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新中国60年法治思想与法学教育发展,两者具有划分阶段一致性的特点,即共同经历了开创时期、中断时期、恢复时期和繁荣时期四个阶段。法学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之一,新中国对法学教育在法治建设中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明晰化、具体化的过程。同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察,法学教育为法治思想培育了法律文化基础。转换角度分析,法治人格的塑造是法学教育的目标,新中国在明确法治人格含义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着塑造法治人格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圣约翰模式"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约翰大学是美国传教士于1879年在上海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在校长卜舫济的努力下,该校引入美国办学理念和制度后脱颖而出,素有东方哈佛、剑桥之称,并逐步形成其办学特色,即"圣约翰模式"。本文梳理了该模式的历史过程,系统概述了"圣约翰模式"尽管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但是未能恰当处理好与中国本土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各民族语言文字都是珍贵的资源,"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是新时期我国的语言国策.双语教育是"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本溪模式"满语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推广."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4.
罗文秀 《区域治理》2021,(3):223-224
本文基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借鉴"互联网+"形式,浅议"四史"学习教育+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探究"'四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力求对"四史"学习教育的可持续性长效机制的探索做出一些参考和帮助.通过深入开展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5.
盛革宇 《黑龙江史志》2013,(15):292-292
我国高校法学教育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法学教育实践性缺失问题,分析成因,结合高校法学教育特点,探索强化我国法学教育实践性的良策。  相似文献   

6.
刘保升  马静 《区域治理》2022,(15):100-10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趋势与方向.为了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针对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李泉 《丝绸之路》2011,(10):117-118
作为一种舶来的以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树立学生社会正义感和公益心为目的的新型法学教育模式,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亟待解决,需要在明确诊所教育本质与价值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克服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8.
刘金燕 《神州》2013,(7):55-55
法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实习基地对法学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的法学实习基地建设却面临着诸多困境或问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完善"多层级"、"多渠道"的法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评价机制,全面推进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8日-9日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及我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专家、学者40余人.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有关领导及全国人大常委、大寨村党委书记郭凤莲也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  相似文献   

10.
曾婉军 《神州》2012,(25):49-49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各项社会事业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教育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高校的法学教育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法律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但在现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高校的法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简单分析法学课堂教学现状,然后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个凝聚全党智慧、顺应人民期待、对我国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报告"。其中最大的重点和亮点,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从报告看,这个判断缘于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也反映了我们党在理论探索上取得的新成果、在奋斗目标上作出的新安排。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和发展阶段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但它并不是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2.
廖梓辰 《神州》2012,(12):9-10
劳动法学有其独立的调整对象和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亟需提升劳动法学研究和教育水平。现行劳动法学的学科设置难以满足社会对劳动法学研究和人才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适时提高和调整劳动法的学科地位和学科设置。  相似文献   

13.
游治  朱轩放  刘禹良 《神州》2013,(8):147-147
21世纪是对我国法学教育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世纪,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的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法学教育能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如何实现尽快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与学术研究的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江西财经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于2005年5月在江西南昌联合举办的“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上述众多的学术研究之一。晚清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急剧变动之中,经济发展模式也屡经转换。以长时段、多角度的眼光透视近世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本次会议的主题。来自俄罗斯、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以及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国内公民社会权利演进为视角,探讨中国"绿卡"改革面临的永久居留资格待遇的界定以及相关问题。首先,考察永久居留资格待遇的内容,并将其与公民权利的研究相联系。其次,梳理中国的公民社会权利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地方户籍身份问题。最后,基于"绿卡"改革与国内的相关改革平衡与协调的立场,讨论"绿卡"资格待遇改革不同方案的可行性。论文认为,"绿卡"改革以吸引国际人才为宗旨,但不能以损害本国公民权利和公民意识为代价,不能形成永久居留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中国的公民权利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这是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的重要约束性条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大方向的人口管理改革与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需要协调推进;一个公民权利和公民意识健全、社会凝聚力强大的国度是吸引国际移民的基础,也是中国进一步开放和走向世界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最初3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形成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改变为先进工业国,追赶世界先进步伐,在党中央、毛主席直接领导下,开始着手制定和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立足中国实情,学习苏联模式,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  相似文献   

17.
郭常英 《史学月刊》2004,(5):113-117
2003年底在浙江湖州召开的“中国江南市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们提交的论涉及市镇研究的多个层面,有宏观研究,也有中观、微观研究,有关注经济的,还有关注社会的,展示了近一时期我国江南市镇研究的最新成果。但目前市镇研究有很多空白点,大有章可做,有待学们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晏阳初,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名校毕业的"海归",既不愿意在官场谋职,也不愿意留在大城市求名利,而是自愿从北到南奔走,投身于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一批"海归"和国内有识之士受其影响,纷纷从东到西上山下乡,复兴濒临崩溃的中国农村。晏阳初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模式,不仅在中国大陆轰动一时,而且也影响到南美、非洲和东南亚,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  相似文献   

19.
郑晶 《东南文化》2021,(3):161-166
21世纪以来,教育型游戏数量明显增长,同时博物馆也逐渐采用游戏型教育模式开展教育.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青少年互动体验展"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将中国大运河作为"百科全书",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大运河线性、多元、活态的特征,将游戏型教育模式融入和贯穿教育空间、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设置角色扮演型的互动游戏,立体化、多方位拓展、探索和实现博物馆公众教育功能.同时借由可视化技术与沉浸式交互体验等媒介主导的创造性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青少年对大运河的认知.以往鉴来,将游戏型教育植入博物馆的相关展览架构、设计与开发,能够深刻影响观众,并推动今后的持续沟通和互动.  相似文献   

20.
安黎娜 《神州》2013,(13):83-83
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吸收了赫尔巴特的课程教育理论和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模式所产生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材、学生为主"三中心"教育模式。而课程又是这课程教学模式主要的构成环节之一。随着时间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科技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做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在这期间,我国的教育模式还保持一成不变。为了更好的塑造人才,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应经济型社会经济体系,我国在2001年6月颁布了《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以下文中称纲要),并在当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基地开始进行实验。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