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法治建设进行保障。中太行文旅产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状。为了适应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需要法律激励机制和约束性法治保障,科学谋划,强化衔接,严格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统筹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以法治建设保障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法制建设,提升供给水平,是实现旅游经济长足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9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法律制度建设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旅游法》出台对人均旅游收入和人均旅游次数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人均旅游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资源禀赋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法治环境较好、腐败程度较低的城市更显著,对人均旅游次数的促进作用在资源禀赋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法治环境较好、腐败程度较低的城市更显著。文章通过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法律制度建设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逻辑是调整旅游业整体供给水平。具体表现为:《旅游法》出台通过保障劳动者各项权益,吸纳要素形成劳动力的规模效应;提高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企业的聚集效应;赋予地方政府旅游发展规划权,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性,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但总的来看,《旅游法》出台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重在增加人均旅游次数而非提升人均旅游收入,表明法制建设主要是通过刺激需求端,优化供给端,形成供给端和需求端响应机制进而推动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文章为更好地运...  相似文献   

3.
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施行,《旅游法》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专家学者认为,《旅游法》是否能发挥效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关于导游问题的条例是否能落实到位。本文结合《旅游法》中涉及导游的部分条例,分析了《旅游法》中的相关条款为维护导游权益所起到的法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宏贵  石卿  刘霞  刘东  邓彪  周庆 《旅游纵览》2023,(2):151-153
本文在阐述全域旅游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当地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组织保障,强化服务提升,强化业态培植,强化市场监管,强化氛围营造,强化人才保障等建议,推动当地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贾发现  于会霞 《旅游纵览》2023,(20):156-158
本文主要探索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策略。首先,在乡村康养旅游发展基础方面,提出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的“基础—核心—内容”发展逻辑。其次,在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中,提出以乡村为舞台,打造多元化康养旅游产品;以康养为引领,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以旅游为纽带,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创新为驱动,提升乡村康养旅游吸引力;以协调为保障,优化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环境;以绿色为导向,保障乡村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策略,旨在促进乡村、康养和旅游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实现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来君 《攀登》2011,30(2):90-93
将行政体制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推进改革进程,破解行政体制改革中遇到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行政体制改革与法治的关联性入手,分析了现行行政体制法治建设中的问题,说明行政法治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保障,并提出构建保障行政体制改革的完整法律规范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高栓成 《旅游纵览》2023,(5):40-42+47
对辽宁省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探讨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正面感知明显,尤其在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项目、提高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方面更为明显,总体利大于弊;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差异,提出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法治政府之价值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视角思考,以人为本是法治政府之价值内核。其内在关联在于:以人为本就是保障和尊重人权;人权是法治政府的逻辑前提——宪政的价值基础;以人为本是法治政府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郭连文  张妍  徐虹  张行发 《人文地理》2022,37(5):171-182
乡村振兴背景下,谋求适合乡村内生式发展的有效治理路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权威善治视角,探讨陕西省袁家村发展旅游以来治理结构演变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地方权威主义治理主体扮演“决策者”“引领者”“代理人”等多重角色,并在旅游发展不同阶段发生角色变迁。(2)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结构从单一主体向“双轨”治理演化。其中,利益相关、产业规模扩张和制度安排为其演化提供了动力与保障。对现实的启发是,发挥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互动作用,将有利于实现目的地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丁德昌 《攀登》2014,(3):125-130
村民自治是农村法治社会生长的体制基石,它不仅为农村法治社会的生长提供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利益协调机制,而且有利于培育作为农村法治社会主体的现代公民。同时,法治社会为村民自治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人文环境。它不仅为村民有序参与提供内在保障,也为村民自治精神的发育提供土壤,更为村民自治良性运行提供主体性保障。实现村民自治和农村法治社会的共生与互动,不仅要优化村民自治制度,也要培育农村社区法治文化,更要增强政府推动力,促进村民自治和农村法治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齐瑞飞 《神州》2012,(17):168-173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因而处于首要地位;和谐社会要求必须是和谐法治,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法治自身的和谐提出了价值目标和要求,也提供了必备条件;法治的价值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构建和谐社会对推进法治建设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围绕"和谐社会——和谐法治——法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为思路,阐述了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程晨 《风景名胜》2020,(2):0389-039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此项制度是坚持完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推进国家长治久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在新时代提倡全面依法治国、明确治国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因此对于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要前提是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强调社会公平正的法制保障对人民的重要性。在保障人民的利益情况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应大力宣传社会公正公平法治制度,进一步加深公民对社会公正公平法治的认识,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起到一定的作用,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就如何理解社会公平 正义的制度和如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进行深入的探究,探寻中国的社会公平制度所将要面临的挑战和所带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珊 《神州》2013,(11):184
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民主法治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首要的内容,而民主又来源于法治的有效保障。推动依法行政、弘扬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正义、加快改革发展都需要法治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与维护旅游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旅游理念成为当前乃至未来旅游产品开发、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心。为了积极适应生态旅游理念带来的变化,需要充分了解生态旅游理念对旅游管理模式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当前旅游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管理模式创新,提高旅游管理能力,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5,(4)
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从法治的视角探讨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体现出法治保障的规范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法治路径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法治保障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使之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来君 《攀登》2012,31(1):112-115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确保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法治化进程以及保障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只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实现的路径应包括建立法治的有限政府、健全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孟云丽 《沧桑》2010,(4):56-57
构建村民自治监督机制是村民自治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而且可以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刘秀艳  高国忠 《旅游纵览》2014,(11):182-18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开创了新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产业素质低、品牌效益不显著、同质化程度高、缺乏创新性、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不高等。其制约因素包括经济制约、硬件系统制约、软环境制约。其发展重点包括统筹规划,以突出特色、人性化设计、重视经济效益、完善服务等,并从基础设施、经济环境、法治环境、文化环境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在建设法治国家中处于核心地位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周宗惠 《旅游纵览》2023,(6):100-102
本文首先分析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其次分析柞水康养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最后基于问题提出了关于柞水康养旅游项目后期发展的几点思考,即以科学规划为支撑,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康养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以保护环境为保障,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发展乡村康养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丰富休闲资源内涵;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实现产业紧密融合;完善康养旅游要素,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