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陶琼 《旅游纵览》2013,(6):313-316
在挖掘民族文化旅游的今天,民居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版块成为民俗文化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以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民居中普遍存在的朴素的生态因子加以合理的分析和运用,对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发掘隐含于传统民居建筑技巧和美学理念中的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本研究旨在挖掘我省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同时,探讨纳西族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在当今旅游业发展大环境中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其现状和走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碛口古镇民居建筑——窑洞的中国建筑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丝绸之路》2009,(14):51-53
碛口古镇的民居建筑继承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精神,是抢救古镇文化遗产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于黄河沿岸古镇碛口进行实地考察,从中国建筑艺术精神及艺术传承的角度阐述了保护碛口民居建筑的同时,应如何发现和继承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3.
陕南旬阳现存的古民居,是清代"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的实物见证。这些民居在建造上都是依山傍水就地取材而为,布局形式多以对称均衡的单体天井院落占主导地位,装饰方面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移民在文化交融和民居建筑上的特征。反映出人们对祥和、安定、幸福生活的企盼、向往,对个性精神自由的咏唱、张扬,对传统道德文明的继承,以及对较高文化艺术品位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陈卓  林学伟 《神州》2012,(35):186
由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经济水平不同,以至于不同文化差异下的民居建造风格也迥然不同。因此,可以说民居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不仅仅是我国古老建筑的重要文化缩影,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尤其是达斡尔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格,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即从达斡尔族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与建筑特色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此进一步分析达斡尔族的传统民居特色。  相似文献   

5.
闽南传统民居的合院式布局受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伦理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近代以来,诸多学者对闽南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工艺、材质、装饰等方面展开研究,但对于闽南传统民居中具有典当等商业性质的传统民居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港新桥张氏建筑群的实地勘测、调查,并对其形成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营建法则、空间组合、装饰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是泉州典当商贸在清代发展到高峰期的典型代表,也是清代泉州地区商业建筑及其布局发展演变的实证,以期为今后的闽南传统民居中商业建筑类型的维修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历史建筑被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对历史建筑进行切实有效地保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挖掘历史建筑价值、整体保护、普及保护知识、适当的商业开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解决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矛盾,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诸葛村民居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其建筑布局精巧,独具风韵,是一处富有兰溪地方特色的独具魅力的人居环境,其传统建筑技术为世代相传的手工工艺技术,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脉络清晰,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建筑技艺包括木作、石作、泥瓦作及油漆、彩画、雕花等,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地域性和科学、艺术、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加以妥善保护,使之能长久传承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蔡森  赵宝忠 《神州民俗》2009,(12):43-45
伊斯兰民居装饰变化无穷,图像样式繁多,作为建筑的主要装饰,其图案构成主要来源于现实世界物质图像的抽象像。喀什传统民居的装饰纹样图案,包含了伊斯兰教的艺术财富,以及汲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随着岁月变迁和喀什传统民居自身发展演变,形成独特的民居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9.
始兴隘子民居建筑颇具特色,村民仍保持着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民居建筑布局规整、结构牢固、风格独特。古民居建筑的保护、利用及旅游,突出地方特点,打响以民居旅游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0.
冯梅 《风景名胜》2021,(6):0055-005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贵州传统民族建筑一方面正受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美丽乡村”工程的吞噬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考验;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呼吁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政策下,人们的意识又在不断增强,这也给贵州民族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从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加强建筑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保护和传承好贵州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韩城古城民居依托古城为背景,成为关中地区民居最为集中的片区,同时也成为关中地区城镇传统民居的典范。本文通过对韩城古城及其民居的历史沿革的分析,重点对民居院落的形态、结构与构造、细部与装饰等特征分析,探索建筑本身所蕴含的建筑文化和哲学观念,为下一阶段韩城古城的整体复兴和民居的可持续性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余书敏 《四川文物》2020,(2):106-113
九寨沟中查村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威胁远大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通过田野调查总结出其六大建筑特征,作为九寨沟片区安多藏族民居的基础研究成果。同时,在对中查传统村落濒危民居调研的基础上,揭示村落保护需要以"人"为本,从生存基础建设、社会关系建设、精神场所建设的三个维度来探索,这是从产业到社区,再到文化建设的一个动态过程,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山西传统民居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以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固有的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历史化和风俗习惯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山西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也颇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到处可见,无论从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成为我们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臧丽娜 《民俗研究》2004,(1):129-139
明清时期的苏州东山民居主要分布在苏州市东山镇新义村、陆巷古村、杨湾古街等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明善堂、绍德堂、瑞蔼堂、凝德堂、遂高堂等。通过对这些东山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建筑装饰特色的实地考察,可以看出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既具有苏派民居的典型特征,又具有独特的地域建筑艺术特色,体现了当地“香山帮”匠人的精湛技艺,并由此折射出民居文化中蕴涵的传统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5.
王磊  赵辰 《东南文化》2005,(3):57-60
当前保护古都风貌成为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这主要是指保护和利用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遗产。而我们在传统建筑遗产保护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对建筑物本身的保护,采取的方法也只局限在测绘、图纸分析、按图纸施工等层面,却忽视了其最初建造过程中传统工艺的保护。针对传统建造工艺与建筑地方性的关系的问题,对南京郊区的被称为“石匠村”的窦村所特有的石工传统与南京传统建筑地方性的关系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古镇旅游成为旅游的领头军。伴随古镇旅游炙热的发展,旅游"符号化"危机也蛰伏其中。本文通过对丽江、凤凰、周庄等古镇考察访问,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当地的建筑、经济及人文文化,对这些地区古镇中存现的"符号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一定的建议。古镇是人类遗产的实物表现、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记忆。在传统建筑风格、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古镇多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悠远意境,再结合地域、民族、风俗习惯等又各具特色。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留下历史和文化的烙印,我们开发古镇为的是保存和发扬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藏》2000,(2):58-59
民居,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建筑,不仅表现一个民族的生活空间,也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民居建筑以其相对的稳定性和所蕴含的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被誉为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平遥古城的传统民居在建筑规制和布局上都受到中国封建礼制和习俗的深刻影响,既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建筑形态,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正是以如此众多的传统民居为基础,再加上古街巷、古城墙和其他文物古迹,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环境才得以完整保存。  相似文献   

19.
苏南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斐  沙润  周年兴 《人文地理》2002,17(1):93-96
苏南水乡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建筑景观。该建筑景观的独特性体现在:顺应水势的空间布局;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建筑环境;简远清秀的建筑风格。然而,近年来,苏南许多水乡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水乡村镇不断扩张,在实际建设中又缺乏长远的、综合的规划,从而造成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建筑景观面临困境。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形成的文化趋同现象也导致了村镇传统建筑景观多元化的丧失。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分析了苏南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特征形成的文化背景,初步探讨了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继承与创新问题,提出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原则(保护与人们生活的改善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对传统建筑景观分等定级的原则;积极保护与有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进而提出文化发展观,倡导创造有苏南水乡特色的绿色田园建筑景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观及其渊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润 《人文地理》1997,12(3):25-29
本文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以功用观、审美观及生态观为内涵的自然观,并分析了它们的产生渊源是中国的地理环境、当时的自然经济以及中华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