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坎儿井专项调查统计,截止2010年,新疆吐鲁番地区现有已登记核查的坎儿井共1108条。其中有水坎儿井278条,干涸830条,总长度约4000公里,竖井总数超过10万个,总灌溉面积约占吐鲁番地区灌溉总面积的8%。表明坎儿井仍是当地发展农牧业生产和解决人畜安全引水问题的主要水源,坎儿井的延续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09年吐鲁番地区文物水利部门联合起来对30条坎儿井实施掏捞加固,利用农闲时期施工。由政府出资经过培训的当地农民直接参与,为更大规模的坎儿井本体保护积累了经验,摸索出适合坎儿井的文化遗产保护道路.  相似文献   

2.
坎儿井是沙漠地区一种特有的文化景观,是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杰出成就。在我国,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尤以吐鲁番盆地最为集中。它与吐鲁番的葡萄一样蜚声中外,被誉为是跟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共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关于坎儿井文化的研究,已有不少学术成果,但有关系统性的专著尚不多见。最近,钟兴做、储怀贞两同志编辑出版了《吐鲁番坎儿井》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坎儿井的学术性、资料性著作。它的问世,对进一步探讨和弘扬坎儿井文化、推动吐鲁番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兹从坎儿井研究的意义及该…  相似文献   

3.
《山茶》2010,(1):72-91
在新疆,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一直被称作“火洲的生命线”,是当地经济文化得以存在发展的主动脉,也是边疆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面对科技发展和环境改变,坎儿井的命运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新疆坎儿井的年出水量,根据农业季节性需水量分为灌溉期水量和非灌溉期水量,提出了坎儿井非灌溉期水量对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的贡献。论证坎儿井为农业生产供水的同时为绿洲生态环境系统供水的功能。通过对比分析坎儿井的供水性质,揭示坎儿井与生态环境系统和谐共处的特性。阐述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对坎儿井为生态供水的认可态度和深厚感情,列举与此截然相反的一些观点,进一步阐明人水和谐,现代水利工程与坎儿井和谐相处,解释坎儿井对干旱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绿洲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坎儿井”并不是井 ,而是在地表下开挖的一种奇特的引水渠道。在新疆的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哈密市都有坎儿井。全新疆共有坎儿井 1 60 0多条 ,以吐鲁番为最多。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最长的达 30公里 ,最短的也有 3~ 4公里。到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有 1 0 4 4条 ,总长 30 0 0公里。修建坎儿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费时费力。那么 ,为什么要大量修建呢 ?让我们以吐鲁番为例 ,先从吐鲁番地区的地理环境说起吧 :吐鲁番盆地四周环山 ,山岭靠盆地的内缘是一圈戈壁砾石带 ,再向里便是绿洲带了。绿洲带中心是我国最低的湖泊艾丁湖 ,仅 60公里远…  相似文献   

6.
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素以干旱、酷热闻名于世,故有“火洲”之称。游历火洲,一眼就能看到这儿的水总是秘密在地下流淌着,而在地面却难以见到水的踪迹。地道似的暗渠,就是闻名遐迩的“坎儿井”。 坎儿井使水在地下穿穴而行,有效地防止了水的强烈蒸发,保持着水量稳定,故被来此地观光旅游的人们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时至今天,它仍然不失为火洲──吐鲁番的一大名胜。 可是,谁是此地创建坎儿井的英雄呢?据史书记载,10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的时候,吐鲁番就有坎儿井了,并且说是从内地传来的。可是,是谁传的,却没详尽的记载。也有…  相似文献   

7.
坎儿井     
《世界遗产》2014,(1):55-55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相似文献   

8.
伊朗坎儿井     
<正>坎儿井是干旱地区一项特有的、古老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环境的一大创举,被誉为“活的文化遗产”。它存在于至少4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国新疆一直到北非沙漠都有建造,其中尤以伊朗境内坎儿井为典型,它的出现为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与心血。  相似文献   

9.
天山初录(之二)○马力坎儿井坎儿井去吐鲁番,要过一片大戈壁,望去真叫一个荒。甘肃境内的戈壁滩,总还能见到灰绿的骆驼草和枯瘦的红柳,在这里,只是一片碎石头,黑黑的,无尽无休,想看旁的,没有。我不知道大戈壁怎么个画法儿。皴擦技法很难用得上。我看,干脆大墨...  相似文献   

