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德会 《神州》2012,(7):348-348
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我们的课程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从计算机课走到了信息技术课,从编程教学到应用的教学……。现在的信息技术到了非常的时期。因为,有许多人认为这门学科将来能否存在下去都成问题。尤其在于,欧、美、日本等都没有专门设立这样一门课程,对于中国还有必要吗?……,这样的问题从国外的参考到理论的推导都有许多。  相似文献   

2.
秦玉明 《神州》2014,(11):92-92
为了让学生融入和适应信息化时代,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很重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信息素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完善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三是采用分层教学,四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六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自身魅力。  相似文献   

3.
罗占瑞 《神州》2012,(18):178-178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我们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增强信息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来加强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徐慧博 《神州》2011,(1X):112-112
为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所有的高中必须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必修课。但因为其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以借鉴,因此很多在这个学科岗位上的教师都存在着一个困惑的问题:信息技术课该怎么上?作为本课程教师,我想就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抓好当前教学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薛日清 《神州》2012,(13):273-273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门特殊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按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在高中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6.
黄波 《神州》2012,(16):214-214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不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列入功能性文盲的行列。在中学,大家都很羡慕计算机老师,因为表面上看来,上课只要让学生玩玩电脑,没有升学的压力,轻轻松松。但又有谁知道教信息技术课的苦恼呢?不用说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就是面对学生,也有说不出的苦恼。越来越多的学生早已掌握了书上的操作内容,操作得很熟练,上课时根本不爱听,就是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对中学的计算机教学时,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孙霞 《神州》2012,(18):152
新课改下,高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提出信息技术学科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入手,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信息技术课一线教师,我们对课改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高中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杜海洲 《神州》2011,(6X):137-137
备受瞩目的新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本就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信患技术教育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马君尚 《神州》2011,(9S):65-65
新课改中如何搞好初中地理教学?行之有效的做法是:运用快乐学习法,使学生乐学、爱学,求知增能,终身受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三、不可忽视的情感融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1.
李红玲 《神州》2011,(1X):141-141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项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它的教学理念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都远还没有定型,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又具有几个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神州》2013,(19):89-89
本研究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实际,描述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硬件、师资、重视程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等环节上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以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师资力量、学习兴趣培养、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延伸等措施,以便能够完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任务和目标,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王晓春 《神州》2014,(6):110-110
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新课程理念的统摄下,信息技术课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就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的优化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孙俊志 《神州》2011,(8X):210-210
发现教学法主张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注重情感态度对实现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有兴趣,而不是在外界刺激下只关心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说,仅仅单纯地传递教材内容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量和预测的态度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李源 《神州》2013,(19):64-6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程的迅速推进,以及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而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无所事事,不愿参与到教师精心安排的课堂活动中来,觉得教师所讲授的教材内容“不好玩”。针对课堂上只是对“计算机”感兴趣,而不是对教材感兴趣及上机操作秩序混乱的等现象,本人结合教学分析成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现象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宋现永 《神州》2011,(6X):62-62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时效性等特点,新材料、新观念、新情境是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生命之所在。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具有信息量大、能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的优点,但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些局限性,本文仅就高中整治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满英 《神州》2012,(16):161-161
现代教育技术如同化学反应中的活性催化剂,可以帮助教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帮助实验教学,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8.
关爱英 《神州》2012,(15):215-215
新课程倡导关注个体的个性和差异。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这种差异也很明显。如何解决好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当今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其实,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资源,我们有理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好的同学来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以促进各类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兴趣与语文课程学习息息相关,伴随时代进步,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内涵与意义也就愈发丰富。小学语文教育机构需要加强语文教学课程建设,以期培养出语文功底扎实、学习方法高效的高素质人才。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受主观以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若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就需要积极改革教学现状,解决当前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困境。本文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看法,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方路 《神州》2013,(20):75-75
兴趣与语文课程学习息息相关,伴随时代进步,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内涵与意义也就愈发丰富。小学语文教育机构需要加强语文教学课程建设,以期培养出语文功底扎实、学习方法高效的高素质人才。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受主观以及客观条件的影响,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若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就需要积极改革教学现状,解决当前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困境。本文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看法,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