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岳毗卢洞石窟调查研究曹丹,赵晗安岳县毗卢洞石窟,在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场厥山上。有石窟5窟,计造像465躯和摩崖铭刻、碑记32通(件),是四川著名的佛教密宗派造像之一。这五窟造像分别命名为:毗卢洞(即“柳本尊十炼图”)、幽居洞、玉皇洞、千佛洞和梯...  相似文献   

2.
安岳华严洞石窟李官智华严们石窟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城东南56公里赤云乡的箱盖山。共有二窟造像159尊,明、清碑刻题记24则,分别刻于《华严洞》和《大般若洞》内。该窟不仅在安岳造像窟中规模宏大,而且是安岳石窟群中保存最完整,雕刻技艺最精湛的一处石窟。19....  相似文献   

3.
安岳毗卢洞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 东南34公里石羊场附近的 毗卢山上。大足到安岳的 公路经过山下。此地峰迴 路曲,谷幽石秀。古石雕 匠师们在此依山取式,摩崖造像465躯,碑刻题记32处。造像集中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内。 据现存明万历年间碑文和毗卢洞内“十炼”题记,此外造像开创于五代,它是五代  相似文献   

4.
囚一、安岳卧 佛 问二、毗卢洞 造像 叫二、毗卢川。造豫%图W。股老帅g 造像gnl五、华严洞ZJA像 H六、毗卢响川 王造像;(。‘’辙‘/)安岳石刻造像@邹德 @曾德仁  相似文献   

5.
1986年 4月中旬,大足石刻研究学会第二次年会在大足县召开。会议期间和会后,我随一些专家、学者就大足,安岳石刻进行了一些考察。 大足,安岳二县毗邻,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四周浅丘环绕,景色宜人。在这些丘陵的崖壁上,古代匠师们创造了许多石刻艺术珍品。大足、安岳石刻造像共计十五万多躯,分布于近一百五十处,大多为晚唐至宋的作品。这次我们主要考察了大足的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妙高山、石篆山、舒成崖及安岳的毗卢洞,华严洞,圆觉洞、千佛寨、佛卧沟等处摩崖造像,这些造像无论从其规模、题材内容,还是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都堪称为精品,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6,(10)
正安岳石窟遍布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境内,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摩崖造像达14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1]。本文选择国家级保护单位中的卧佛院、千佛寨、玄妙观、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等七处纪年多、保存好的石窟寺进行资料收集,现场绘制佛衣与菩萨衣的披覆方式示意图,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佛衣及菩萨衣进行分析,梳理它们的演变脉络,探讨不同佛  相似文献   

7.
四川石窟杂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10月和1987年4月,笔者两度入川,踏看石窟遗迹。一下广元(皇泽寺、千佛岩)、大足(北山、宝顶)和成都;二至巴中(南龛、西龛、水宁寺和北龛)、大足(石门山、石篆山、舒成岩)、潼南(大佛寺、千佛岩)、安岳(华严洞、毗卢洞、茗山寺、庵堂寺、千佛寨、卧佛院、玄妙观、圆觉洞和净慧岩)、资中(北岩、西崖、东崖、南崖和月仙洞),再经成都(龙泉驿)南下转寻云南大理剑川石窟踪迹。历时四月余,行经七个县市,调查石窟近三十处,始信四川石窟之丰富博大。四川石窟雕刻艺术之精,数量之多,堪称全国各省石窟之冠。据初步了解,全省将近五十个县市有比较集中的石窟摩崖造像,窟龛在十个以上的分布地点有一百二十多处。盛唐以后,正  相似文献   

8.
柳本尊是唐末五代初剑南西川一个著名的宗教人物。安岳石羊场毗卢洞和大足宝顶大佛湾各有一窟雕刻其生平从事宗教活动的十幅行化图。大足宝顶小佛湾还有一通翻刻的《唐柳居士传》碑。笔者根据安岳、大足的柳氏“十炼图”题刻和其传碑,试探唐末五代四川是否存在中国佛教密宗的传承关系,以及柳氏教派的宗教性质。安岳毗卢洞的“柳本尊十炼图”,(图一、二、三)宽14.10米,高5.65米,分上中下及顶壁四层。主像为毗卢佛(柳本尊的法身像?),在岩壁上下层的正中,结跏趺坐在高1.50米的莲台上,坐身高2.90米,莲台由两个半身力士托住。毗卢佛左右的上中层岩壁面各刻五幅图,上三下二,左边的题刻编号为双数,右边为单数,合为“十炼”。顶壁上开有五个直径0.8米的小圆龛,内刻小坐佛像,从西至东,依次是阿弥陀佛、宝  相似文献   

9.
安岳石窟,据安岳县文物保管所近几年的普查,发现有摩崖造像十余万尊,其中高度为3米、5米、6米、20米以上的大像有百余尊;造像分布点二百余处。全县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开元十一年”(723)(图版壹:1),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为卧佛院(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一处;列为省级保护单位的(1980年后重申)有四处,为:千佛寨、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10.
安岳石刻《柳居士十炼窟》内容初探傅成金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毗卢洞摩崖造像,位于安岳县石羊镇塔子hJ崖,距县城45公里。计有龛窟6个、造像465尊。其入门处1号窟雕刻“柳本尊居士十炼”,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十炼窟》呈长方形敞口,面北,时代...  相似文献   

