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市场经济中,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公地悲剧”与“免费搭车”现象,决定了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但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方式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中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成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一种创新,也是目前各国公共产品研究中的新课题。我国“十三五”时期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新常态下需要创新供给方式,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结构优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仍有不少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存在产品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方式固化、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拓宽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渠道,优化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机制;尊重民族地区农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表达,激发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健全保障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运行机制,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作为具有特殊省情的西部边陲重要的少数民族省份,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低、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机制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短板突出等诸多困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经验表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要重视公平、效果和效率。在主要做法上,嘉定区、株洲市和江津区三个地区在资金投入机制;树牢"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的理念和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促进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地方特色,坚持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坚持创新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及总体水平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青海省具有极大启示。青海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优化和加强建设:优化供给资金结构,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优化供给主体结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健全供需对接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重视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信息科技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发展出现了新常态和新挑战,制作系列短、精、美,音乐、景致、人物活动一体化的景点微视频,打造具有宣传、推介、服务等功能的区域性景点微视频平台(数字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是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其能有效促进数字旅游城市建设,能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边疆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具有迫切性,特殊性.转变政府职能,使其真正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服务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关键.调动边疆民族地区农民的积极性,构建由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数字博物馆以其存储数字化、获取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展示多样化等特点,克服了常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覆盖共享、人性化关注、服务内涵提升、终身学习引导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文化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博物馆事业面临新的挑战。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上顺应信息化的潮流,积极开展文物数字化建设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提升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和效率,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全球化文化传播和数字化文物保护工作。数字博物馆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采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对历史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档,并将文物的数字模型通过网络进行三维立体展示,打破了文化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文化传播和文物保护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因此,数字博物馆的数字化文物资源和数字化管理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文物保护作用,有效促进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吕鹰 《神州民俗》2010,(6):91-92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投入的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政府要承担起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任。本文围绕建立公共文化财政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制造公共文化人文发展动力,改变干部考核制度;改善公共文化各项服务要件,提高服务整体水平;三个方面展开思考。分析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要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彬  韩增林  马慧强 《人文地理》2015,30(3):111-117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从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和信息服务7个方面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1年辽宁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为变量,利用差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对辽宁省各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差异的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辽宁省各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整体为上升的趋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规模特征,沈阳市和大连市两极突出;2003-2011辽宁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区域差异总体扩大的基础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演变趋势,且以文化服务、卫生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的差异为主;空间上,公共服务质量空间提升极化作用不断增强,表现为不断向"沈阳-大连、盘锦-本溪"的"十字"轴线紧靠。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我们也一直强调.要加强地方志工作机构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显然已将地方志当成公共产品。因此.本文试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对地方志产品的属性和实施主体进行分析,并探讨新时期的方志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新要求下,顺应博物馆语境变化,充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构建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标准和实施路径,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试图厘清智慧博物馆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知识分享不足”“规范不足”等问题,并指出完善政策规范、加强数字技术革新、挖掘公众需求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公共产品的分配不公和供给不足。为此,要把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善农村公共治理结构,作为今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做好新时代方志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方志馆工作要结合实际,立足新发展阶段,紧跟新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巴蜀史志》2014,(5):28-31
2010年以来,双流史志工作者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深挖史志工作潜能,注入科技活力,拯救性地开展双流史志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妥善的保护和利用濒危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史志资源数字化.探索数字史志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形成开放的网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双流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谢雨婷 《东南文化》2021,(2):165-171
在公共服务领域,"可及性"是从公众感知视角评价公共服务效果的重要视角;在博物馆领域,实现资源和服务面向公众"可及"是近代以来公共博物馆的追求目标之一.立足博物馆服务的特质和公众接受博物馆服务的全过程,可构建从公众感知视角评量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三个由表及里的内部维度——"可获得性""可接近性"...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5,(2)
乡镇是政府指导农业、管理农村、服务农民的直接载体,上联国家下接乡村社会,其公共服务能力决定着政府公共服务最终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青海藏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与快速提高的公共产品供给和农牧民与日俱增的公共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事多人少造成工作的被动应付,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服务合力,干部思想情绪波动造成干部服务群众主观能动性趋弱。要提高乡镇公共服务能力,就必须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岗位,按编补充人员,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7.
于佳宁 《文物天地》2023,(3):126-128
数字藏品市场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为传统文物在数字化时代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发挥数字内容的有效确权、资产化等方面的价值,对促进文化信息消费、推动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转型、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有重要意义。数字藏品的商业模式存在着技术限制、藏品质量及价值、消费者思想认识以及市场监管风险等挑战。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型期以来,政府治理制度的变革及公私部门关系的重构使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主体、供给机制逐步多元化,其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分异。本文以广州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总体上呈核心-边缘空间格局,区域供给规模差异大且与人口分布不相协调,区际及不同类型设施的空间聚集水平差异显著;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衡分布模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入地区指向的集中布局模式所取代,表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反比例服务法则"。  相似文献   

19.
孙景 《福建史志》2022,(4):24-29+71
方志馆是地方志工作的前台和名片,是地方志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提升服务效能是方志馆的法定职责,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应有举措,是履行教化育人职能的必然要求。当前,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但服务效能总体不高,提升服务效能是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分析方志馆服务效能的现状,可以从管理制度、文化供给、机构特色、宣传推广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20.
文化馆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从当前县级文化馆的现状来看,文化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应当及时更新文化理念,加强县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进程,以此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