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地方政府却存在刻意压低补偿的现象,打击农户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本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对政府与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的利益博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给予补偿的不合理程度、农户通过博弈所能挽回的收益、政府受到处罚的概率以及农户进行博弈所付出的成本等都会对博弈结...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推动了乡村发展转型与空间重构,农村居民对于土地退出、定居的想法正发生着变化。基于2014 年在南京市江宁区的问卷及访谈调查,本文探索了发达地区大都市边缘区中农村居民针对宅基地退出和未来定居的意愿。通过运用访谈资料和回归模型,本文发现村庄属性、一些个人主客观因子都影响着农村居民对于土地退出和未来定居的决策。本文还发现,相当多的农村居民倾向于在邻近小城镇定居,对宅基地退出普遍持负面态度。随着宅基地财产功能的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等方面的变化,关于宅基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政策等均严格限制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但是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和我国当前各地的实际情况显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现象越来越普遍,而且各地对宅基地的管理比较混乱,相关制度以及法律程序操作不够明确和规范。面对这些情况,通过分析我国法律的规定以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利弊,总结出我国宅基地流转的趋势和选择,最后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桂娥 《攀登》2012,(3):107-111
文章以青海省户籍制度改革为背景,以对西宁市失地农民的实际调研为依据,分析论证了西宁市户籍改革中存在的“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即按照《青海省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规定,对于失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其住房面临的合法性、宅基地使用权的时限性、利益的无法预期性及宅基地所有权主体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解决户籍改革中“小产权房”问题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5.
丁忠兵 《攀登》2009,28(6):77-81
为支持青海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本文在对青海民营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理顺体制机制、加强银企合作、探索股权融资、推进企业整合、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加强政府信息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段平 《沧桑》2009,(4):121-122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充分的保障土地承包权。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入手,指出法律关系主体的单一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主体不清、缺乏中介服务性机构和流转登记未尽统一的问题。在坚持优化配置、“稳制活田,三权分离”、“依法、自愿、有偿”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资讯     
正住建部发文明确传统村落轚示退出机制11月13曰.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七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中国传统村落实行警示和退出管理。 《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评审认定列入《中国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闲置宅基地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如何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通过对六盘水市农村宅基地调查研究发现,宅基地的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超标准建房和"一户多宅"情况,因此该地宅基地和住宅闲置的情况严重,且对其的处置无后续的再利用措施.对这些宅基地闲置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经济、制度、规划...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自愿有偿原则下,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文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抵押、入股、集体征收等流转方式进行阐述。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立法1988年之前,我国法律禁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如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背景下,为加强环保管理、优化环境质量,我国尤其注重工业污染源排放监管工作,退出覆盖全部污染源企业的排放许可制度.本文首先介绍了排污许可制的推进思路,然后针对该项制度与环保税的协同困境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大数据平台机制不顺畅、监管职能衔接度较低、与税务部门相脱节等方面.最后提出二者有机协同的措施,力求通过借助大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认为我国高校辅导员准入和退出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准入机制需要提高门槛,将高素质人才引入到高校辅导员队员中;另外,在退出机制上为了避免出现"流水的兵"模式,需要建立一个能够让辅导员获得荣誉感的机制,使辅导员能够以本职岗位为荣。  相似文献   

12.
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拍卖一宗土地面积8588平方米地块的50年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在国内第一次作为资产进入市场。国有土地使用变无偿、无期限、无流动为有偿、有期限、有流动.这被称为新中国建立土地使用制度后的“第一场革命”。2008年12月25日,深圳土地“第一拍”被评为“改革开放初期最具影响力的深圳十件大事”之一。此次评选的“十件大事”是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1978--1992年),创造全国第一或在全国开风气之先的,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且至今仍持续产生积极影响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攀登》2011,30(3):72-7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涉及农村宅基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上存在着人均宅基地面积超标、村庄建设缺乏合理化规划、"空心村"、制度设计有重大缺陷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即: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规范宅基地管理;严格宅基地规划、审批管理;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加强土地执法。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农村土地流转迟缓的供求影响因素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长期受到决策者的鼓励,但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率一直偏低,西部地区尤其如此。本文试图以陕西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农地社会保障功能等因素影响农地使用权流转率的作用机制;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率偏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受到现行的以提供社会保障为基本目的的农地制度的约束,任何旨在提高农地流转率的改革措施,都必须考虑现行农地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和地区差异,实行因地制宜的农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5.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4,(11):18-19
3月26日,发改委农村经济发展司司长高俊才表示,国内有2亿亩左右耕地存在安全问题,其中1.5亿亩存在生态安全问题,还有5000万亩存在影响农产品质最安全的问题,今后要把这些对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有影响的耕地采取政府补偿、农民自愿的方式退出来。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农村住房建设速度呈日趋加快之势,这无疑反映出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发展进程,但其中一些无序的、不规范的建房行为亦带来了耕地大量流失的不良后果,直接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农村居民无序建房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宅基地面积超标和一户多宅;另一个严重后果是空心村大量形成。遏制耕地流失应采取的基本对策是规范农民建房用地行为,严格治理空心宅现象;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集中住宅节约耕地;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改善宅基地分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耕地的法律认识和基层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易可君  周新德 《攀登》2000,19(5):39-43
风险资本运营体系由风险资本的形成、投入、退出和监管四大机制构成。要构建中国风险资本的运营体系,第一,政府要从现在的投资主体地位退出,角色定位于以政策支持和引导风险资本的形成;第二,打通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成果之间的信息通道,真正实现风险资本科技成果化,科技成果风险资本化;第三,依托证券市场的主板、二板市场以及场外交易市场.构筑中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第四,对风险资本的运营加强监管.促进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伟 《攀登》2007,26(1):104-107
日本的农业保险被认为是世界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文章介绍了日本农业保险的发展概况、制度结构和主要经验,并以农作物保险为例介绍了农业保险的主要内容。日本发展农业保险的主要经验有:强有力的立法保障;财政的大力支持;一定的强制性;先进的农险统计系统和政府的再保险支持。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意义主要有四: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保险立法;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驱动农业保险发展;三是实行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提高参与率;四是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试析土地有偿使用与城市空间扩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才斌  陈勇 《人文地理》1997,12(3):43-46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为城市空间扩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并带来新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租值理论与城市经济效益,然后着重论述了土地有偿使用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最后明确土地有偿使用与城市空间扩展中的规划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和平方式的争议解决手段,仲裁制在近代英国劳资关系领域广为流行。从实践层面看,工业化时期的仲裁制经历了从治安法官主导下的官方仲裁向劳资双方自愿仲裁的转变,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化时期劳资关系的缓和。从立法层面看,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仲裁法案,试图以法律的强制方式来推进仲裁制的实施。然而,仲裁法案的强制原则与民间仲裁的自愿原则相背离,致使法案鲜有成效。近代英国劳资争议仲裁制的兴起,一方面反映出劳资关系领域政府角色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家长制干预转向近代的自由放任;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一种自治型的冲突化解机制的诞生,并为19世纪后半叶集体谈判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