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中胜 《黑龙江史志》2013,(23):161-162
在自然权利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古典自然权利理论与现代自然权利理论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差异是从霍布斯开始的,他否定了古典政治"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的假设,指出人的本性即是自我保全,否定了古典政治所认为的:人只有在政治生活中才能实现最高的善,指出了个人权利的正当性。在霍布斯看来,自然权利既是政治原则又是道德原则,它既是建立国家的目的,又是社会的正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网状权利论     
喻中 《攀登》2004,23(5):91-94
在法学理论界,有学对权利结构观表达为“差序格局论”;在宪法(学)、民法(学)与国际法(学)的视野中,则对权利的种类进行了横向的划分,将其表达为一种共时性的权利结构观。这些思维格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盲点,即失去了对于权利的整体性把握。笔以为,应当引入网状权利的观念。它不但有助于描绘权利的全貌,树立相互联系的权利观,还可以廓清法学与权利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法学理论界,权利是一个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权利是现代政治法律的一个核心概念,无论什么样的学派或学者都不可能绕过权利问题,不同的学派都可以通过界定和解释‘权利’一词来阐述自己的主张,甚至确定其理论体系的原点,以致造成权利概念使用的极大混乱。本文运用历史实践的法律观对历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权利学说逐一进行了可取价值及缺陷的评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权利概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郭榛树 《攀登》2011,30(3):21-25
政党组织中权力与权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权力与权利,因此"权力本位论"虽不足取,但也不能将"权利本位论"简单地套用于政党组织。不过,为了有效制约党组织中的权力,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必须保持权力与权利的基本平衡。为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调整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但由于观念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仍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且造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制度,逐步降低权力重心,以不断优化党内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晋君 《沧桑》2010,(4):46-47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权利主体,当我们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会不可避免地与来自其他人行使的权利相碰撞,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权利冲突问题。对权利冲突进行深刻的理论研究,对于如何正确解决权利冲突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研究内容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义务在某些方面又体现了其相对方的权力或权利,权力与权利一向被界定为“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从法的价值上来看,两者的关系并没有这么简单,两者涉及的主体和范围都很广泛,只有正确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法的正义、自由、效率、平等、秩序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立敏 《丝绸之路》2012,(2):119-121
如何保护少数人的权利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少数人作为人类群体的一份子,理应享有作为人的权利,并且这一权利不因多数人的意志而改变。少数人基于其历史或现实中的地位,其应当享有受特别保护的权利,但也要避免对多数人的反向歧视。本文拟通过对少数人权利的界定.来论证少数人权利保护的正当性及少数人权利与多数人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应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图书馆的职责说起,分析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公平是图书馆的义务,并分析了当今形势下未能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原因。笔者从三个方面:加大财政力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为特殊群体提供特别服务等方面阐述使公共图书馆成为保障公民公平的文化权利场所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吉庆街艺人     
正"小拉兹"陈荣华,湖北公安人,少时跟随父亲"拉兹"在吉庆街从艺,擅长拉手风琴。陈荣华的父亲陈义明是1991年到吉庆街演出的第一代民间艺人,因常年在吉庆街演唱《拉兹之歌》而走红,与"老通城""麻雀""黄瓜"并称吉庆街"四大天王","拉兹"成了他的艺名。陈荣华12岁开始跟父亲学拉手风琴时,老"拉兹"许愿,等女儿手风琴拉好了,就带她找老师学钢琴深造,走出吉庆街。遗憾的是,2007年"拉兹"心愿未了,得肝癌离开了人世。为了继承父亲的衣钵,陈荣华自称"小拉兹",继续在吉庆街从艺。图为2011年9月,陈荣华在为客人演奏手风琴。  相似文献   