10.
坎儿井装点吐鲁番○吴益早就听人说过,新疆的坎儿井可与长城、运河相媲美,并被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夏季的一天,从乌鲁木齐坐卡车东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烘燠颠波,进入了吐鲁番盆地。白炽的阳光照在呈锅形的戈壁上,升腾起灼人的热浪,袭入车厢里,只要车速稍慢...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10,(1):167-167
为了拍摄专题《消失的生命线》.集写作、摄影于一身的陈群可谓上天入地.生平第一次坐动力滑翔机,也第一次深入到地下40米处的坎儿井暗渠中。  相似文献   

12.
《华夏地理》2010,(1):167-167
为了拍摄专题《消失的生命线》.集写作、摄影于一身的陈群可谓上天入地.生平第一次坐动力滑翔机,也第一次深入到地下40米处的坎儿井暗渠中。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英禁烟,功勋卓著。贬谪期间,林则徐大力提倡开垦南疆荒地,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广修渠道,承建龙口工程,推广坎儿井,极大地满足了新疆当地的生活用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所进行的一系列建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推进了民族团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金秋葡萄沟     
金秋葡萄沟陈淀国时值瓜果大量成熟的深秋季节,我沿着古丝绸之路,由乌鲁木齐出发,穿过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来到了我国著名盆地吐鲁番。那神秘莫测的火焰山,工程惊人的坎儿井,历史悠久的高昌故城,特别是那神话世界般的葡萄沟,都像磁石一样把我深深吸引。汽车离开通...  相似文献   

15.
论井渠技术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林 《华夏考古》2007,(1):114-119
井渠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项用地下暗渠引水灌溉的技术,西汉龙首渠是最早见于记载和经考古调查证实的井渠,秦始皇陵园发现的排水暗渠早于龙首渠,且技术已较成熟。根据我国早期矿冶遗址和相关的文献记载,井渠之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井渠起源于本土,它是坎儿井的源头,该项技术被后世广泛应用于隧道的开凿等。  相似文献   

16.
新疆好地方     
新疆好地方鲁贝金秋葡萄沟时值瓜果大量成熟的深秋季节,我沿着古丝绸之路,由乌鲁木齐出发,穿过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来到了我国著名盆地吐鲁番。那神秘莫测的火焰山,工程惊人的坎儿井,历史悠久的高昌故城,特别是那神话世界般的葡萄沟,都磁石吸铁般地把我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17.
什么样的绿洲,就会诞生什么样的文化。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新疆在古代西域就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吐鲁番盆地作为古代西域的一个重要通道,很自然地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早在公元前2世纪,吐鲁番就已成为一个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的绿洲。2000多年来,在吐鲁番这片面积并不很大的绿洲区域内,当地人民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绿洲文化。坎儿井、葡萄和吐鲁番木卡姆是其文化的杰出代表,并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中国国势衰微,列强侵略加剧。沙俄、英国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西北。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清政府注重西北边防,如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左宗棠、张穆、何秋涛、洪亮吉和徐松诸人分别撰文,或亲历其地,呼吁西北开发。深为大家熟悉的林则徐被发配新疆期间,就十分注重新疆的开发,它不遗余力勘查南疆土地,推广坎儿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  相似文献   

19.
<正>亚兹德老城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至今已存在了7000年。它位于伊朗高原中部,靠近香料之路与丝绸之路。由于地处戈壁深处、沙漠边缘,极为不便的交通令其逃过了现代化的开发而保留下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包括沙漠中特有的用水系统坎儿井、大巴扎、土耳其浴池、清真寺、犹太教堂、波斯花园等等。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十分注重水利,且在这方面颇有建树,如撰写《北直水利书》、治理黄河、淮河,防范江汉平原灾害,疏浚福州西湖,推广坎儿井等,他的一些水利成就和思想,我们从其诗文、奏折、日记、信札中可见一斑。本文从林则徐两篇与水利有关的诗文入手,对其水利思想和功绩进行延伸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