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在这个时代,旅行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还记得当时读村上春树的《舞舞舞》时,其中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旅行这东西就这样,宜快不宜迟,心血来潮就要马上动身,这是诀窍。最近在网上闲逛时看到了皖南川藏线的介绍,什么十步一景,什么江南天路,瞄了一眼地图,决定趁周末自驾几天,感受一下这徽派川藏线。实际跑下来发现,其实这条线的景色还挺怡人,完全是一条适合周末家庭出游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现代都市人渴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神圣净土,而西藏无疑是他们恒久的向往和期待。从陆路进藏有新藏、青藏、滇藏、川藏四线,再加上中国一尼泊尔一线,共有五条。在这五条进藏路线中,川藏线无疑是最危险的一条,但也是进藏路线中最美丽的一条。 川藏线从四川盆地的成都开始,一路西行海拔慢慢升高,穿过横  相似文献   

3.
一芥 《东南文化》2006,(2):43-43
三国孙吴碑刻传世的仅4块,数量虽少,其书法价值和地位却很高。人们将这4块碑谓之“吴碑四种”,即《国山碑》、《天发神谶碑》、《谷朗碑》、《葛祚碑》。其中《葛祚碑》在我国碑刻、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现存第一块楷书碑。碑高177、宽74厘米,圭首,有穿,穿下刻“吴故衡阳郡太守葛府君之碑”,3行12字。碑在葛祚故里江苏句容访得,1965年入藏南京博物院。晋人干宝《搜神记·葛祚碑条》卷十一记载了葛祚为衡阳太守时,为民除妖,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葛祚碑》书体为标准楷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隶书碑盛行于汉代,可传世的西汉碑却极为…  相似文献   

4.
南京,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既承接了著名古都带来的荣耀,又承接了历史名城留下的狭小。昔日,南京曾有过“路”的辉煌。南京人民为建成全国第一条宁六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打通16条城市进出口“卡脖子”路,而有过一阵庆幸。然而,曾几何时,当时代的经济大潮奔腾...  相似文献   

5.
在彩云南现的地方有一条路.盘旋于滇西崎岖的山岭,穿越湍急的澜沧江和怒江.这条路因穿越中缅两国而被称作“滇缅公路”。公路于1938年修竣,在抗战时期重庆政府可能获得国际军事物资援助的惟一通道,可以说,中华民族曾经命悬一线。整个滇西抗战,乃至后来的中印缅之战,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这条生命线的交通战。  相似文献   

6.
小侯  马根 《旅游纵览》2012,(9):24-26
川藏线,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的公路,有南线和北线之分。骑行者口中的川藏线多为南线,相对北线而言,南线路况较好,风光也更为秀美,经过的地方也多为人口稠密的地方,路上补给比较方便,更适合骑行。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日本朋友曾对我说:“中 国很辽阔,我喜欢在中国广袤 的土地上旅行”。不难看出他的羡慕之情。的确,自助驾车旅行,饱览西部壮美的河山,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况且驾车去西藏,去挑战高原,去探寻独特的民风,去享受阳光和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探险的历程。 从北京到拉萨约4200公里,走这条路的人,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因为这是国内公路比较难走的 109国道,有高速公路、有黄土高原、有逶迤 的山地、也有风雪高原…… 这条路全是柏油路,不用越野车完全可以游历(特殊情况除外;修路、滑坡等…  相似文献   

8.
彭慧 《四川文物》2013,(1):57-62,100
四川荣县文物管理所藏有一通石碑,碑阳为宋代“绍熙府儒学碑”,碑阴为明代碑刻“和义记”.“绍熙府儒学碑”载南宋理宗下诏追封朱熹等五人爵位,并从祀于文庙,同时黜免王安石在文庙中之地位,以及此诏在潼川府路的执行情况.绍熙府儒学碑反映了王安石及新学的彻底衰落,程朱理学的大势崛起,以及绍熙府遭受蒙古军队侵扰的历史,同时勘正弥补了史籍、辞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飞 《文博》2022,(2):81-85
《汉西岳华山庙碑》长垣本是备受清代金石家关注的珍品,如今其上题跋累累,其中有一则跋语落款为“老木”,之前未见有详细论定此题作者身份者。本文综合年谱、诗词、题跋等各种记载,比对书迹,考证“老木”即清代金石学者瞿中溶的晚年自号,《华山碑》长垣本上这条题跋是道光十七年三月七日,刘喜海在苏州请瞿氏所书;进而揭示《华山碑》长垣本在清代中后期的流转及其背后宦学交游之史迹。  相似文献   

10.
水、电、路、矿是清镇的四大优势,路的优势就在于公路四通八达。从全省范围来看,清镇是贵阳的“西大门”,沟通贵州与云南、四川的两条重要公路——滇黔公路和清毕公路在此交会,新建的全国第一条山区高等级公路——贵黄公路也经过县境,  相似文献   

