旧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已会制造石器工具的时期。早期的先人们用砾石为原料,把砾石打成石片,一般不作第二步加工,便成为工具。所以这一时期石器的形状,缺乏一定的类型。他们用这种粗糙的石片工具去制作木棍,或拿去刮割兽皮和兽肉。考古学上称使用这种原始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解放前的史学界,普遍认为处于祖国西南贵州的这片不毛之地,在旧石器时代没有人类生存,“无古可考”。因而对贵州人类史前文化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已重视下,通过广大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先后发现了20多处人类史前遗址,通过对…  相似文献   

18.
秦家东山地点发现于黑龙江省海林市秦家村村东约850米的三级阶地上,是一处具有很强地域特色的旧石器地点。该地点共发现石器60件,种类包括石核、石片、石叶、工具等,体现出砾石工业与石叶工业共存的特点,且出土石器多具有固定形制,考古年代属于旧石器晚期到新旧石器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近年来广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南方省区发现的旧石器材料,提出并论证早在旧石器时期,我国南方已存在着一个不同于北方文化体系的砾石石器/砍器文化区.这就从文化的起源点上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南方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如果从法国神父桑志华在甘肃发现3件石核和石片算起,已经有了60多年的历史.随着遍布全国各地的旧石器遗址和地点的发现,对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过去一般认为,我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属于石片石器文化传统.然而近年来在南方发现的一批旧石器地点,却表现出一种与以往大多数旧石器文化,主要是北方的旧石器文化不同的面貌.这就是以用砾石制作的砍器为代表的文化.本文称之为“砍器传统”.  相似文献   

20.
近十余年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国内多家考古单位在丹江口库区抢救性发掘并报道了一批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本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石制品属性进行分类统计和系统分析,发现从早更新世晚期较晚阶段至晚更新世晚期,该区域存在“砾石石器工业”“石片石器为主、砾石石器为辅工业”“砾石石器为主、石片石器为辅工业”和“石片石器工业”四类遗存,并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人群的迁徙与文化的交流。通过对该区域旧石器文化的分析和比较,对了解南方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演变、探讨南北方旧石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