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继1982年和1986年两次发生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事件后,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再次通过了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主导编写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并宣布这一新的历史教科书将于2002年开始在中学使用.这一消息再次激起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相似文献   

2.
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克及其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通过翻译日本人编译的"万国史"、"西洋史"教科书以及"史学概论"、"史学研究法"性质论著.汉译西洋史教科书对兰克及弟子多有简略的介绍,而这些教科书大部分又从日本编译而来,故受日本史学界的影响,清末中文世界中的"兰克"形象也带有一点"科学派"色彩;浮田和民<史学原论>和坪井九马三<史学研究法>是国人最初接触兰克史学方法的主要教材,而浮田、坪井对史学方法论的概述又渊源于伯伦汉<史学方法论>,伯伦汉则秉承兰克的严谨史料批评方法.兰克史学在20世纪初虽然已经传播到中国,但没有引起世人的太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战后60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从未停止过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活动,并不断对日本历史教科书进行攻击,指责教科书宣传"自虐史观",丧失了日本的民族尊严.近年来,右翼学术团体编写的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为日本军国主义罪行开脱罪责,为此,受到包括中国、朝韩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的强烈抗议和谴责.然而,日本右翼势力的活动非但没有被阻止,而且变本加厉,在教科书问题上继续右倾化.因此,对当前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以及当前日本社会的政治走向有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以来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属于历史认识问题,即日本人如何认识当年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所进行的侵略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和保守势力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历史,美化侵略,严重动摇了日本与中、韩等国交往的政治基础,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1980-1989年,我国学术界主要简单介绍和分析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1990-1999年,集中探讨"家永教科书诉讼案";进入21世纪,则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发展历程、表现、实质、原因、影响、对策等方面,更为关注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观,重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注重借鉴欧洲教科书问题解决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社会出现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性汉语学习热潮,其主要表现为军用汉语教科书的大量出版以及出征部队对汉语教科书的大量需求。此期间出版的军用汉语教科书,根据其所涉军事或军用内容,可以分为"纯军用"与"准军用"两种类型。军用汉语教科书的出版反映了当时日本军部对在中国领土上发动战争的精心策划与全盘准备。这些军用汉语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能够使日军战事顺利推进的隐形武器,由此带来的畸形的汉语教科书出版热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少数民族教科书以"多元一体民族观"为指导,历经三个阶段70余年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丰富多彩、较贴合实际的民族教科书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自编、翻译、编译相结合的特色编写模式。新中国少数民族教科书已超越其本身的文本影响,而作为一种促进政治与文化认同的有效工具而存在。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生改变,通过近百部历史教科书作文本分析,可从战争爆发原因、关键人物与事件、历史影响等三个层面审视"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教科书以事实描述为主,很少对原因和影响进行讨论;之后汪荣宝《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本朝史》在确立战争叙事框架上意义甚大,此后出版的教科书大抵未能脱其窠臼。1929年以后,作为近代史起点的鸦片战争成为教科书讨论的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意义则在帝国主义侵略的叙述中隐而不见。教科书中有关叶名琛和"火烧圆明园"的表述,反映了近代知识体系构建的复杂性,两次鸦片战争历史定位的此消彼长也显示出重审这段历史叙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教科书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常回避一些东西》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医学有不少介绍,说到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在记有"麻沸散"之名的《三国志·华佗传》中,并没有说明配方,以至现在众说纷纭。如清人托名所作的《华佗神医秘传》中说是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等;还有不  相似文献   

9.
日本右翼势力、残余军国主义势力,利用历史教科书及其他手段,美化军国主义,宣扬对外侵略的正当性,做再现"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是由来已久的.这种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过去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的反对.去年再次出现了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此前在一些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史实有所批露,肯定日本发动的战争的侵略性质.但是2000年几家出版社编写的送交文部省审查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稿本,和过去的历史教科书相比,对战争的侵略性质和侵略事实,做了删改和歪曲.这件事又一次引起了过去被侵略国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驰名火炉"的四大老字号每个人最早对于"火炉"的理解来自高中地理教科书,上面写得明明白白——中国有"三大火炉",分别是指重庆、武汉、南京。50多年来气象台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日本文部省通过了右翼分子编写的2002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这本书对过去侵略战争的认识出现了大倒退.该书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大肆歪曲历史,内容荒谬:慰安妇的内容全部被抽掉,南京大屠杀被认为是捏造的,七三一细菌部队已删去,三光政策也不见了,侵略中国改写成"进出"中国.诸如此类的歪曲历史比比皆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作为曾被日本侵略过的中国人听到这个消息不能不义愤填膺,拍案而起.  相似文献   

