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29年2月,国民党武汉政治分会免去鲁涤平的湖南省主席职务,命何键继任主席,同时命夏威、叶琪率军进入长沙,赶走鲁涤平。这个事件,就是武汉事变,也称“湘案”和“鲁案”。武汉事变是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等人为首的新桂系和蒋介  相似文献   

2.
黄昊 《史学集刊》2014,(1):113-120
皖南事变的最终发生,实际上是新桂系、中共、三战区三方博弈的结果。新桂系安徽省府与中共的关系从抗战初期的密切合作,逐步发展到皖南事变前夕的势若水火,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皖南新四军对北移路线的选择,最终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公案。对于这一事件历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审判。这是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破坏团结抗日、破坏统一战线、进行反共反人民活动的严重罪行。皖南事变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抗日民  相似文献   

4.
张秀玉 《江淮文史》2011,(1):114-122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之时,叶挺是新四军军长,但他成为新四军真正的军事首领,是在1月8日晚项英从大部队离开后.随后,叶挺指挥了惨烈的突围战.1月14日,突围失败,叶挺被俘.  相似文献   

5.
对顾祝同在皖南事变中的行径,至今尚未见专文论述,笔者试图就此作一尝试,敬请批评指正。一限制监视新四军1939年底、1940年初国民党在华北反共军事失败后,蒋介石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15日,即在皖南事变大规模战斗结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在尚未与皖南被围、突围人员取得任何联系,对新四军皖南部队伤亡、被俘情况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匆匆发出了一个关于项(英)袁(国平)错误的决定。认为“此次失败,乃项、袁一贯机会主义领导的结果”,并加以“不服从中央”、“阳奉阴违”、“自寻绝路”等罪名,而且与叛徒张国焘相提并论。从此,项、袁的革命业绩,包括他们对创建和发展新四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被一笔抹煞。但这个决定并不是最后的决定,因为这个文件的最后一条写道:“将项、袁错误提交党的七次代表大会讨论议处。”可至今…  相似文献   

7.
1941年元旦这天,刘少奇出席了江苏盐城县参议会成立大会,他在讲话中强调要团结全国一切力量,要和一切抗日的党派、阶级、民族合作,联合一致,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建设一个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腥风血雨,也很少能读懂“悲壮”的真实含义;虽然事变的发生距今已很遥远,许多事也早已成为模糊的记忆;人们甚或不愿去回忆那痛苦的往事.似为了人类永远的和平、安宁,我们还是要打开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黄维华  易宜龙 《纵横》2012,(3):51-56
今年3月13日,是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皖南事变中遇难71周年纪念日。根据他女儿的建议,我们将他的警卫员黄诚生前撰写的周子昆在皖南事变中的经历,进行了认真整理,以便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告诉世人。  相似文献   

10.
吴若峰 《旅游》2005,(5):50-57
每次游历泾县--安徽这座美丽的山城,总会给我留下些许美好的回忆,但是深刻印在脑海里的却是发生在泾县的一文一武两件事,一是李白在桃花潭,再是新四军在云岭。李白和汪伦的友情千古传唱,新四军和泾县人民的鱼水情百世流芳。  相似文献   

11.
一、国共关系由合作转向磨擦日本军国主义在1937年夏天对中国大陆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危及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分别调整了各自的政策,达成统一合作协议。这一顺应历史潮流之举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从而得到了全国各阶层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阻敌,八路军和新四军则迅速开赴敌后游击,以配合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团结御侮,一致对敌。国共两党关系在抗战之初是比较融洽的,国民党当局对八路军、新四军屡有嘉勉,正如陈毅所言:“上峰前后嘉奖电文数十余  相似文献   

12.
从两岸档案史料综合分析可证,皖南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容不得新四军在华中敌后迅速发展壮大。要求新四军于1940年12月底前北移和不准攻击兴化,是蒋介石划定的两条底线。蒋介石确有围剿新四军的周密预案,但是并没有在茂林设置陷阱。顾祝同也只求新四军渡过皖北。由于皖南新四军选择南走茂林的错误路线,又轻率地过早坦露行动目标,从而给第三战区制造皖南事变提供了机会。皖南事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无法回避的一页痛史。  相似文献   

13.
论皖南事变之善后张海鹏一、皖南事变之远因:国共抗战路线的不同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通过制造卢沟桥事变,掀起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企图亡我中华的行径,引起了中国国内各阶级各政党利害关系的调整,国民党、共产党两大政党本着“兄弟间于墙外御其侮”的...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2004年第4期看了电视连续剧《新四军》,深感悲痛,至今犹怨气难平。皖南事变时,我也在解放区,天悬地隔,各在一方,只从新闻报道和内部文件上略知梗概,而未得其详。现在把当时形象搬上屏幕,虽有艺术虚构成分,但大体上未失其概略。有的观众批评这部电视剧有失实之处,但不能  相似文献   

15.
16.
新桂系与抗日战争韦善仕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由于国共两党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抗战方针,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出现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一个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一个是敌后的...  相似文献   

17.
新桂系是以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等人为首的广西地方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和李济深有着相当深厚的关系,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了20多年,李济深对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绍(?)称,李济深“是新桂系的扶植者”,“是新桂系的恩人和朋友”。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月11日晚,重庆化龙桥蜥华日报》报馆内灯火辉煌,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的一些领导和报馆工作人员,正在庆祝《新华日报》成立三周年纪念会,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及叶剑英、邓颖超到会。会上,周恩来作了简短发言,对《新华日报》的工作作了一些指示。这时,红岩八路军办事处的两个机要人员满头大汗快步走进会场,把一封标有AAA符号的特急电报交给周恩来。周恩来拿着电文的手在微微颤抖,目光急速扫视电文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有关皖南事变的相关档案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难免存在若干错误或不准确之处。笔把在研究中发现有疑问的件、电报对照相关书籍或史实加以考证j以求尽可能排除对研究造成的瑕疵。  相似文献   

20.
李忠民 《中华遗产》2012,(7):152-157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上刊登的周恩来亲笔题词。悲愤的墨迹,表达了中共中央对国民党的失望和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