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涛 《四川文物》2024,(1):112-118
韩城城隍庙灵佑殿彩画的年代一直不能明确,有学者认为是明万历年间绘制。2010—2012年城隍庙维修期间发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复兴会重修建救苦、祖师殿并各处工程碑记》,碑文记载灵佑殿在光绪十八年进行了补修。灵佑殿彩画与光绪十九年(1893年)政教坊和孙真人祠彩画风格相仿,年代相近,其绘制年代应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光绪年间的“丁戊奇荒”造成韩城人口急剧减少,灾后百姓渴求子孙满堂、家丁兴旺是这一时期戏花童子图兴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贺林 《文博》2011,(5):65-69
本文首先介绍了陕西现存木构建筑分布与概况,进而重点介绍了韩城早期建筑的基本特征。并以韩城城隍庙维修为例,将近些年来在维修保护中,如何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少干预的”原则,如何保持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及传统做法,再现中国古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文章认为:古建筑维修不仅需要好的设计方案,而且还必须有一支具备较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施工单位队承担施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古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陈旭 《中华遗产》2007,(3):70-75
在人们的印象里,陕西韩城是个普通的小城,那是因为人们多从韩城新城里匆匆走过,没有看见卧在塬下洼地里的韩城古城。韩城古城,是大音稀声的真正所在,它保存的元明清古建筑、明清民居、古商业街,堪称三秦之最。  相似文献   

4.
贺林 《文博》2004,(3):56-58
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韩城,保留下来许多的古建筑群,韩城文庙就是其中的一处,它位于韩城市老城区东边学巷内,坐北朝南,南北K180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为1,4万平方米,是陕西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文庙建筑群。  相似文献   

5.
一、榆次城隍庙壁饰艺术的美学价值榆次城隍庙坐落于太行之右、涂水之畔的山西榆次老城东大街北部。它历史悠远,是国内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城隍庙之一。占地面积有6000余平方米,城隍庙的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为三进院落。  相似文献   

6.
宋莉 《丝绸之路》2012,(2):64-67
城隍庙是古代供奉和祭祀城市的守护神“城隍”之地,陕西各地保存了数座城隍庙建筑群,这些城隍庙各具特色。本文讨论了各地城隍庙的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开发利用的措施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供奉城隍由来已久。早在宋淳佑七年(1247年),华亭即立城隍庙。上海在置县前,也供祀城隍于淡井庙。以作为华亭县城隍行殿,后人称老城隍。明朝开国后,于洪武二年(1369),诏封天下州县城隍府神为显佑伯。  相似文献   

8.
宋莉 《文物世界》2011,(1):50-53
“城隍”在《说文解字》中的原意是护城的壕沟,后来演变为守护城池之神,道教尊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监察幽冥,保安黎庶”之神,因而护城佑民、掌管冥界的城隍神就成了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神祗之一,  相似文献   

9.
贵州贵定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初建的城隍庙,只塑城隍爷,至永乐年间,又增建左右山门,塑马王菩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贵定县治移迁至新添卫(现在所在地),当地富绅又在规模对该庙进行拓宽扩建。设大雄宝殿,内塑如来、文殊、普贤,左右石龛上木雕十八罗汉。  相似文献   

10.
杨健 《文物世界》2004,(2):45-46
榆次位于黄土高原之下,汾河谷地之中,北傍古城太原,南连平遥、祁县,建城有近3000年的历史。几千年的化沉淀下来,形成一片历史的沃土。榆次城隍庙即是这片大地上后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1.
榆次城隍庙是榆次老城的一个代表性建筑,城隍庙的建筑群严格地按照中国古建筑形制而建,布局均衡对称。给人以庄严雄伟、神秘崇高的感觉。壁饰是依附于建筑物而言的,是建筑技术与艺术手段的结合,因此,壁饰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就是它本身具有鲜明的建筑属性。所以,一幅成功的壁饰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及效果不仅仅是其自身原因,而更要看它在整体建筑环境中所起的和谐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湟源城隍庙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湟源古城内西北隅,庙宇坐北向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大照壁、山门殿、过厅带戏台、牌坊、城隍殿(亦称鉴心殿)及后寝宫。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十王殿、配房等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3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可贵的是殿宇房舍无一例外仍为清代原构,院内台基踏步、卵石铺地均保持百年前原样,是我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3.
周小通 《风景名胜》2013,(12):48-52
去韩国旅行,购物是必不可少的。而首尔是最能激发人们购物欲望的地方,免税店、东大门、明洞、新世界百货一一每一处都令人流连忘返,每一处都会让你成为不折不扣的“购物狂”。  相似文献   

14.
1932年重建的凤山祖庙,整座庙宇金碧辉煌,其建筑艺术之精湛,风格之独特。饮誉海内外。1994年重修首期工程的完成,在保留了原来建筑艺术精华及独特地方风格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更臻完美。  相似文献   

15.
李永强 《丝绸之路》2011,(11):24-25
在西安的东北部200多公里处有一座古城——韩城古城,它始建于隋朝,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城依塬环山,北塔南桥,城区内街巷纵横,庙、寺、观、坊、台星罗棋布,民居民俗特色鲜明,是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六大古城和魅力独特的千年古县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位于郑州市商城路东段路北的城隍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郑州市区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明清建筑群。虽因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庙内的建筑物或毁坏,或坍塌,但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主体建筑(包括大门、仪门、戏楼、大殿、后寝宫等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仍基本保持原貌。  相似文献   

17.
张传勇 《民俗研究》2005,939(2):151-158
自邓嗣禹作《城隍考》始,研究城隍信仰的论著不可谓少,城隍信仰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涉及。其中,城隍神的起源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对神祗源流的追溯,是民间信仰研究的基础。但与其相对应的另一个问题,即城隍信仰在20世纪上半叶逐步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的原因,却很少有人问津。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作为民间信仰,城隍信仰同其他民间信仰一样,经历了清末以来基于“破除迷信”的历次运动,  相似文献   

18.
明初,城隍庙作为官方教化场所,江南地方官府对之采取了严格管理的措施,于祭祀礼仪、庙宇管理等方面均作出种种限定。然自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地方官员的怠惰与疏忽,民间力量逐渐介入。后又因地方政府经费受限,城隍庙的修缮与管理也越来越仰赖于民间社会,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它的世俗化。在这一背景下,城隍神越来越多地与官方施政发生了实际的关联,而作为神灵栖止地的城隍庙也被彻底整合进了地方官员的施政体系之中。不过,在辅政于官方之外,城隍神、城隍庙在士民生活中也开始扮演愈益多样化的角色。在特定的空间中,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城隍庙建筑与民俗文化的关联最为密切,传承千年的城隍信仰以明晰的文化意象表现在榆次城隍庙建筑脊饰艺术上,从中可以看到中华龙文化的源流,感悟到不同文明的融合及释道两教对传统民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12年5月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金玉华年—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陈列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地的考古成果。其中,有一件出土镂空、粉碎性青铜盒,破损非常严重,不成器型,铜胎胎质氧化严重。由于其所具有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急需修复。为此,根据文物自身的特点,用传统修复方法对碎片进行编号、查找拼对、拼接、补缺、篆刻纹饰、打底、作色做旧,并做了临时的框架,在短时间内修复。从修复的结果看,本次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修复思路和方法可给同类器物的修复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