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增耀 《神州》2013,(36):171-171
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美术创作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塑造和提高。本文将会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作简要探讨,以确保学生能对美术这门艺术具有较好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2.
谢平 《神州》2013,(12):126-126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审美观在不断改变。初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关键阶段,初中美术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美术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观,增强学生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走向探究真善美的道路。因此,探究如何提高初中美术审美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将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探究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唐伟 《神州》2012,(18):170-170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电教手段的优势在现代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发挥其独特功能,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促使学生直观、快捷、扎实的掌握美术知识,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追求美好的人生具有重要作用。师范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生活化的师范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更恰当地使教学资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郭希英 《神州》2012,(10):201-201
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万利珍 《神州》2013,(18):112-112
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在“导”字上下功夫,研究“导”的艺术,激活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李硕 《神州》2013,(34):75-75
美术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摆正美术学科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教学的各环节、帮小学生树立美术创造的信心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秀丽 《神州》2012,(6):315-315
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新学期伊始,我想对初中美术教学谈谈我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人们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而高中美术课堂赏析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提高学生真善美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水平,为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基础。本文就高中美术课堂赏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美术课堂赏析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黄梅芳 《神州》2012,(35):89
初中美术教学的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了进一步具体的要求。审美能力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而且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给予正确的指引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初中美术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二者的关系进行讨论,并且为提高初中生审美能力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吕卫民 《神州》2012,(29):197-197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是美术课目标,也是美术教师的重要职责。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思维和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生态型美术课堂,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使他们乐于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内心的情感,审美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黄颖 《神州》2020,(5):180-18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固然重要,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也不容忽视。人们对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学校普遍加大对美术等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美术课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希望培养全面发展,具备较高文化素养以及艺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丛春莉 《黑龙江史志》2013,(15):251-251
现今的小学美术教育应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应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袁莉 《神州》2012,(33):97-97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  相似文献   

16.
美术作为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的一门学科已日益走进学生的课堂,小学美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去发现生活学习中的美,怀着一颗发现美的心去品味书中的美。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则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来让学生们发现美,感知美,从而使美术起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愉悦学生身心并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些方法策略,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陆勇妹 《神州》2014,(2):101-102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美术欣赏课一直都是美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如何提高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中学美术教师不断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8.
高杨 《神州》2011,(5X):185-185,187
美术欣赏就是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并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美术学习方法。美术欣赏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然而美术欣赏面对古今中外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从而达到真正地认识其内涵的目的呢?本文拟从评论、诗词、想象、网络四个方面谈谈高中美术课教学中,作品欣赏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叶元龙 《神州》2014,(12):71-7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更多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小学生处于学习美术的启蒙阶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教学的实效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就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代春艳 《神州》2014,(8):79-79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要场所。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就应该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美术课开展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