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 《神州》2013,(9):166-166
民间借贷是重要的融资手段,通过民间借贷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或者个人的资金压力。我国现阶段民间借贷非常普遍,在民间借贷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本文首先阐述了民间借贷的一般理论问题,然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民间借贷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小臣  孙敏  王莉霞 《人文地理》2013,28(4):144-147
研究法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发挥、释放法的实践理性功能。我国《旅游法》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的要求,整合了旅游产业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全链条,构建了涵盖促进法、行政法和民事法三方面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旅游法价值取向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旅游立法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比较视角对中日旅游法的价值取向进行探究,以期结合国外旅游立法成功的经验,探索我国《旅游法》实施中国际旅游规则、国外旅游立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最后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语境提出中国旅游法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秩序建立,权利维护,促进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本鑫 《旅游科学》2010,24(5):17-24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政府必须提供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中国现有的类型化部门立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制协调性不足、立法体系封闭、保护对象不明确等缺陷。考虑到自然的整体性和调整利益冲突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4.
汉代民间存在比较发达的借贷行为,主要可分为民间的互助型借贷和商业借贷两类。在具体的做法上,汉代的民间借贷有信用借贷和抵押借贷两种方式,其中商业借贷以抵押借贷为主。借贷过程中要签订契约,由此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出一定的规范契约格式。这些民间借贷的习俗被官方秩序认可并吸纳后,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反馈民间。这个过程中,既有对民间习俗的稳固与强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民间习俗产生了矛盾与冲突。汉代的民间借贷习俗中,体现出汉代社会重视契约、重视公平公正的观念,这与现代"契约精神"相类似,是当时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着重"情"甚于重"法"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独子兼祧"是中国传统宗祧制度的一个重要创新。在清代,"兼祧"作为一种民间立嗣方式,最终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经过了一个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复杂过程。本文旨在运用判牍文书等原始史料,以政治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讨论"独子兼祧"与其前身"独子出继"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形态,国家法律的跟进变化,及其所反映出的清代立法、司法与社会生活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修志立法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地方志是政府主持编纂的,其科学性、真实性应当由法律规范,由此产生的纠纷、矛盾也应由法律解决,从而规范地方志工作,保证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7.
“合会”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会”述论徐畅近代中国农村传统借贷组织主要有典当、钱庄和私人借贷,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民间互助合作性质的融资渠道——合会。本文拟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合会的运行机制、类型、功能和特点,在农村借贷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作初步探讨。(一)合会是我国民间信用借贷...  相似文献   

8.
措科 《攀登》2011,30(5):119-1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为根本目的,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内在要求,这是我们党长期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对于我国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切实保障法律的实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着重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这三条核心内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以《旅游权利法案》为导向构建我国旅游基本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权利法案》作为世界旅游组织的规范性文件,它理应通过各个国家的立法活动和司法实践转化为成员国的国内法。因此,完善我国旅游法律体系,制定旅游基本法时应当吸纳《旅游权利法案》原则,确定我国旅游基本法的原则;依据其精神,构筑我国旅游基本法的核心制度;引入其规范,构建我国旅游基本法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世博 《神州》2013,(31):229-229
质量技术监督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标准为依据,以技术检验、计量检测为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规范和监督管理的行政活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其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产品质量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近年来由产品质量原因引发的一系列危害性事件,说明我国在相关立法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足。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健全完善保障产品质量的法律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最新刊布的《岳麓书院藏秦简(肆)》披露了一批有关秦律规范借贷关系的新史料。这些史料表明,秦王政十三年(前234),秦官府对民间"相贷资缗"的法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更修"。简文还显示,在此之后,黔首"相贷资缗者,必券书吏",否则官府可以"勿听";而此前若"不券书讼",官府则"为治其缗,毋治其息"。不仅如此,秦官府亦制定了官方的法定利率,因此,秦的借贷关系其实是一种古典借贷关系,并非为一种纯粹的"封建高利贷关系"。尤为重要的是,这批岳麓秦简不仅向世人清晰地展示了一批秦律规范公私借贷行为的法律文本,而且还披露了一些当时公职人员在出公差时向沿途"县官"借贷粮草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许贤娟 《沧桑》2011,(1):189-190,205
民间金融相对于正规金融在交易成本、信用保障和还贷激励等方面具有优势。基于这些优势,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但基于其运行机理和运行环境,民间金融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为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我国应实现民间金融的法律化,构建民间法律规制制度体系和民间法律责任体系,完善保障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配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彭友锋 《攀登》2003,22(4):92-95
新合同法对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立法建树,主要体现在合同订立制度、合同效力制度、合同履行制度以及合同责任制度等诸多方面。新合同法的订立,是对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也是法治明的具体体现,有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支旺 《沧桑》2009,(6):87-88
随着农民的重新分化,纯农户成为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坦其承担着国家粮食生产的主要职责。为此,纯农户的社会养老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具体提出,探索纯农户的养老保险模式。因此,适时构建纯农户社会养老保险法制度,成为我国社会立法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着重就我国纯农户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展开讨论,进而提出其立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其运行机制与我国宪法等保护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律要求存在诸多矛盾。本文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在于司法化,应当按照法定原则、比例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等法治的普遍原则进行立法,并从理论、程序和实体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劳动教养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6.
温锐 《近代史研究》2004,(3):184-217
对20世纪初期即苏区革命前赣闽边农村民间传统借贷的状况、运作及其与社会经济关系的重新考察表明,当地的农村民间借贷关系不仅具有普遍性,利息也不是学术界长期所认定的那么高,而且它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性,其具体的运作则具有很强的市场趋向性。同时,边区民间传统借贷的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民间借贷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而是政府如何加以规制与调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佩 《沧桑》2009,(4):84-85
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法律依存程度的高低,是一条贯穿立法、执法、守法的红线,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和完善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始终与我国的法律体制脱节,甚至出现部分国民的生活游离于法律之外的情况。笔者在分析羌族议话评习俗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国家法为主导,民众所熟悉、接受的制度为基础,融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亲民”方式培植人民的法律意识,同时达到传统文化精华复苏和现代法治理念在中国真正为大众所接受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与传统法律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民间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佛教文化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法律制度,对传统社会的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的影响尤为深远。系统地研究和整理佛教文化与传统法律制度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揭示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的清末商事立法运动,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大规模的立法活动,让当时的中国初步建立了商事法律体系,也给后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立法实践经验。研究清末商事立法,分析其得失,可以为我国现阶段商事立法,尤其是商事法律移植,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熊伟杰 《神州》2013,(20):229-229
20世纪初的清末商事立法运动,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大规模的立法活动,让当时的中国初步建立了商事法律体系,也给后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立法实践经验。研究清末商事立法,分析其得失,可以为我国现阶段商事立法,尤其是商事法律移植,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