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念婉 《纵横》2012,(7):44-49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台海两岸曾建立了持续四十多年的密使制度,李次白、曹聚仁、沈诚、南怀瑾,这些密使的名字都被铭刻在了两岸秘密交往的历史中。他们为两岸之间的和谈穿针引线,传达心声,成为潜行在两岸之间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2.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一国两制"方针,根据两岸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对台方针、政策和措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分裂,反对"台独"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坚持通过两岸对话和谈判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高度重视对台湾人民的工作,贯彻"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积极推动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1936年国共两党的秘密接触与谈判,始于1935年12月底,止于1936年11月下旬,前后历时11个月,反复10多次。虽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但它无疑为后来双方正式谈判及合作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 台湾观光协会与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将于11月3日在台北合办"海峡两岸台北旅展"。届时,大陆观光旅游业界人士将组成近600人的庞大考察团参展,并与台湾观光旅游业界扩大交流。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台湾方面将由旅行社、旅馆饭店、航空、餐饮、游乐园等业界代表,共同组成"台湾海峡两岸观光发展协会"担任谈判窗口,预定由"交通部"观光局局长许文圣任会长,领军协商。对于即将举行的"海峡两岸台北旅展",不仅是两岸首次联手举办,也是大陆观光旅游业界首次以共同名义与目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近四十年来两岸的台湾方志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从方志学研究体系出发进行概括、归纳,认为两岸学者的台湾方志研究有同有异。从微观上看,两岸学者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者分布上都存在差异;但从宏观上看,台湾学者的台湾方志研究与大陆学者的台湾方志学研究都属于方志学的范畴。加强两岸方志研究者的交流,构建方志文化共同体,是促进台湾地方志研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龙新民 《百年潮》2009,(6):15-20
2005年的春夏之交,海峡两岸同胞的目光聚焦到了台湾岛内的几个政党负责人到大陆的正式访问。人们在这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美好时节,期盼并感悟到两岸和平双赢出现新契机。当时我在北京市委任副书记,分管对台工作,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我先后参加了接待台湾国  相似文献   

7.
吕春 《文史春秋》2007,(4):9-11
萧振瀛与和知鹰二中日秘密谈判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诡异的事件,一方面,蒋介石屡屡对孔祥熙的谋和活动加以阻遏;但另一方面,蒋介石本人又亲自掌控过几次对日秘密谈判。在蒋介石亲自掌控的谈判中,他最重视,并且最用心指导的是1938年的萧振瀛与和知鹰二之间的谈判。  相似文献   

8.
"汪辜会谈"的成因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 4月 2 7— 2 9日 ,海峡两岸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汪辜会谈” ,这是两岸隔绝 4 0多年首次公开高层商谈。 1 989— 1 993年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和台湾问题的凸显 ,是“汪辜会谈”实现的重要背景 ,此外 ,通过政治谈判实现统一逐渐成为共识、台湾当局的现实政治需要及两岸经贸的长足发展都使“汪辜会谈”的实现呈现出不可扭转的趋势。在“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中 ,“一个中国”原则如何表述成为双方商谈的焦点。对于海峡两岸的新变化———“汪辜会谈” ,美国的态度是谨慎而模糊的 ,这反映了美国在此地区的利益。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 ,实质上是既承认口头上的“一个中国”的原则 ,又不愿意接受两岸事实上的“统一” ,以保持两岸军事政治平衡为手段 ,维持海峡两岸“分治”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但建立中英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谈判直到1970年才取得显著进展。史料表明,英国政府对美国态度的顾虑、在谈判中采取的刻意拖延和文本设陷策略、在台湾问题上的长期两面政策,导致了中英建交谈判的曲折多变。在重启建交谈判后将近两年的谈判过程中,中国最终使英国接受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的立场,两国于1972年3月13日实现了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也最终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上海公报》谈判的第二阶段是在1972年2月21~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谈判前夕,黑格访华,其名义上是为尼克松访华做技术上的准备,实际上是以苏联的军事威胁来吓唬中方,迫使中方在《上海公报》台湾问题上让步,但中方不为所动。《上海公报》谈判第二阶段共进行了六次谈判,双方在台湾问题、"人民要革命"以及双方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措辞上进行了争论。《上海公报》谈判最终取得了成功,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是:应当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妥善处理台湾问题;认识和尊重差异,寻求和发展共同点。  相似文献   