11.
《四川文物》2003,(1):37-37
二○○二年七月二十日至七月三十一日中日联合石窟调查组对四川安岳县圆觉洞、卧佛院、千佛寨、玄妙观、华严洞、毗卢洞 ;绵阳市的玉女泉、碧水寺 ;梓潼的卧龙山 (千佛崖 )、七曲山大庙 (石殿 ) ;蒲江县的飞仙阁 ;重庆市大足县的石门山、石篆山、南山、北山、宝顶石窟 (摩崖造像 )进行了初步调查 ;同时还参观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绵阳市博物馆。此次调查得到了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同时增加了中日双方学者的相互了解 ,加深了对四川省石窟、摩崖石刻传承关系的认识 ,并为双方开展下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日联合石窟…  相似文献   

12.
安岳与大足两县不仅地界相连,而且两县的石窟艺术在时代、内容、风格和形制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各有其特征。本文试就安岳与大足石窟中的《柳本尊十炼图》(以下简称《十炼图》),在石刻题记、题材、内容、艺术特征上作一初步的分析、比较,以就教于各位读者。 一、安岳与大足《十炼图》题记比较 安岳与大足石窟中的《十炼图》在十炼的内容和石刻题记序号上相一致,这为我们作对照比较提供了方便。现将安岳的石刻题记全文抄录,并与大足对校如下: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旅游》2011,(6)
编辑您好:我本人爱好旅游,这几天有时间和机会看到贵杂志,尤其对今天看到的《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这篇文章中描写的安岳石窟很感兴趣,想着以后有机会了可以领略一下安岳石窟的神秘美。但是我在查询安岳的相关信息时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不能很  相似文献   

14.
孟瑜 《大众考古》2024,(1):43-47
<正>安岳石窟是中国中小石窟的代表,在安岳历代石窟营造过程中,营造者留下姓名的不多,唐代僧人玄应是其中一位,他在安岳几处重点石窟都留下了印记。安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安岳境内现有民国以前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摩崖石刻佛经40余万字。安岳石窟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造像题记是唐武德三年(620年)。  相似文献   

15.
圆觉洞石刻区10号龛是安岳石窟最精美的龛窟之一。本文介绍了三维扫描技术在圆觉洞10号龛的应用流程,主要包括三维数据采集,纹理信息采集。通过数据处理加工,获得照片般逼真纹理的仿真三维石窟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圆觉洞10号龛保护性窟檐的设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大足石窟,近年来随着旅游、宣传、研究工作的开展,已蜚声中外。而与大足接壤的安岳石窟,较之大足石窟无论在旅游、宣传、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差距都很大。加之安岳石窟的造像太分散,有些分布点交通又不方便,因此尽管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雕刻精美,但在海内外却几乎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从造像的数目、分布点、开造年代、保护级别等方面来看:大足石窟约有摩崖石刻造像五万余尊,分布点有四十余处,最早开创于晚唐景福元年(892年);安岳石窟约  相似文献   

17.
陈晶鑫 《四川文物》2020,(6):96-105
四川安岳地区自盛唐之后直至两宋时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中心之一,至今保存有石窟造像地点220余处。目前安岳境内现存已发现的最早两处纪年题记为"开元十年""开元十一年",另有十余处"开元"年间的题记,可知安岳石窟大致始凿于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刻经是最先出现的题材之一,通过石窟材料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认识安岳刻经出现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真身宝塔所出佛藏,在1939年维修寺塔时已知为残卷,故有人否定其重要价值,或谓其中的某些刻经题记为人所共知,或谓“决非宋版,纸色是明物。”我们在《法门寺调查简报》等文中,对上述说法进行了一些澄清,肯定它为宋元版藏经。现就这批新发现和日本的收藏,对《毗卢藏》和《普宁藏》的刊刻年代提出几点看法,与国内外持不同意见者商榷。第一部分关于《毗卢藏》的刊刻年代我国木版大藏经的雕造,以宋太祖开宝四年始刻的《开宝藏》为最早。此后,有辽  相似文献   

19.
“释迦舍利宝塔禁中应现之图”碑(简称“宝塔图”),嵌于宝顶山石窟小佛湾主尊窟“毗卢庵”背外壁佛龛中(参见《文物》本期《大足宝顶山小佛湾祖师法身经目塔勘查报告》图二)。小佛湾,是宝顶山石窟造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自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南宋僧人赵智凤,承持四川晚唐,前、后蜀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安岳赤云乡箱盖山,有一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华严洞摩岩造像。这里实际上有大小两洞:较大一洞称华严洞,建于后蜀(有说宋代);较小一洞名大般苦洞,造于南宋。二洞相距20余米,仿如一对依偎相伴的姊妹窟。华严洞正壁刻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两旁文殊、普贤。洞左右侧壁各刻菩萨5尊。洞顶中央刻一直径4米的阴线圆圈,圆内刻一字径2米的“字。大般若洞正壁主像的释迦牟尼,佛两旁为造型较小的孔子、老子像。洞左右侧壁均造像三层:上层十大弟子,中层三十三天,下层十八罗汉。洞中央也有一个直径2.3米的阴线圆圈,圆内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