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明伟 《神州》2011,(2):57-57
犯罪是危害社会、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犯罪行为可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长期以来,中外刑法理论界对不作为犯的研究材料可谓汗牛充栋,百家争鸣。而在实践中。作为义务来源问题也常常引发争议。因此,深入研究作为义务来源,无论对于刑法理论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正是围绕作为义务来源问题进行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对司法实践中以不作为的行为方式构成相关犯罪的认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犯罪.此罪名的确定既是为了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也是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做出的回应.受贿行为一直是我国刑法所重点打击的对象.它不但严重腐蚀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务廉洁性,而且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就此,本文通过犯罪构成的四要件理论,对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3.
张良 《神州》2012,(34):139
要确定某种行为为犯罪行为,首先就要认定该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结果发生时,要求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滥用职权犯罪中危害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时,定罪处罚毫无争议,但危害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偶然的因果关系时,是否可以定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否包括偶然的因果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相当复杂,若不正确处理,就会导致主观归罪,或者客观归罪,或者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滥用职权犯罪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靳超 《沧桑》2014,(4):159-160
共同犯罪相较于独立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来说是更为复杂的一种特殊犯罪形式,如何对共同犯罪人进行科学的分类就成为厘清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特征,以及进一步确定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前提和关键,而且对共同犯罪理论的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在现有中外理论基础之上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刑法实践中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认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胜全 《沧桑》2008,(4):86-87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必然侵害的合法权益。犯罪直接客体具有法定性、必然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特征。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的划分,主要取决于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应根据某一犯罪所属类罪的同类客体的内容来确定。犯罪客体对于犯罪的分类、结果加重犯的构成以及犯罪未遂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对盗窃罪规定了死刑,这与世界刑事立法的潮流和趋势背离。基于死刑不能有效遏制盗窃犯罪、盗窃犯罪侵犯的只是财产所有权,并没有危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对盗窃罪配置死刑不符合世界刑法潮流和趋势、判处盗窃犯死刑,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盗窃罪废止死刑已具备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底蕴等缘由,主张刑法应废止盗窃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7.
自动放弃重复侵害的性质,是刑法理论中较为复杂又颇有争议的问题。过去传统的观点将之定性为犯罪未遂,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展开讨论,逐渐倾向于主张是犯罪中止,且在实务界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最为正确、科学定性应该是中止未遂,即把犯罪中止归类到犯罪未遂形态之中,对预备中止和未遂中止的刑罚区别开来,同时对行为人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时的主观方面加以考虑,从而消除对其性质界定模糊,弥补对其主观方面存在真空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增益与便捷的同时也引发利用无人机进行犯罪活动的高度风险热潮,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未有明晰规定,且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罪.通过分析在无人机为线索前提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表现形式,讨论与放火、决水和爆炸等行为危险程度的相当性,有利于司法实践对于利用无人机犯罪的正确归罪,...  相似文献   

9.
刘世明 《沧桑》2009,(3):58-60
本文研究涉爆物品犯罪的量刑标准,就是研究涉爆物品犯罪定罪量刑所涉及的量刑原则、量刑情节、量刑因素、量刑基准,而这些都来源于刑法条文或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从爆炸物犯罪刑法规定的历史沿革来看,1979年刑法只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的犯罪规定,近年来,利用涉爆物品犯罪的案件逐渐增多,且往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所以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涉爆物品的刑法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可以说,我国从立法上就非常重视对涉爆物品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和打击力度。但从具体司法适用来看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出台的相关法律规定存在不完善,不合理之处,从而引发了量刑失衡现象。所以说要完备涉爆物品犯罪刑事立法和完善相关司法解释,构建科学严密的涉爆物品犯罪的量刑标准体系,从而实现量刑均衡、公正。  相似文献   

