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史革新 《史学集刊》2008,1(1):21-24
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实现革命目标、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关于民族精神的阐述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虽然是精神层面上的抽象概念,却大则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兴亡,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价值取向。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情感、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是整个民族认同并不懈追求的文化精髓、价值目标、道德境界的集粹,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热爱祖国为核心,涵括追求和平、勤劳勇敢、诚信善良、勤俭正直、自  相似文献   

3.
何树 《史学月刊》2002,(2):79-83
16、17世纪,在不列颠和爱尔兰群岛这个大的历史语境中,爱尔兰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民族认同:天主教盖尔民族认同、新教英爱民族认同和长老会一苏格兰民族认同。在后来的历史中,这三种民族认同一直用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政治权力观念和财产神话表现出来,成为爱尔兰内乱和分裂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爱尔兰多元民族认同的影响,对于彻底解决爱尔兰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学生之中存在的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普遍不认同现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归属认同、信任认同、亲近认同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民族精神培养越来越重要,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综合国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经济全球化使民族精神内容更加丰富,也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如何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过程在先秦时代已经基本完成.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卓绝于世的活力,这与它贯穿了发源于先秦时期的"变则通"理念有关.这种理念主张,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改变社会,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变则通"的理念与上古时代社会政治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研究是边境问题研究的核心,事关国家安全、边疆和谐、民族团结等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还存在一些问题、阻力。文章以中缅边境的国家一级口岸畹町镇的景颇族为研究对象,对畹町镇景颇族的民族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跨境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加强其民族认同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彻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的化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国各民族精神整合与扬弃,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培育和弘扬满族精神,对满族精神化遗产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对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阻碍民族发展繁荣的精神化遗产必须屏弃,极力提高满族成员的精神境界,为中华民族精神境界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性符号。因此,民族文化认同研究,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新疆的历史民族文化变迁角度出发,分析当今新疆民族文化认同的现状,并提出新疆民族文化认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徐波  王开珍 《安徽史学》2005,1(2):102-107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化人物之一.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提出的"民族野心说"表现了他晚年文化观的再次新变.由于此说语言激切,在当年并不为社会各界所普遍认同;由于此说同时具有既对德意法西斯制度予以激烈否定,也对苏俄高度集权"政制"予以尖锐剖析和抨击的双重语境①,它在建国以后数十年中也从不被人们所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如日中天的德、意和苏俄国家已经为历史所汰沥,而他的上述见解、尤其是他关于"民族精神"等的思考却以其超时代的深刻性和现实性,日益显出其作为一个思想先行者的慧观洞识.重新审视晚年陈独秀的有关见解,对于当今关于振兴民族精神的讨论,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我们的民族从沉沦到复兴,整整经过200年时间,可以分为六个历史阶段。从这些历史阶段中,可以清楚地读出若干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历史结论:因为各种和平发展的道路全都被堵塞了,才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因为各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试验都失败了,才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因为各种政治力量都不能领导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真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精神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2.
张艳国 《史学月刊》2003,2(11):44-51
国性论、国粹论,滥觞于晚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它们成为旧文人旧思想护圣守旧的工具;同时,又是新文化新思想排孔开新的靶子。由对于国性论、国粹论的批判,到主张国民性改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由关注思想文化问题到关心社会主体——人的问题,这本身就体现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化和进步。因此,理所当然地说,文化新人对国性论、国粹论的批判,既是五四时期排孔开新文化主题的题中本义,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晚清思想史学术史固然要重视国性论、国粹论,而研究五四思想史学术史也不能忽视国性论、国粹论。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reproduction as a means of analysing how national categories were redefined and adjusted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that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Norway. Three different forms of national reproduction may be distinguished in this process: the adjustment of cultural and territorial hierarchies within the nation‐state in the 1980s;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munity by defining it in contrast to the “foreign” in the 1990s; and the definition by the political elite of a “new national we” that includes the “foreign” after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相似文献   

14.
五月在中华民族斗争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许多重要的事件都刻写于此月,它有"纪念月"之称。五月的记忆层层叠加,以耻感为基调,蕴含着深刻的民族内省,以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为依归。鉴于五月所具有的巨大政治能量,国民政府对五月记忆进行了有意识的规训。在抗战期间,五月也成为抗战动员的重要文化因素,为抗战胜利和民族复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国人用鲜血浇筑的"五月梦"寄寓了民族的胜利与自强憧憬。  相似文献   

15.
国力综合评估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殿廷 《人文地理》1992,7(2):59-65
本文针对当前国力综合评估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基本国力要素选取、定性指标量化、综合国力指标构建的新思路和具体作法,并结合世界部分国家的情况进行综合国力评估试验,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其创生、扩张和演进是冷战时期美国国家构建和总体政治变迁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联邦政府组织体制和对外政策决策程序的重组,也涉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国家安全国家的中枢制度和标志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其经历的持续变动体现了国家安全国家与"帝王式总统权"之间存在复杂的共生和互动关系。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国家安全国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与"福利国家"和"管理型国家"共同构成20世纪美国国家构建和国家扩张长期运动的三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7.
论战后日本的国家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意识是指生活在同一国家的居民在长期共同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形成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与心理的总和.战前由<大日本帝国宪法>所标榜的神格天皇国体意识,随着日本的战败而支离破碎.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军的指导下,日本开始了新型国家意识的构建过程.战后日本的国家意识体现出阶段性特点,即50年代表现为美国占领下的民主主义;60~70年代在战后教育的催促下,国家民族主义再兴;80年代国家整体右倾化.战后日本国家意识的主要特征由象征天皇制所具有的机能决定.  相似文献   

18.
19.
林徽因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师,探索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是她一生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完成了她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实践,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