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品考实》是逯钦立教授20世纪40年代后期之旧作,全文26000余字,内容与逯先生1947年发表的《钟嵘诗品丛考》(《现代学报》第—卷第九、十期合刊)一文相比,虽然文章的整体框架与《丛考》基本相同,但文字超出约7000余字,论述更充实,从版本、序文、成书年代、体例、评诗标准等五方面,对钟嵘《诗品》进行考证和阐述,其中最末一节"论诗起例"(5000余字)为《丛考》所无,逯先生在这一节中将钟嵘的诗学主张、审美理想等置于横向的空间纬度及纵向的时间纬度中进行分析,即使在今天看来,逯先生的分析仍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在逯钦立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特此刊出,以为纪念。《诗品考实》的手稿原件是毛笔小楷誊抄于"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蓝格稿纸上,又以红、蓝两色笔做修改,对折装订为35页,现藏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李思清博士发现并详加校理,本刊编辑部又请逯钦立先生的研究生刘孝严教授与《丛考》详加比对,又承蒙逯钦立先生家人允准在本刊发表。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2.
逯钦立先生是近百年中在《诗品》研究领域表现出深厚功力的少数几位学者之一。新近发现的《诗品考实》手稿,是对他早年发表的《钟嵘诗品丛考》一文的修订、增补,值得关注。逯先生既长于诗论,又精于校勘,研究视野开阔,判断敏锐,多有创见。  相似文献   

3.
4.
古代书论中多篇文章直接赞颂草书之美,唯有东汉赵壹的《非草书》站在儒家经世致用的立场上否定了草书的价值。从康德美学的角度而言,赵壹的《非草书》恰恰反证了草书的艺术价值,并演绎出草书在艺术本质上的自治性。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列刘琨为中品,在于刘琨诗秉承了梗概多气的“建安风骨”,但却又凄戾峻切而有伤雅致。《诗品》还能够联系作家的处境,对其风格的形成作深入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体制上看,《隋书·经籍志》集部在书名、卷下,常附简要注释,指明作者及时代、爵衔,间或说明真伪及存亡残缺等,并以夹注,依类附录已佚书目。从内容上看,《隋志集部序》侧重从文献学角度,阐明文学源流,总结文学文献与文学学术发展演变规律,表明编撰者的文学史观。《隋志集部序》的特色,是在考得失、评异同中体现出作者的批评眼光。限于时代和史家本身思想认识水平,《隋志集部序》也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代考据辨证类笔记中,《容斋随笔》向以广博、翔实受到学界青睐,给予极高评价;而对辑自随笔的《容斋诗话》却缺乏总体认识。其实,这是一部比较有价值的诗话,它不但集中反映了洪迈的诗学观,考据辨证方面也颇多独到之处,值得重视和研究。本就此略陈所见,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撰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正月二十六日,同年上石立碑于晋祠唐叔虞祠前左西向,清乾隆时移基东侧南向。《晋祠铭》  相似文献   

9.
任建桦 《神州》2020,(6):9-10
钟嵘《诗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著作,其中提出了“滋味说”这一重要的美学思想。本文试从“滋味说”的主要内容、“滋味说”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角度出发,来详细研究“滋味说”的精神内涵,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品》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双 《神州》2012,(35):199
随着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生态题材的纪录片越来越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本文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范畴出发,对生态纪录片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阐明了当代生态纪录片的中国古典美学内蕴。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知识和思想不仅来源於上古文书、典籍,也来源於上古图文献。上古图文献数量来多,曾作为仪式器具,用於分辨民族关系、沟通神灵、象徵天赋权利。从《山海经》、《齐谐》等物怪之书和现存上古图文献看,当时人对鸟兽草木的记录和描绘,其实是对仪式事项的记录和描绘。因此,从本来意义说,“兴观苇怨”、“事父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等诗学命题,谈的不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不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不是所谓“足以资多识”的博物之学,而是礼仪政教的技能,是对“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这个三段式的形象表述。本文主张结合上古文化史上从仪式中心到伦理中心的思想转变,结合孔子学礼的过程,认识孔子的知识结构和诗学思想,也了解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12.
乔新生 《攀登》2006,25(6):159-161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解读,让读者了解和掌握不同于西方戏剧的我国古典戏剧———元杂剧那集曲词、宾白、舞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独特的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3.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我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自汉刘向、刘歆起就注重通过总序、小序等来揭示作者生平、思想内容、文献真伪。晁公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解题书目的学术价值,并将这种思想尽现于《读书志》中。该志在经、史、子、集四部设有总序,25类有小序,或介绍该类书的特点,或说明分类归类的理由依据,或综而述之。《郡斋读书志》序文的撰写体现了古代目录学注重学术源流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反思特色志存在的意义,以及有效的利用途径,如何将特色志变封闭为开放,将"死"的资料库变得充满生机活力,从而实现特色志的价值最大化。这对提高方志服务大局的能力,并以此推动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在坚守民族文化自信中实现更大的担当,让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特殊而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若仪 《神州》2011,(3):6-6,8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构筑的戏剧世界中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风格.他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发现了存在于人类精神中的戏剧性.将舞台上的戏剧事件生活化。在他的剧本中我们看不到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感受到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意味。  相似文献   

16.
《二泉映月》作为一首名曲,不少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但是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的文章很少。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乐曲的结构和二胡的相关技巧,提出《二泉映月》实际上是在用音乐的形式探讨人生的哲学,它在表现对旧社会的控诉和阿炳坚强性格的同时还透着释然和超脱。  相似文献   

17.
郭慧中 《神州》2014,(17):8-8
陈子昂在中国文论史上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提出了“风骨”与“兴寄”这两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本文将分析他在其文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所提出的“风骨”与“兴寄”这两条文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小雅·都人士·诗序》所言与《札记·缁衣》第九章在文字表述上极其相近。本文分析对比了与之相关的五条传本与简本文献资料,通过考证,认定今传《礼记·缁衣》中该资料保存了先秦七十子或其后学所记原貌,其写定的时间下限当在先秦。同时,本文在对《诗序》与《记》的关系,以及简本与传本《缁衣》关系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都人士·诗序》应在今传《礼记·缁衣》定本后作了进一步的整理,其转抄《缁衣》的时间并不一定是汉代,有可能在先秦就已完成。  相似文献   

19.
《谿山琴况》约成於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因为内容以二十四则文字对古琴进行评点,因此又被称为《二十四琴况》。三百多年以来,《琴况》一直被视为集古琴美学思想之大成,为琴人所尊崇。然而,《琴况》的来源是否与《二十四诗品》存在关系呢?学界论说莫衷一是。有鑑及此,本文结合近十余年学术界关於《二十四诗品》之研究成果,配合《琴况》的撰写时间、内容文字等进行考述,以求釐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史索内江》是一本资料书,辑录了内江县域内(今东兴区、市中区)以及1935年川政统一(后)资中行政督察区(域内其他各县)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