10.
刘娜英 《区域治理》2022,(4):121-124
在积极刑法观的影响下,《刑法修正案(十一)》体现出一定的激进,诚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刑事理论的发展,积极刑法观有其出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如何在积极刑法观视野下坚守刑法谦抑性,防止刑事过度扩张,亦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为避免犯罪泛化,应通过何种路径,实现对刑法扩张的理性克制,是当下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应规定危险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刑法将绝大多数环境犯罪规定为结果犯,即要求造成重大损失、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然而从环境犯罪的特点而言,行为人只要着手实施其行为,就会对环境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而这种危害通常具有不可逆转性和潜在严重性的特点。[1]因此,刑法应在环境危害结果发生之前介入,即对危险犯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2.
环境犯罪的行政从属性以及我国环境犯罪采取刑法典的立法模式,空白罪状在我国环境刑法的广泛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对环境犯罪采取空白罪状的立法模式既符合刑法典立法在语言上简洁性的要求,也有利于协调环境行政法与环境刑法的通识性与专业性,可以使环境刑法保持动态发展、从而严密刑事法网,保障近期环境利益和长远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13.
何林德 《神州》2012,(28):140-140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犯罪。主要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由于立法上对于职务犯罪中犯罪金额和量刑幅度的规定缺乏科学性,司法实践上审判机关对自首、悔罪表现等法定、酌定情节认定过宽等原因,导致了职务犯罪的轻刑化。  相似文献   

14.
犯罪故意,是犯罪的主观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本文将列举大陆刑法与港、澳、台刑法的相关规定,对“犯罪故意”的相关规定做对比研究,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希望为相关法律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立法指导思想谈环境刑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银龙 《沧桑》2009,(1):83-84
在当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际,科学发展观也对环境刑法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使我国现行的环境刑法暴露了其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重构环境刑法的价值理念,转变传统立法指导思想,加强和完善环境刑法,更有力地规制和防范各种环境犯罪,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天才作家曹雪芹所写的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长篇巨制。本文试图从犯罪的角度来窥视这部巨著,考察其中所涉及的社会生活中最为常见最为多发的盗窃罪:前部分讨论普通人之间的盗窃行为,重在分析法律规定的盗窃罪的罪责与小说中实际描写迥异的原因;后部分讨论发生在亲属之间的盗窃行为,重在表明对亲属间财产侵犯的容忍是古今中外社会共通的法律精神,现行刑法对亲属相盗问题付之阙如乃是人为的漏洞。  相似文献   

17.
张强 《神州》2011,(1):61-62
以刑罚手段规制公共卫生是我国刑法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公共卫生法律关系,维护公共卫生管理秩序的有效方式。刑法要实现其最大程度的维护公共卫生管理秩序,保护公共卫生法益的价值目标,必须以规范完善的公共卫生刑法制度为首要基础。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等危害公共卫生犯罪的内容,是惩治危害公共卫生犯罪行为的基本法律依据。但是,由于我国公共卫生刑法制度不够完善,对依法惩治危害公共卫生犯罪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刑法与公共卫生法律制度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概念的模糊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危害公共卫生罪的刑法体系性不强,内容不够明确,在法律适用和理解上存在偏差,影响了刑法的统一适用和权威性。诸如表现在界定公共卫生犯罪的内涵,处理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与关联犯罪所保护法益的交叉关系,明确惩治危害公共卫生犯罪行为的内容,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与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之间的衔接,以及合理设置刑罚的种类及幅度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危害公共犯罪必须按照我国现有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完善其自身的刑法体系,准确界定危害公共卫生罪所要规制的内容。本文旨在以公共卫生基本概念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立足于构建我国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体系,结合危害公共卫生罪关于危险犯的规定,谈谈笔者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人数逐年上升,还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等危险趋势。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和对策,我们固然要从源头上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与成年犯相比,未成年罪犯的犯罪恶性相对较浅,心智结构尚不健全稳定,因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本文结合刑法修正案八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新修改,以此表明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政策以及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受贿犯罪是目前最为严重的腐败犯罪之一。不仅扰乱了社会公平和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众对国家机关的信赖程度。其中受贿罪利益要件问题,一直是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利益要件时,试通过用短缩的二行为犯理论和"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实践中的功用来解析"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作为受贿罪的主观要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张楠 《神州》2013,(20):231-231,233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人数逐年上升,还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等危险趋势。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和对策,我们固然要从源头上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与成年犯相比,未成年罪犯的犯罪恶性相对较浅。心智结构尚不健全稳定,因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本文结合刑法修正案八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新修改,以此表明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政策以及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