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铜 《神州》2012,(33):168-168
在我国,理论界明确主张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而能否进行和解,尚存争议。为使行政诉讼案件行政争议的解决,保护当事人权利,有必要对行政诉讼和解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房玉春 《沧桑》2008,(4):84-85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原告与被告之间不得调解的制度。但当前存在着制度规定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矛盾,为此,理论界涌现出一些关于行政诉讼可否引入调解机制的观点。本文以拆迁案件为例,尝试从合作行政理论和法律实践的角度进一步讨论,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相关理论和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赵聪  任雪原 《沧桑》2011,(2):203-204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作为进入行政诉讼程序的前提,在行政诉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宽窄程度直接关系到法院对行政争议案件的处理范围,关系到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置于司法机关的监督和审查之下,也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形势的不断产生,行政法制建设的要求,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狭窄的问题日渐明显,更好的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成了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李永红 《沧桑》2010,(3):53-5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行政诉讼制度的新型诉讼制度,它在我国的确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深入细致的理论准备和一定时期的实践探索。针对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存在的诸多障碍,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刘志博 《攀登》2004,23(2):91-94
行政审判方式改革是我国行政诉讼活动的一场重大变革,涉及行政诉讼模式的转变和整个诉讼运行机制的改革。行政赔傣诉讼的调解制度作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但审判方式的改革则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本从审判方式的角度,着重分析了行政赔偿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6.
1914年3月,北洋政府依法令在北京设平政院受理全国行政诉讼及纠弹案件,内设肃政厅独立行使纠弹与行政公诉之职。平政院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法规,行政诉讼亦有比较完备的程序法,其人事状况在实践中也符合法律规定。平政院审理案件的范围比较广泛,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掣肘,成绩有限。以特别机关之名,平政院行司法权之实,审理案件颇具特点。平政院审理纠弹案件这一职能在肃政厅裁撤后丧失,职权也不断削弱。作为第一个行政法院,它推动了我国法制近代化,并在调整官署间关系、缓解官民矛盾方面起过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雨昭 《区域治理》2021,(3):105-106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正式实施以来,在加快推动法制建设、保障广大公民权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实践中,"民告官"的传统文化基因和行政权对司法工作的不当介入常常给行政诉讼制度的运行带来困难,其中又以立案环节尤甚,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诉讼定分止争、保障人权的效用,维护司法权威,我们有必要从行政诉讼管辖、法院经费...  相似文献   

8.
郜郑兵 《沧桑》2010,(2):66-67,84
行政救济制度在许多方面涉及宪政体制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其发展脉络显得格外重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是行政救济的三个重要制度,现行行政救济制度存在许多不足,理论界寄希望于行政救济具体制度的修改。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种当初因行政权的不可处分性而不能调解的规定,随着行政审判实践和理论界的研究而产生动摇。本文将从行政调解的释义、种类等方面入手,论述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在我国建立行政调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行政救济制度在许多方面涉及宪政体制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其发展脉络显得格外重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是行政救济的三个重要制度,现行行政救济制度存在许多不足,理论界寄希望于行政救济具体制度的修改。  相似文献   

11.
杨红 《攀登》2013,(1):68-71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不仅可以解决行政争议,还可以搭建官民对话的平台。正确认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面临的障碍,修正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从法律的层面解决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无法可依的问题,辅之以科学可行的考核问责机制,充分认识到行政首长出庭应诉重在象征意义,将使得这一制度的发展更符合我国行政诉讼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董越姣 《沧桑》2011,(2):202+224-202,224
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符合审判经济原则,可减轻当事人的讼累,为当事人提供比较便利的根本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机制,并使民事争议得以迅速解决,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及时、合法的保护;同时避免人民法院就两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案件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决,使法院的判决失去确定性和严肃性。有利于节约审判资源,节省办案时间,提高办案效率,有效地发挥行政诉讼保护公民、组织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17,(6)
本文从法院行政诉讼和检察院反贪腐两个视角考察了我国现阶段司法监督行政的制度效力,发现司法监督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监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解决官民纠纷、反贪腐、传播法治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非对抗性监督特征和日常监督效力差、独立监督能力有限等制度不足。本文认为,党领导法治建设的背景,以及其他监督机制运行成本较低的现实导致了这一制度效果差。我国司法监督行政具有很大的制度发展空间,但这需要党领导下的持续制度改革和法治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4.
黎群 《神州》2014,(12):196-196
行政诉讼期限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完善而不断变化,这种法律制度在变化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该文章通过分析现行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完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的对策选项。对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制度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现行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机制存在着明显不足,本文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机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伯力噶珊考     
噶珊,是通古斯语“乡村”、“屯落”之意。噶珊为通古斯女真族的地域聚落形态,是清代东北边疆地区地方行政组织的基层单位,清代噶珊制度(即村屯制度)取代明代卫所制度,标志着清政府承袭前代成功地进行丁对我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有效管辖。密布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地区的  相似文献   

17.
行政听证的中外比较与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听证发源于国外,在我国的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比较我国与国外的行政听证,在听证主持人制度、听证形式、适用范围、听证的法律效力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必须借鉴但又不能照搬国外,而应根据我国国情实现行政听证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刘硕 《神州》2014,(9):195-196
基于我国行政合同纠纷解决途径的现状,着眼我国立法和实践上存在的不足。以讨论我国的现状行政合同纠纷应当适用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的角度出发,旨在得出一个真正能够解决完善我国行政合同纠纷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长期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度有限。公益诉讼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能够从程序上突破传统诉讼制度对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且能够达到事前保护的效果,弥补文物行政执法的不足。本文以96起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时空分布、原告类型、被告类型、案件性质、责任承担、审理结果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总结当前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实践中的亮点与问题,并从路径选择、主体资格、程序设置、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就推进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陶进华 《攀登》2007,26(6):153-155
行政诉讼中被告举证责任的新规定表现在:缩短了行政机关举证的期间,严格规定了证据形成的程序,确立了无效证据制度,明确了行政机关提交证据的审级限制。这些规定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