11.
赵一荻向董夫人诉隐衷 张学良自1946年冬天经重庆秘密飞往台湾以后,便进入了更加秘密的幽禁状态。 高雄是张学良在台湾秘密幽禁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他和赵一荻整整生活了9年,一直住在西子湾附近的一处废弃的炮台里。  相似文献   

12.
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之间实现了和解。此后至1973年5月双方互设联络处,结束通过秘密渠道进行沟通的方式,建立起正式的直接的联系机构,中美双方一直从实现各自战略构想的大方向上,谋求两国关系的稳步发展。但是,越南战争还在继续,美国仍然希望北京能够影响河内的谈判方针,以助其尽快摆脱战争梦魇。中国这时对越美方针的变化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酝酿期间两党秘密接触的史实,大都已公诸于世。只是对于1936年1月国共两党在莫斯科所进行的这次谈判,由于至今谈判经过及有关文件未予公布,人们知之甚少。笔者有幸在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查阅到中共谈判代表王明与潘汉年关于这次谈判的全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19日至26日,应台湾玄奘大学邀请.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由会长方未艾率领一行5人,赴台查阅所藏江苏旧志资料并进行学术交流。在台湾期间。与玄奘大学历史学系和台湾出版、发行界就地方志工作如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两岸志书、年鉴的购买、交换和利用等进行了座谈和交流:与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交流了两岸的修志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陆茂清 《文史天地》2003,(12):27-30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22年中,与大陆上的清王朝紧张对峙。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力求两岸和平统一,屡次派员招抚,怎奈郑氏依恃优越的地理位置,只同意息兵罢战,坚持台湾独立为国,双方谈谈打打,难成和议。后康熙帝把握时机,以战逼和,真诚承诺,郑氏终于作出了明智的抉择,台湾和平回归。招抚谈判郑氏要以外国见待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的当年,积劳成疾病逝,由他的儿子郑经继任延平郡王统治台湾,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与清政府为敌。康熙皇帝继位之后,大陆的满汉矛盾趋于缓和,各业兴旺,民生安定,开始进入我国历史上又一个鼎盛时…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方志中对台湾地区文化遗产多有记述,主要分为自然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3类。自然文化遗产展现台湾地区独特的地物风貌,物质文化遗产是台湾历史信息的情境再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台湾历史社会风貌的集中展现。通过对涉台方志中"古迹""风俗"等部分中有关当地文化遗产记载的归类分析,在纵向上把握台湾文化遗产由远及近的发展脉络,在横向上对台湾不同地区文化进行比对和释因,并从方志学视角对清代台湾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脉络进行梳理,借此思考当前两岸涉台文物的共同保护与治理问题,为两岸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影响研究——基于台湾居民感知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岸直航开通促使两岸往来更加密切,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使前往台湾的游客日益增多,这是台湾旅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究台湾居民对大批大陆游客访台所造成影响的感知,以及未来台湾进一步发展旅游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旨在探讨台湾居民对台湾开放大陆旅游市场后,台湾旅游发展正面及负面影响的感知,并从居民性别,年龄,旅游正、负面影响相互关系以及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等方面,进行相互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孔祥熙在抗战期间曾指导和主持过多次中日秘密谈判,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的重要主和分子。对于谈判情况,孔祥熙有保留地向蒋介石作过汇报,但是,在一些关系国家主权的关键问题上却对蒋有所隐瞒。对孔指导的这些谈判,蒋介石大都持批评、阻遏态度,甚至用“以汉奸论罪”、“杀无赦”等言辞相警告。孔虽表面接受批评,暗中却继续活动。蒋介石虽也指导过几次秘密谈判,反映出他对以和平方式解决中日战争存有幻想,但相对说来,他的抗战意志比较坚决,“苦撑待变”、“抗战到底”是他思想的主导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0月6日,胡适正式出任驻美大使。早在10月4日,陈光甫(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1938年9月前往美国进行战时第一次借款)同美国财长摩根索就借款问题正式谈判。由于摩根索对陈光甫的信任,以及对中国抗战的同情,谈判进行得很顺利。  相似文献   

20.
自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偕“国民政府”要员从四川成都机场乘飞机逃往台湾,到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正式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时止,海峡两岸在长达38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状态中。其间,虽也曾有过高层间多次的秘密接触,但最为轰动一时的要算是1975年3月最后一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