11.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巡碑》,全称《皇帝南巡之颂》碑,是为纪念北魏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拓跋濬南巡而立。该碑原存于山西省灵丘县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河阶台地上(图一、二),台地东、南、西三面环绕唐河水,北面与山地相接,由山顶俯视,台地平面南北向呈楔形,北宽南窄。台地隔唐河以南为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当地人称“笔架山”;台地隔唐河以西,即北魏著名的“灵丘道”(现在是一条省级公路),当年北魏皇帝由平城南巡山东诸州,就必经此  相似文献   

12.
《山茶》2011,(11):48-53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第二天开始的路程充满期待。因为这是一条充满诱惑与想象力的路——古丝绸之路、玉石之路、天马之路、玄奘之路、马可·波罗之路、嚣域探险之路、石油天然气之路、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冠在这条路上的名头实在太多。历史太久.故事当然也多。更何况还有什么“沙碛路”“死亡之路”等一系列充满险恶意味的名称,更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也吊足了胃口。  相似文献   

13.
吴郡登科题名牌系宋代苏州进士题名碑.碑长1.80米,宽0.90米,厚0.22米,青石质地.碑额字体为篆字,碑文字体为正楷.碑阳系宋人题刻,共刻有从北宋端拱元年(988)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6)244个苏州登科进士姓名(见拓片).碑阴为元人所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府书《平江路重修 苏州儒学记》.此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一、疑难考该碑系碑阳、碑阴双面刻.如刻于同一时代,这并不奇怪,因为“双面刻”古来就有之.但为什么碑阳为宋刻,而碑阴为元刻?这是本节试图说明  相似文献   

14.
生命之桥     
在滇西高原那苍茫雄浑的十万大山深处,在一条名叫板桥河的河流上,有一座古朴而简陋的小木桥。那座小木桥的名字叫水生桥。水生是我的乳名,小木桥是我的“生命之桥”。 在我的故乡,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桥”。在故乡人看来,生命本身就是一条坎坷曲折的“路”。在这条看似漫长实则十分短暂的生命之“路”上,每个人都将会遭遇重重凭借个体力量难以逾越的“沟坎”和“阻隔”。因而,要想使自己的生命旅程多一些平坦,少一些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南3公里,有一座素有“小碑林”之称的灵崖寺,由两个天然崖洞组合而成。其前洞大佛像神龛下,嵌着一排历代的名碑,位居正中便是宋哲宗御书赠司马光的“忠清粹德之碑”,高138、宽85厘米。碑额界以方格,浮雕双龙,云纹中嵌有宝珠,呈“二龙抢宝”状。方格内直行隶书三行:“哲宗皇帝御书”6字,字径8厘米;碑中直行篆书两行:“忠清粹德之碑”  相似文献   

16.
“非典”时期,北京昌平区小汤山医院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然而,除“非典”医院之外,直到今天,也很少有人知道小汤山还隐身着一座监狱,这座监狱在旅游地图和民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即使一些秘密的军用地图上也没有这座监狱。据小汤山的一些老人回忆,小汤山的第一条公路建于60年代左右,名为汤秦路。  相似文献   

17.
蕪湖是长江下游一个較大的商埠,也是皖南的經济中心。清代末年,在此設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統轄皖南各府,所以它又是皖南的政治中心。它位处长江、清弋江、水阳江諸水的会集点,水陆襟带,舟車辐辏,自古以来就是安徽的重镇。19世紀末,芜湖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米市之一,米业盛况空前一时。1876年“烟台条約”規定辟为商埠,第二年就在这里設立了海关,蕪湖附近的江面上出现了各大公司的“躉船”。許多进口的商品,均山这里轉发各地。1902、1903年,市内增辟租界馬路。1904年,“紳商”們为适应商务需要,纠集商股,筹建芜广(蕪湖到广州)鉄路,并着手动工筑好了陶沟至湾沚一段的路基和桥梁。用机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古代史中,南宋时曾设置一“播州路”和“播州路安抚司”。这件事《宋史》虽是提了一下,但记述不很具体。《宋史·地理志》说:“端千三年(公元1236年),复以白锦堡为播州,三县(北宋大观时播州领辖的播川、琅川、带水三县)仍废。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复设播州,充安抚使。”“安抚使”是宋代路一级行政机构中的最高长官。《宋史·地理志》的“嘉熙三年,复设播州,充安抚使”一事,已明确记述嘉熙三年设置了“播州路”和“播州路安抚司”。关于这件事《杨文神道碑》中有一段具体的补述。该《碑》说南宋“淳桔”时,杨价之子…  相似文献   

19.
黎汝清同志在其小说《皖南事变》的“代后记”中认为,项英运用“欺上”、“瞒下”的阴谋手段决定了南下茂林的北移路线,这条路线导致了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因此,项英应该对皖南事变、对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承担全部责任”。这就是说,项英是皖南事变的千古罪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民党当局虽然接受了中共中央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仍拒不承认湘、鄂、赣、粤,闽、浙、豫、皖八省游击区和红军游击队的合法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部自力更生、逆天改命的创业史、奋斗史,在英雄辈出的夏都大地上广为流传;这是一条众志成城、山河让道的团结渠、人工渠,在巍峨险峻的中条峭壁上如龙盘旋;这是一座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群英碑、精神碑,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