12.
清末地理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成为知识分子借以建立国家认同的工具。清末由国人编著、出版的地理教科书,通过对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中国的自然资源以及近代西力东侵背景下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三方面内容的叙述,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学生的国家认同进行塑造。清末的"史学革命"在时间维度上重塑了中国形象,而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地理教科书则在空间维度上建立起个人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的著作《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先后获得"美国图书奖"和"奥利弗.克伦威尔.库克斯‘杰出的反种族主义学者奖’",销量已超过100万册。洛温认为,美国中学教科书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见解。该书中文版2009年底面世后,也引起中国各界读者的重视。正如一些人指出,这部著作的价值,不在于作者揭露了哪些谎言,而在于启迪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谎言。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些中青年学者就这些问题举行座谈,本刊摘要发表有关发言,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朋友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的著作《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先后获得"美国图书奖"和"奥利弗.克伦威尔.库克斯‘杰出的反种族主义学者奖’",销量已超过100万册。洛温认为,美国中学教科书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见解。该书中文版2009年底面世后,也引起中国各界读者的重视。正如一些人指出,这部著作的价值,不在于作者揭露了哪些谎言,而在于启迪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谎言。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些中青年学者就这些问题举行座谈,本刊摘要发表有关发言,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朋友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潞 《百年潮》2005,(11):36-42
父亲刘大年是一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1982年日本文部省下令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把他"逼"上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路上.至1999年去世,他陆续写有三、四十万字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更参与规划、实施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建立、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的建立、<抗日战争史研究>杂志的创建,以及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的著作《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先后获得"美国图书奖"和"奥利弗.克伦威尔.库克斯‘杰出的反种族主义学者奖’",销量已超过100万册。洛温认为,美国中学教科书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见解。该书中文版2009年底面世后,也引起中国各界读者的重视。正如一些人指出,这部著作的价值,不在于作者揭露了哪些谎言,而在于启迪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谎言。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些中青年学者就这些问题举行座谈,本刊摘要发表有关发言,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朋友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的著作《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先后获得"美国图书奖"和"奥利弗.克伦威尔.库克斯‘杰出的反种族主义学者奖’",销量已超过100万册。洛温认为,美国中学教科书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见解。该书中文版2009年底面世后,也引起中国各界读者的重视。正如一些人指出,这部著作的价值,不在于作者揭露了哪些谎言,而在于启迪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谎言。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些中青年学者就这些问题举行座谈,本刊摘要发表有关发言,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朋友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工具,历史教科书在清季开始登上教育和学术舞台。当时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的叙述,大体是基于"本朝史"的书写框架;进入民国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虽然短时期内未做大的变动,但基于民国的共和立场书写清朝历史则成为教科书编者的共识,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发生巨变。本文从书写原则、书写策略等方面,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等视角,对清季民初之时历史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进行分析,以期为历史学如何求真与致用,提供一个典型案例。进而思考这样的清史叙述如何影响甚至规范此后的清史研究脉络、走向等重要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1923年至今,《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经历了出版、被禁、再版的曲折历程,共有三个版本。九十多年来《本国史》的三个版本和该书涉及的两个"案中案",贯彻了"成一家之著述"的编纂宗旨。编写《本国史》不但是催生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重要契机,而且还是顾颉刚第一次对中国历史的全盘整理,培养并发展了他的史学通识,"教科书风波"则直接推动了顾颉刚"考辨古史"体系的建立。《本国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教科知识的普及,更深远的是它在中国现代史学史的学术地位与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乡土志探源     
本文从乡土志源于中国近代初等教育历史、地理、格致科教科书的编写,欧洲近代初等教育历史、地理、自然科乡土教学的形成与传播,日本初等教育中的乡土教学及对中国的影响,从3个方面回溯乡土志源流,论述乡土志是近代初等小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