10.
王国宏 《攀登》2006,25(2):87-88
权利本位理念,是人的内在本性的要求,它既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实质性要素,是社会文明演进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和条件,是指导中国21世纪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权利本位理念,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要以确认、保障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为逻辑起点,并以此来构建和完善各项制度及相应的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1.
法学界传统的权利客体理论认为物质实体是权利的客体。实物是生产实践的客体,而法律是交往实践的中介系统,交往实践的主客体即为权利法律关系的主客体。故权利的客体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即行为。物作为行为的客体一起构成权利的双重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敌人的权利     
以前听说过一句话: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多数人,而是看少数人的权利是否得到保护。要我说,还有一个更过硬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敌人"落到它的手里之后,权利有没有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3.
幼儿生来就有尊严和价值,我们应该把幼儿看成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性的、享有人类一切权利的人。《儿童权利公约》以及我国颁布的《未成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均规定了幼儿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旅游权利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尼拉宣言》强调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政府“发给公民的福利”。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却越来越忽略了旅游的权利理念,而功利性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发展旅游的单一目的,形成了旅游的不公平现象。在进入21世纪人类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今天,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应该由单一的功利化目的——发展经济逐步回归到旅游的本质——把旅游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一切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人类旅游权利的实现提供政策保障、创造物质条件,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应该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保障其旅游权利和旅游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遗产是一个国家话语权的体现。这种话语权不仅表现在遗产数量上,更表现在遗产的叙事和价值所表达的民族精神上。掌握世界遗产的价值论述,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抢占话语权的高地,也是树立国家形象、奠定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案例是南非罗本岛遗址。1999年,南非罗本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网站上,该项目的价值评述为:"从17世  相似文献   

16.
权利作为历史的产物,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同时它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权利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内容,反映着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社会变革和转型总是和某种新的权利观念联系在一起,并随着这种权利观念的逐步制度化而发展。权利作为学术概念在法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领域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研究,但权利和权利发展问题却长期没有引起史学界的重视。权利发展的历史是认识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视角,人类社会的进步趋势也可以用权利意识的发展、权利内容的丰富、权利保障的程度等来衡量。史学不应置身于权利研究之外,而应积极关注、研究和总结世界各国人民在权利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信用是公民和法人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信赖与评价,而信用权利是有关民事主体对这种信赖与评价所享有其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权利主体就其信用利益,可以进行支配,他人(公民或法人)不得侵害,在我国民事立法对信用权利未作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借助间接保护方式(以侵害名誉权的形式)对其遭受的侵害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8.
英国议会圈地集中发生在1750—1850年,范围以英格兰中部为主。议会圈地原则上是依据个人权利来实施的,并以特别法案的形式确定下来。该原则具体体现为:一,按照产权人的权利进行土地分配和利益补偿;二,按照其权利进行圈地投资基金的分担和筹集。在圈地过程中,产权人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同时农场主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圈地同时也是一场大规模的农业投资,其资本来源于产权人的储蓄、销售土地和贷款等。圈地后土地上的公权消失,明确的个人财产权利得以确立。经过议会圈地,英国最终完成了土地财产制度和利用方式的转变。农业资源的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由此铸就。  相似文献   

19.
权利视野下的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作为历史的产物 ,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 ,同时它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 ,权利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内容 ,反映着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社会变革和转型总是和某种新的权利观念联系在一起 ,并随着这种权利观念的逐步制度化而发展。权利作为学术概念在法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领域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研究 ,但权利和权利发展问题却长期没有引起史学界的重视。权利发展的历史是认识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视角 ,人类社会的进步趋势也可以用权利意识的发展、权利内容的丰富、权利保障的程度等来衡量。史学不应置身于权利研究之外 ,而应积极关注、研究和总结世界各国人民在权利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在中世纪基督教异端研究中,妇女问题一直是西方史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贝居因派、古列尔迈派、卡特里派、韦尔多派和罗拉德派这五个10世纪以后欧洲比较重要的大众异端派别中女性权利的总结和分析,指出她们享有大致与男性相等的宗教权利和自由,即效仿基督贫穷的权利、完成部分圣礼的权利、接受平等宗教和文化教育的权利。虽然在实践中,由于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她们的权利实践或多或少受到限制,但她们依然获得了比天主教妇女更大的权利和自由,打破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禁忌,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尤其是贝居因派和古列尔迈派的妇女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被认为是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榜样,对后世女性主义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